慢慢理解中国人的“突然通知”

时间:2022-07-11 10:57:30

慢慢理解中国人的“突然通知”

对于习惯提前规划的日本人来说,最难以理解的中国习惯就是:突然通知。重要会议、重要活动常常并不预先告知,而是突如其来。

我曾在北京的一所大学当日语教师,某天上午第二节课下课后,日语系的领导给我打电话说:“不好意思,今天中午外国语学院的午餐会,您能参加吗?”

在日本,类似的聚餐或会议,一般起码提前一周通知,好让大家留出时间参加,也不至于影响其他个人安排。那天中午,我就因为已经有安排,没有能够参加。

几天后,向系领导提起这件事,他告诉我,其实他自己很了解日本人的习惯,只是那次午餐会有上级领导参加,而后者经常临时有安排,“很难定时间”。

后来,我去其他机构工作,才理解了当年系领导的难处。比如,来访的日本客人要与中国领导会面,但是领导工作繁忙,难以确定时间,常常要到来访前一天才能定下来。最后,我也只能“突然通知”。

为什么会有日本人眼中“突然通知”这种“中国特色”?

我想,是因为中日两国工作方式的不同。

在日本,安排工作的时候,会做好长远而细致的规划――从年度计划、月度计划到每周计划,明确而具体,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每个人因此都可以很容易地再安排休假和个人活动。

而在中国,单位虽也有计划,但不像日本那么详细,只是大概的计划,而且常临时变动。中国人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要以“灵活性”安排工作。

我没有在中国公司工作的经验,但高校和机关似乎基本上是这样的。安排工作的时候,领导讲话会发挥重大作用,提出一年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各个部门再根据领导讲话精神,安排具体工作。在单位的工作计划里,一般不会详细地说每项工作的开始时间等细节,这意味着,每个部门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灵活决定”。可以说,这样的规划方式,是“突然通知”的基础。

不了解中国的日本人认为,这是中国人的工作态度不认真。但在我看来,这只是两国工作习惯的不同,很难说哪个方式是最好的。

详细规划的日本方式能够较好把握一年的工作情况,但缺乏灵活性,万一发生意外事件,应对不便。中国的方式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容易随机应变。

作为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我常常提醒自己:国情不同,生活和工作方式当然不同,不能总是说“在日本的话,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特别是对于中国和日本,只有互相尊重差异,才能实现相互理解。

上一篇:保护儿童的“英式做法” 下一篇:代工厂的艰难品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