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观摩课的前提和准备

时间:2022-07-11 09:24:51

何为观摩课?观摩课就是让组织者与听课者都处于同一种情景,即双方都是活动的尝试者、研究者与反思者,通过活动中的某些现状或疑难问题的教育片段进行观察分析、反思来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教育活动。

那么我们如何将观摩课中的听课、讨论、评价的过程更重点化,切实让观摩课成为教育研究的基本形式之一呢?我认为,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一次有效观摩课的前提:

1、听课者在进活动室之前已向活动组织者简单了解了本次活动的大体目标、准备、过程,做到心中有课,在观摩时就能根据前提来思考组织者的思路和幼儿的反应变化,及时记录认为有价值的片段实录。一般记录:教师、幼儿的语言和行为,改变传统简洁的听课记录方式,以便供课余分析、讨论。

2、锁定自己每次听课的任务,不求多,求实用,自己想达到什么目的要明确,事先定好小标题,如:幼儿的倾听习惯;幼儿的从众心理反应等。围绕设定的问题有目的地关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进行现场调查,记录中认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线索,不局限教师、幼儿的语言和行为。可以把自己对观察后的直接思考做简要的笔录,抓住即兴所想,这种方式从实践的角度让教师解决以往听课中观察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使教师清楚地认识并把握住观察与任务之间的关系,提高观察能力、调查能力和概括能力。

3、进行课与课之间的跟踪观摩,幼儿园的活动多为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都有共性的内容,听课者不能忽略活动的完整性,如果有可能,可以整个主题都参与观摩,整理出一条线索,如主题《过年了》由看图谈话《新年到》、儿歌《大一岁了》、歌曲《新年到》、游戏《放鞭炮》等组成,由于主题集中,听课者的思路比较清晰,便于摘录期间的案例“故事”,课后把它们加以组合,形成系列案例,为开展思考、反思提供更有价值的原件。

4、案例分析的热点应该是围绕“以满足儿童发展需要为教育的最高利益”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更新自己的观念来体会、理解幼儿的需要,从而调整目标,依据幼儿的兴趣尽力满足幼儿各种发展的需要。在观摩课中,听课者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热点,探究他们的学习动机,以此作为听课者和组织者课后交流评析的话题,双方在讨论回顾中能以彼此的身份去体会幼儿的表现,多角度针对目前要解决的问题阐述观点,更深更透更准确地抓住问题的实质,使案例真实、具体、实用化。

因此,只有做足观摩课前的准备,明确自己的目的,理清思路,才能让“观摩课是用来研究和促进自身能力发展”的这句话落实得更为具体些。

上一篇:陈鹤琴幼稚园读法教学法(第6、7法) 下一篇:表征记录教学法在一日活动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