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工技术基础》项目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7-11 07:26:39

中职《电工技术基础》项目教学的思考

摘要:电工技术基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对课程知识学习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

关键词:《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项目

电工技术基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对课程知识学习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笔者结合自身的长期的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就“如何进行中职《电工技术基础》的项目教学”浅谈如下想法,与各位同行共勉,敬请斧正:

一、中职《电工技术基础》教学项目的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所谓整体性原则是指着眼于课程改革,整体把握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和标准,旨在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材。而不是以原有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材为依据,逐章逐节地设计教学项目。即打破传统教材的结构和框架,根据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新标准来整合课程内容,以项目的形式呈现。笔者根据本课程的新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就业的需求,对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态度的要求进行分类和整合,设置了安全用电、家居用电、认识电动机、控制电动机等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任务,把所有的任务综合起来,就包括了整个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2、职业性原则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教育也应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和创业。因此,在设置教学项目时,要充分考虑职业岗位的要求。教学项目应来自工作和生活实践,项目内容的选择要结合职业岗位对相关知识、技能的要求,还要渗透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在项目确定、内容筛选、项目试行、反馈完善时都应有行业专家参与。

3、整合优化原则

项目设置必须要打破学科体系的约束,对知识、技能进行重新组合并渗透情感态度,要使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知识、技能和态度相结合。既要使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任务包含相应、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又要使所有任务综合起来的知识和技能达到课程要求和职业要求。这就要对课程要求和职业要求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

4、可行性原则

项目设置是为了项目实施,因此项目设置和设计的关键是可行性。为了提高项目可操作性,使项目能顺利、有效实施,必须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教学条件、实训设备、师资力量、学生知识背景和操作能力。应选择在现有的客观条件上,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能够实施并使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的项目,让学生能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完成任务的进程中获取知识、习得技能、养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5、创新性原则

首先,理念要新。要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结构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而逐步建构、丰富、提高和发展的。不管是知识还是技能都应让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主动建构。项目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在真实或模拟的职业环境中,通过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让学生在“做中学”。所以项目的设置要体现这种重要意义。

其次,内容要新。电学知识、电工技术、电工器材等的更新换代很快,新器件、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层出不穷。在项目设置整合知识和技能时要及时更新,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如在家居用电这一项目中,不能总是介绍白炽灯、日光灯的原理、安装和检修,而应该增加节能灯、LED照明等新光源的应用。

二、《电工技术基础》课程项目教学的策略

1、在培养目标上。

项目电工技术基础突出了以技能为目标的价值取向。电工技术基础这一课程标准职业能力的目标有:会使用常用电工仪器仪表与电工工具;能进行钳工技能操作;能进行登高作业操作;能进行各种导线连接;能测量电气设备工作状态组;能安装家居用电线路等。很明显,培养目标注重以学生的技能为价值取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水平。

2、在内容安排上。

一是教材应以学生发展为主线,突出以学生为本,做到项目内容文字简练,图文并茂;二是加强项目实践的内容,突出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动手能力;三是要实现教材空间的拓展,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时补充进教材,以贴近本专业的发展,服务学生成才的需要。

3、在教学模式的把握上。

一是教学应以项目为魂,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培养与考核,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养成,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二是注重创设工作情景,采用多种教学辅助设备,如采用多媒体、投影仪等,介绍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趋势,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生产现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进行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要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建立开放的实验实训基地,使职业技能鉴定、实验实训、现场教学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4、在课程评价的运用上。

一是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环节的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二是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课题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中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这样的评价方式,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特征。

上一篇:浅谈语文阅读教学新观念 下一篇:心理护理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