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针法中水沟穴作用探讨

时间:2022-07-11 09:07:12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摘 要] 目的:探讨水沟穴在醒脑开窍针法中的作用。

方法:根据文献及现代医学机理,对针刺水沟穴在中风急性期和恢复期、后遗症期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中风急症期可醒脑神、开清窍,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以调神作用为主,其作用机制,在于针刺刺激了穴周的面神经、三叉神经分支,激活了三叉神经-脑血管系统,一方面兴奋脑神经元,另一方面,改善了脑血流。其刺激的量化标志就是流泪。

[主题词] 醒脑开窍;穴,水沟;中风/针灸疗法StudyontheRoleofShuigouPointintheRestoringConsciousnessandResuscitationNee

dingMethodDuYuanhao,JiJianmin(TheFirstHospitalAffiliatedtoTianjinCollegeofTCM,Tianjin300193)[Abstract] Purpose ToapproachtoroleofShuigou(GV26)intherestoringconsciousnessandresuscitationneedlingmethod.Methods TheactionofShuigou(GV26)inacutestage,restorationstageandsequelstageofapoplexywereanalyzedaccordingtoliteratureandmodernmedicine.Results Intheacutestageitcouldbeusedfortherestoringconsciousnessandresuscitation,andintherestorationstageandthesequelshageitwasusedmainlyf

orregulatingmentality.Themechanismswere:acupuncturestimulatesthefacialner

veandbranchesofthetrigeminalnervearoundacupoints,activatingtrigeminalnervecerebralvascularsystemandexcitingcerebralnervesandimprovingbrainbloodflow.Teari

ngisthequantitativemarkerofthestimulation.

[Keywords] ConsciousnessRestorResuscitat;PointGV26(Shuigou);Stroke/acupther

水沟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别名人中(《肘后备急方》)、鬼宫、鬼客厅(《备急千金要方》)、鬼市(《千金翼方》)等,系督脉穴,为手、足阳明经与督脉的交会穴。水沟为临床上常用的急救穴,作用强烈,在石学敏教授创立的"醒脑开窍"针法中,水沟是主穴之一,本文针对其在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的作用等问题作以浅析。

1 中风急性期以"醒"为主

在中风急性期,多有神志障碍,以清窍闭阻、神气匿藏为病机的主要方面,因此醒神当为大法,正如葛洪在《肘后方》救卒中恶死方中所云:"令爪其病人人中,取醒"。中医经络理论认为,督脉入脑,总督一身之阳气,而脑为"真气之所聚",神即气也。就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而言,脑主真气而藏元神,并通过命门与肾水结合形成肾间动气而后激发心、肝、脾、肺之气,主导着正常生命活动,这就是现代中医学关于生命中枢的脑-肾学说。中风急性期,针刺水沟穴,可调督脉之阳气而醒脑神、开清窍,脑之神气激发肾间动气,而使机体生命活动恢复。这就是水沟用于中风急救的基本机制。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水沟可改善脑及内脏的血流量,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改善心功能,这就是其在中风急性期急救的基本原理。

2 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以调神为用

在中风的急性期过后,针刺水沟有其独特的意义,神志的清醒标志着脑神的再现,脑神即脑气,脑气的病理有多种表现形式,但总括起来无非有虚而不至,聚而不至及藏而不现3个方面。急性期为藏而不现,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为聚而不至,因此在急性期过后,针刺水沟主要在于调导聚积之神气,使之布散于肢体及咽喉舌窍,而发挥其主运动感觉等功能。这就是机体不同功能状态对针刺作用的不同反应的具体表现。

