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张壁古堡

时间:2022-07-11 05:11:38

神秘的村名

张壁古堡东距平遥古城40公里,西通灵石王家大院,南望绵山风景区,北距介休市区10公里。走进张壁古堡,令人陶醉的是这里悠然恬适的乡村生活,初冬的雪轻覆小村,和谐安详的田园风情就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街头巷尾,三五成群的老人闲聊着过去的日子,神情里透着宠辱不惊的淡定味道。他们以古堡主人的沉着姿态,打量着我们这些对古堡好奇的过客。

既然是张壁村,村里人一定大多姓张了。姓郑的老者,是个村里的文化人,他笑着说,可不是这个意思,村名可真是有些来历。张――《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拉弓射箭之意;壁――临危为之壁,张壁便有“军事重地”一说。张壁古堡只有南、北两个堡门,由南到北连接在S形的红石街两端,寓风水不外流,取之不竭之意。按照古代星宿方位,南堡门位于南方朱雀七宿第五宿,主国富民强的“张宿”的位置上;北堡门位于北方玄武七宿第七宿,主道德昌盛的“壁宿”的位置上,张、壁相连,“取意国富民强、道德昌盛。”

张壁村与星象相符的,远不只堡门。堡墙的整体轮廓,与十六颗星组成的奎宿星团的轮廓形相对一致。整个村子里有11口水井,其中,东面三口与二十八星宿东青龙星的心宿星团对应,西面八口与二十八星宿西白虎的毕宿星团对应。堡内六株槐树,堡外七株槐树(现已部分被毁),则分别对应南斗六星、北斗七星。此外,目前已发现的与古星象相对应的建筑物或标志物还有奎星楼、真武庙、龙神庙、金墓等。我国自古星象多运用于军事。张壁古堡按照阴阳五行、太极八卦来构建村落,既以军事地位出现,其间又有民居建筑,在我国并不多见。从这一角度,张壁可以称为“星象村”。

神秘的村落

这个位于介休市龙凤乡,占地面积不足0.1平方公里的小村子,有着不同于其它村落的风景。整座古堡顺塬势建造,南靠绵山,其余三面皆临鸿沟,刚好和古代住宅风水中讲究的北靠山南、临开阔之地相反,为反风水格局。为了破解这个山水凶阵,古人在城堡北侧的堡门处修建了“真武庙”(挡)和“二郎庙”(拦)两座庙宇,它们携手傲立,高过南堡门,营造出一派北高南低、风顺气畅的佳图,如此巧妙设计,堪称奇巧。

张壁古堡的布局呈龙形。堡墙用土夯筑而成,高约10米,南北二门与贯穿南北的街道,把古堡分成风格显明的东西两片。堡墙又被称为龙脊,灰尘和泥土已将那暗红色掩盖,不仔细辩认已难发现。南堡门为“龙首”,门头有龙首石雕,门下向南铺设九道竖向红条石路,象征龙须,向北的主干道呈曲尺形状,为“龙身”。为使“龙”形更加逼真,在清朝年间又专门将横向铺设街道的青石板起出,改为三道竖向的红石板,以象征龙的脊背。主干道两侧堡中心偏北位置的水塘(原)、槐抱柳,共同象征“龙”的两肾和太极图的阴阳鱼。

张壁有一个小小的用于拒敌的“瓮城”,还有一对小巧的钟楼和鼓楼,具有完整的城市形态,这是与山西省其他地方很常见且保存完好的“村堡”相区别的非常重要的特征。街道主次分明,呈“丁”字结构。主街以西的四条巷子为西场巷、贾家巷、王家巷、户家园,皆有巷门,建筑高大规整,错落有序,似乎显现着大户人家的兴衰;以东为靳家巷、大东巷、小东巷三条巷子,不仅没有巷门,建筑也多是低矮零乱,像在演绎小户人家的悲喜。条条巷道均由街中向上延伸,通向堡外,错落递次,格局严整。时值午后,龙脊两侧的村民席地而坐,聊聊家常,一群羊从容而过,嘈杂的咩咩叫声将古堡反衬得更加宁静。阳光下,一位老太太慢慢走过,步履从容,这里的时光仿佛也停止了。

