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味白术散敷脐治疗小儿腹泻158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08 10:44:33

【摘要】目的 观察七味白术散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158例小儿腹泻患儿分为三组,对照组在补液基础上给予抗感染治疗,治疗组1在补液基础上给予七味白术散加减口服治疗,治疗组2在补液基础上给予七味白术散加减敷脐治疗。结果 治疗组1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2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1总有效率较治疗组2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七味白术散敷脐治疗小儿腹泻,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七味白术散 敷脐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特殊防治手段。一年多来,我们应用七味白术散敷脐治疗小儿腹泻,取得较好的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4月—2011年10月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患儿158例。治疗组152例,男28例,女24例;治疗组2 56例,男30例,女26例;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均≤2岁,均为急性腹泻儿,大便均为黄色、黄绿色、稀水样、蛋花汤样便。158例中,风寒泻者组40例,湿热泻者组38例,伤食泻者组39例,脾虚泻者组41例,以上4组各组取1/3病例作为对照组,取1/3病例作为治疗组1,取1/3病例作为治疗组2。治疗组1、治疗组2及对照组患儿治疗前泻情(每日腹泻次数、病程、脱水程度)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见表1,p>0.05)。

表1 三组治疗前病情比较(x-±s)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补液基础上给予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补液基础上给予七味白术散(人参3茯苓6炒白术6甘草2藿香叶5木香4葛根8)加减治疗[1]。风寒泻者加苏叶1克,湿热泻者去党参加黄苓3克,黄连3克,伤食泻者加山楂5克,神曲5克,谷芽5克,脾虚泻者加山药10克,薏仁10克。治疗组1采用口服治疗,隔水炖,1日1次,3日为1疗程,治疗组2采用敷脐法,将七味白术散研末,经醋调匀,取适量外敷脐部,用伤湿止痛膏固定,1日1次,3日为1疗程。

1.3疗效判定

参照1998年5月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制定标准[2],即治疗72小时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为显效;治疗72小时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治疗72小时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为无效。

2 结果

疗效观察见表2。

表2 三组治疗效果比较[n(%)]

注:治疗组1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采用x2检验,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2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采用x2检验,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1与治疗组2总有效率比较采用x2检验,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饮食不当,加上外感风寒、湿热或病后体虚、脾虚、肾虚等原因引起。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识》七味白术散为治疗小儿腹泻的传统方剂。临床研究查明,用该方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腹泻病程缩短。目前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腹泻采用的都是口服治疗,由于中药味苦,小儿不易接受,本研究采用的给药途径是敷贴神阙穴。神阙穴与脾、肾、胃关系密切。现代医学认为,脐为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最后闭合处,其表皮层最薄,屏障功能较薄弱,且脐下无脂肪组织,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相连。脐下腹膜有丰富的静脉网,脐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脐动脉壁还有利于药物吸收的特殊结构。

本资料表明,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腹泻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七味白术散口服治疗小儿腹泻总有效率较七味白术散敷脐治疗小儿腹泻总有效率稍高,差异无显著意义,但七味白术散敷脐治疗安全、方便,易于被患儿接受,因此,用七味白术散敷脐治疗小儿腹泻是可行的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1]叶礼燕,张宝林,李贵.儿科辨病专方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9-230.

[2]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议制定标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3-384.

上一篇:半夏种质资源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分析 下一篇:宫颈癌介入手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需求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