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时间:2022-07-11 09:08:36

如何提高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内容摘要:课外阅读是中小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引导中小学生更好的去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我们必须及时提高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一种主动的心里倾向,对各项活动有着积极的意义。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仅仅对其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它还能让中小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享受书籍带来的快乐,愉悦其身心。然而,当今的学校、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不够重视,甚至忽略不计,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笔者作为一名图书馆工作人员,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中小学生 阅读 兴趣 分析研究

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中小学生阅读所得是非常显而易见的。走进阅读,中小学生们便走进了文学的殿堂、知识的宝库,那是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以书为媒介,他们得以与大师和伟人交流、对话,汲取人类的思想精华,而这些将成为伴随中小学生们长大成人后的精神基础。除此之后,阅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小学生们产生梦想的重要途径,他们在阅读书籍中非常崇拜某些伟人,长大后立志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既然阅读如此重要,那当今中小学生们阅读量如何呢?事实却不太乐观。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中小学生将课外阅读当成一种个人兴趣爱好,那样课外阅读活动将会顺利开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中小学生阅读兴趣呢?已然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难题。结合国内外专家的建议和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现做出如下的分析研究,希望我们的以下措施能够给家长和老师一些良好的建议,从而运用到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中去。

一、扩大课外阅读读物的范围,吸引中小学生的注意力

从中小学生角度出发,长时间在学校学习,会产生“阅读疲劳”,应该让他们接触课本以外的读物,顺应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选好他们感兴趣的书至关重要,使中小学生对书产生好感。这点需要家长的配合,父母的培养方式对他们阅读兴趣也很关键。当然,这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指引他们如何培养,双方达成统一共识,才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小学生开始学习阅读的初期阶段,家长精心挑选一些书籍给中小学生提供,例如:具有故事情节的、漫画式的书籍,先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对阅读先产生一种情愫,慢慢的也就会培养出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中小学生会养成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去开拓自己的课外阅读范围,从简单的故事、漫画类书籍转成历史、天文、名著等。

学校和家长往往将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局限在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上,认为只有这样的课外阅读才是有价值的、才没有浪费中小学生的宝贵时间。然而学校和家长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中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我们应该抓住这个黄金时期,让中小学生多方面全方位的去汲取课外读物的营养精华,这将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及将来的发展有着极其大的影响。

我们在扩大课外阅读读物范围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掌握好度,不能让中小学生过于迷恋看故事书、漫画书,耽误大量的时间,耽误了课业学习。对于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我们一定要有计划的进行,对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与正确的指引,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有效进行。

二、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开展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受到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中小学生更加爱和电脑、电视打交道,他们往往不会青睐书本类的读物,导致他们的课外阅读量大大减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更要提高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家长、老师不妨采取讲故事的方式,将课外读物上的内容声情并茂的讲述给中小学生听,通过听故事并与家长、老师互动,来吸引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慢慢的将讲故事转化成中小学生的独立阅读。这个转化过程有时一两周的时间即可完成,有时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家长、老师要有耐心,不要过于急功近利,短时间内不见效便放手不管了。这是一个不定期的工作,我们要有决心有信息,将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上来。

为了验证这一措施的有效性,今年暑假我们对上千名中小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85.6%的中小学生对这一阅读方式很感兴趣,还有14.4%的中小学生表示愿意尝试一下。可见,这一措施的有效性还是很不错的。于是秋季开学后在部分指定的学校大力开展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中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让老师将这个举措告知中小学生家长,从而达到学校、家庭全方位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三、家长、老师要给中小学树立良好课外阅读的榜样

家庭环境对中小学生的成长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如果家长喜爱读书看报,中小学生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的熏陶下,也会对课外阅读大感兴趣。然而,当今社会好多家庭已经没有读书看报这一生活项目,家长工作一天回到家里往往也会看看电视、玩玩游戏来休闲娱乐一下,以缓解自己的工作压力。中小学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很难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何谈兴趣?因此,家长要对此提起注意,从自身做起,争取给中小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的榜样。

在中小学生心目中,教师往往是他们的偶像、榜样,如果教师自身热爱阅读或是引导中小学生去课外阅读,中小学生往往会更加热爱阅读。为了能够和教师更好的交流沟通,中小学生会自觉主动的去进行课外阅读。可见,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也要从自身做起,给学生做好榜样。

四、通过各种活动提高中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有意思的活动是中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我们可以组织开展诗歌朗诵、写作竞赛、自创话剧等一些与课外阅读相关的活动,让中小学生大量的参与进来,从而全面调动中小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不知不觉的对课外阅读感兴趣。

各种表演可以展示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才华。鼓励中小学生参加各种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中小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能够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深化思想教育,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将大大提高。因此,我们要积极发掘课外阅读的趣味性,让学生将读转换成演,这将是个较好的举措。

五、顺应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小学生都存在着从父母、老师管制到努力挣脱的心理过程,父母及学校给与的学业压力过大,他们对父母、老师都有一种抗拒的心理。因此,要想提高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顺利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我们必须要顺应中小学生的心理,帮他们选好书――既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又让中小学生能够产生好感和阅读的欲望。在中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家长不宜管制太多,给中小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让中小学生在兴趣和好奇心的引导下阅读课外读物。只要中小学生选择的读物是有利于中小学生发展的,家长就应该给与支持。然而有的家长会限制中小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速度、甚至干扰中小学生的阅读范围,这些都完全违背了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初衷,对此家长要多加注意,争取慢慢放权,让中小学生学会独立阅读,真正的做到有兴趣的阅读。

六.在班级内建设读书区,让中小学生共享自己的课外读物

以班级为单位,在班级里建立一个供中小学生们课外阅读的场所,在这里中小学生们可以阅读学校里的课外读物,也可以将自己的课外读物带过来与其他同学分享。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学校组织者要根据年级不同,在不同班级设置不同的课外读物,从而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而不要图省事,各年级都采购统一的课外读物。“分享”是个美妙的东西,现在独生子女过多,他们很少品味到分享的快乐。鼓励学生将自己看过的课外读物拿到班级读书去与其他同学分享,这必将提起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只有自己读过了,才知道里面的内容,才能和其他读过此读物的同学进行交流探讨。

总之,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去提高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书籍是人类认知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和途径,课外阅读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也是如此。通过课外阅读中小学生们不仅能够获取丰富的文化知识,还会让他们对社会有一定的认知,很好地融入社会。课外阅读在兴趣的指引下顺利的开展,会让中小学生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对于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们上面已经讲述分析了很多,也希望家长和学校给与积极的配合。

参考文献:

[1] 王焱.浅谈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如何提高中小学生阅读能力[J].贵图学刊 , 2013,(01)

[2] 吴赛娥,李文蕾.面向未成年人阅读引导的策略[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4,(03) .

[3]贾继娥.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04).

[4]王延军.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注重阅读意志的培养[J].科学大众,2007,(12).

[5]张映.阅读心理障碍的干扰及其排除浅谈[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 2009,(07).

(作者单位: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上一篇:作文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篇:文学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