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并痛泻要方配合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7例

时间:2022-07-11 07:08:07

参苓白术散并痛泻要方配合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7例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参苓白术散并痛泻要方配合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自2014年6月~2015年2月期间,住院部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14例纳入研究,根据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57例患者为对照组,57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中57例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实验组中57例患者采取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15d的治疗,完成治疗后评估疗效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72%(50/57),明显高于对照组57.89%(33/57),对比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参苓白术散;痛泻要方;针灸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16-02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肠功能障碍综合征,本病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1],部分患者可伴随出现腹部剧烈疼痛以及排便异常等一系列相关症状[2]。但有关资料中认为[3],本病发病初期行实验室常规、生化、细菌学检查难以发现异常,因此初期容易漏诊,给确诊后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针对常规西医治疗本病存在的局限性[4],有关资料中认为可尝试在中医辩证思路下引入中医综合疗法对本病患者进行干预,以起到优化治疗效果的目的[5]。为探讨分析参苓白术散并痛泻要方配合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中通过随机对照研究的方式,将自2014年6月~2015年2月期间,住院部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14例纳入研究,对比常规西医治疗与中医综合治疗的疗效差异,数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自2014年6月~2015年2月期间,住院部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14例纳入研究,根据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57例患者为对照组,57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方面,男性为38例,女性为19例,年龄区间为23~55周岁,平均为(34.6±1.8)岁,病程区间为1~8年,平均为(3.6±0.7)年;实验组方面,男性为35例,女性为22例,年龄区间为23~55周岁,平均为(35.9±1.6)岁,病程区间为1~8年,平均为(3.3±0.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中57例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具体用药为:150.0mg剂量西利,口服给药,给药频率为3次/d。

1.2.2 实验组

实验组中57例患者采取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具体治疗方法为:(1)参苓白术散并痛泻要方。组方构成为:30.0g剂量白术,30.0g剂量党参,30.0g剂量炒薏仁,18.0g白芍,15.0g剂量芍药,15.0g剂量山药,12.0g剂量枳壳,10.0g剂量甘草,10.0g剂量制香附,10.0g剂量防风,10.0g剂量炒扁豆,6.0g剂量砂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加减治疗:有腹部疼痛症状患者加10.0g剂量延胡索,有腹中冷痛症状患者加10.0g剂量制附子,有泻久不制症状患者加6.0.0g剂量柯子肉,有两胁胀痛症状患者加5.0g剂量柴胡。每日1剂,水煎20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2)针灸。针灸取主穴关元穴、上巨虚穴、天枢穴、合谷穴、以及太冲穴,以平补平泻手法针灸,留针时间为30.0min,1次/d。

1.3 疗效判定标准[6]

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15d的治疗,完成治疗后评估疗效差异:(1)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征恢复正常,肠功能无异常;(2)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体征基本恢复正常,肠功能有轻微异常;(3)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好转,体征无缓解,肠功能异常。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

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通过t方法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通过X2方法检验,在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72%(50/57),明显高于对照组57.89%(33/57),对比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作为一种典型功能性肠道疾病,临床发病率高。中医治疗中将本病纳入“郁症”、“腹泻”范畴当中,提示本病与情绪失调、感受外邪、以及饮食不调等因素相关。有关研究[7]中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在于肝郁脾虚。因此,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应用应当从疏肝、健脾的角度入手[8]。

本次研究中,对实验组57例患者采用参苓白术散并痛泻要方配合针灸方法治疗,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72%(50/57),明显高于对照组57.89%(33/57),对比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

通过上述分析认为: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参苓白术散并痛泻要方配合针灸方法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培武,侯政昆,刘凤斌等.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临床结局评价方法初探[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2,23(5):591-594,598.

[2] 张北华,高蕊,李振华等.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专家经验挖掘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6):757-760.

[3] 谭洁,马薇,彭芝配等.建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候模型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8):197-199.

[4] 李振强.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胃肠激素关系研究探讨[J].当代医学,2012,18(12):158-159.

[5] 段文志,黄祖仟,曹秋锐等.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50 例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17):134-135.

[6] 张润洪.针灸治疗老年人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清中IL-18、IL-23和TNF-α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435-1436.

[7] 刘涛,张霞,张晓红等.辛开苦降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机制探讨[J].中医杂志,2012,53(17):1525-1526.

[8] 罗荣华,蔡玉明,曾轶辉等.中医调养和自我管理在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病情的意义探讨[J].当代医学,2013,(11):149-150.

[9] 李倩,王红梅,陈晓等.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881-1883.

上一篇:冠心病并高胆固醇血症应用不同他汀类药物后血... 下一篇:膏药贴敷配合推拿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