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专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时间:2022-09-01 11:50:41

职业中专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内容摘要:语文是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工具,职业中专语文教学对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职业中专语文教学还陷入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师资力量隐性不足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模式陈旧、学生主体地位缺失。职业中专语文教学摆脱困境的出路在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改革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教学。

关键词:职业中专 语文教学 困境 出路

职业中专语文教学面对的对象不同、内容和任务与中小学及大学也有很大区别。如何有的放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本文试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思考。

一、职业中专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职业中专的学生来源广泛,各地各学校语文教学的情况不一,所接受的语文教育程度也有所区别,学生的语文素养千差万别。但以初中毕业生为主要生源的职业中专,语文教学面临的最大难点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厌学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普及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提高母语的表达能力。大部分职业中专的学生虽然接受了多年的语文教育(小学和初中就经历了九年),理应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的基础。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职业中专学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较差,小到不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错别字满天飞、文学常识性错误随处可见,大到词汇极度缺乏、句子文理不通、文体不分、写不出一篇象样的作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停下正常的教学进度,专门抽出时间“补课”。

(二)教师厌教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内部教学改革的制约等等因素,使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特别是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容易产生依惯性办事,语文教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等消极现象,部分教师甚至产生厌教情绪。

(三)师资力量隐性不足

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教学能力,这里所说的师资力量隐性不足,是指缺少符合当下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师。从数量上看,学校中并不缺少语文教学的任课老师,但是从质量上看缺少具有职业中等专业型的高素质、新观念、新思想的教师。

二、问题成因分析

(一)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依据教材根据经验,通过板书或口头讲述向学生传输知识,学生通过耳听和笔记学习知识。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在职业中专语文教学也广泛存在,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造成学生不爱想、不爱问、不想问的僵硬局面。教学模式的落后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难以达到培养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二)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教学主体地位,国语强调教师的作用。常常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被动地听,被动地学,缺乏主动性,更缺乏创造性,长此以往,学生依赖性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匮乏,动口、动脑、动手能力必然下降。

三、职业中专语文教学摆脱困境的出路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应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最新的职业教育动态,时时更新教育理念,使学校教育始终处在时代的前沿。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只停留在知识层面,还应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乐于探索,积极进取,接受新事物、新思想。

(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关于职业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一定要精通且能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自如。再次,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现代化教育设施熟练运用,与时俱进。

(三)开展实践教学

实践性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当抛弃主要依靠教师分析讲解的传统模式,加强练习和实践,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初、中级专业人才,教师要结合这一实际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运用能力。这样的教学任务不是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例如,利用优秀的课外阅读作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可以举办课外阅读大赛和交流活动,定期提供学生交流阅读心得的平台。此外,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写日志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不断地提高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女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怎样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下一篇:朱英诞《游子谣》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