3 水沟醒神调神的作用基础

解剖学研究表明,水沟穴分布着面神经及三叉神经分支,脑血管上的胆碱能神经纤维、血管活性肠肽(Vip)能神经纤维均源于面神经的蝶腭神经节,它们对脑血管起舒张作用,尤其是Vip作用更强。免疫细胞化学研究发现,Vip神经元与皮层神经元和脑血管都有密切连接,使神经元活动、能量代谢与局部血流相匹配,因此,蝶腭神经节被称为面部脑血管舒张中枢。而分布在脑血管上的感觉神经纤维如SP能神经纤维、降钙素相关基因肽能(CGRP)神经纤维都源于三叉神经节,故被称为三叉神经-脑血管系统,该系统在血管收缩时被激活以恢复血管的口径。SP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肽类介质,是一种很强的舒血管物质,它广泛支配脑血管,以网状形式包绕于脑血管壁,因此它对于脑血管痉挛有解除作用。

当然,水沟穴的救急作用绝不仅限于舒张微血管的作用,如Vip对脑神经元活动的直接影响,也就是说针刺水沟一方面兴奋脑神经元,使中枢神经发挥复杂的整合作用,但神经元兴奋需要能量,而脑细胞内几乎无糖元的贮存,占心输出量20%的脑一刻也离不开心脏的血供,因此另一方针刺水沟可改善脑血流,为脑细胞的功能恢复提供能量(脑血流)也就成为急救作用的重要方面,这两方面的作用构成了水沟的醒神调神功能。

4 眼球充泪的科学内涵

在醒脑开窍针法中,针刺水沟的量化指标是眼球湿润或流泪,这一指标值得我们深思。针刺作为一种刺激方式,不管是刺激经络还是神经,但得气感应绝离不开神经的参与,一个能使神经产生有效兴奋的刺激必须具有两大要素,即刺激强度和刺激持续时间,而在复杂的病理状态下,这两个参数量化有很大的难度,而且个体的敏感性存在很大的差别,而流泪这一客观的指标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为我们今后进行其它穴位针刺刺激参数量化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思路。

现代神经解剖学证实:泪的分泌系统由基础泪腺和反射泪腺组成。基础泪腺包括浆液腺、粘液腺、脂质腺,基础泪腺存在于所有陆栖脊椎动物,人类多数在出生后数周开始分泌,此后不论昼夜、清醒、睡眠,从不间断分泌活动,持续终生,其分泌的泪称基础泪,它足够组成泪膜,发挥泪的生理功能。反射泪腺包括眶部和睑部两组泪腺,因其分泌活动受神经控制故称反射泪腺,其分泌的泪液称反射泪。针刺水沟引起流泪是一种神经反射,故我们重点讨论反射泪腺的神经调控。

支配泪腺的感觉、副交感神经纤维最后几乎全部合并于三叉神经眼和上颌支分支组成的泪腺神经,然后分布于泪腺与眼睑。

(1)感觉神经纤维:分布于泪腺分泌细胞与腺导管周围的感觉纤维,经泪腺神经、眼神经和半月状神经节进入脑桥,止于脑桥三叉神经主感觉核。它与来自头面部皮肤和粘膜与眼结膜的其它三叉神经感觉纤维都是泪反射的传入通路。当角膜、结膜、泪腺及头面部皮肤粘膜或三叉神经感觉支受到异常刺激时,均会引起反射泪的分泌。

(2)副交感神经纤维:起源于脑桥泪核,至膝状神经节换元后,部分节后神经纤维取道三叉神经的上颌支、颧神经及吻合支最后并入泪腺神经,分布于泪腺。实验和临床均表明副交感纤维是泪反射的传出通路和反射泪的主要分泌神经。

水沟穴部分布有三叉神经和面神经的分支,当针刺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足够时,才引起泪核的兴奋,反射性的泪液才产生,而流泪的出现标志着三叉神经的感觉神经和面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的兴奋,而这两类神经纤维同时分布在脑微血管壁上,其释放的Ach、Vip、SP及CGRP都是具有舒张微血管作用的神经介质。因此,流泪标志着针刺水沟达到了舒张脑微血管的刺激量。

(收稿日期:20001120,成平发稿)

上一篇:穴注谷康泰灵治疗腰椎骨质增生49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关于腧穴间作用协同与拮抗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