神秘的建筑

张壁古堡保留下来的古代建筑颇多,金碧辉煌,流光溢彩,大体都是明清遗物。一般的小村落里,能有一两座供祭祖拜神的寺庙就已很不错了,可是在张壁古堡这样一个巴掌大的军事村庄里,却坐落有近十座佛道儒等派的寺庙宫观,很是罕见。古堡南门建有关帝庙、可汗祠,北门上建有道教真武殿,古堡内有二郎庙、佛教“空王佛行宫”和兴隆寺等宗教建筑,还有“地藏王菩萨殿”、“吕祖阁”遗址等。在空王殿内,道教的尊者和佛教的圣祖供在一处,却也相安无事。在张壁古堡,人们都能把信仰分明的儒、释、道、民族英雄结合得其乐融融,也就不足为怪了。

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可汗祠。可汗是古代外族头领的称谓,而这里自古聚居的都是汉人,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汉人刘武周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天兴,造了隋唐的反,依附突厥,接受了“定杨可汗”的封号,后为李世民所灭。张壁村的居民,相传是刘武周当年兵丁的后裔。他们怀念自己的首领,且以“可汗”为荣,才建起了这座可汗祠。张壁村众多庙宇中,可汗祠地处最高,院落气派。祠正中的可汗像眼球大而突出,形姿神态凶悍狰狞,是经典的反王形象,这就是张壁人心目中的刘武周了,他已不是人而是神。

空王佛行宫有张壁的镇堡之宝――琉璃。明代空王佛行宫,建造在北门丁字门顶上,坐北向南,大殿三间,殿内塑主像为空王佛,山墙绘空王佛成佛的故事壁画。殿顶明代三彩琉璃装饰,烧制精致,神兽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珍贵的是在行宫前廊下有两通琉璃碑,色泽明艳、细腻,是国内罕见的琉璃烧制佳品,通体孔雀蓝底,黑字,碑额为青黄绿二龙戏珠,两边是蓝黑龙纹花卉装饰图案。东侧一通记述着空王佛修炼成佛的艰苦历程,西侧一通记载空王行宫修建缘起。

神秘的照壁

在民居形态上,张壁古堡尚有我国多数古城均已消失的隋唐城市遗存的"里坊",巷门、门楼配备得当,若关门落锁,可谓堡中有堡。堡内现有30余所保存完好的院落,住宅比邻有序,讲究宽敞向阳,西四巷大多为张、王、贾、靳族姓富户,门楣考究,砖、木、石雕精美,多为狮子滚绣球,喜雀登梅等,喻意美好,讲求吉利。

漫步于古堡狭窄幽深的老巷,在龙脊街上第一个丁字路口的“永春”门楼巷口深处,一座“福寿康”府第(张璧首富、清代商人张礼维的老宅)的照壁上,刻着与众不同的一个砖雕“福”字。此字用狂草起笔,如鹤立龙腾,行书之后用过渡,转承俊逸洒脱,而落笔于 “田”字时,则急转为楷,端庄方正,拙朴纯真。大家看了惊叹不已。惊的是它似“福”又类“活”,龙飞凤舞,笔断意连浑然天成;奇的是口字写成一点,整个字草、行、楷和谐统一。如此写法,见所未见,令人折服,叹为观止。

这个“福”字壁称为龙首鹤头福字壁。左边第一笔是龙首,右边第一笔是鹤头。都说神龙见首不见尾,因而龙身弯曲,龙尾上翘,就隐于鹤头之外,龙自神,鹤自洁,都是民间年画里的主角,寓祈福长寿、吉祥之意。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除了龙首鹤嘴都紧闭外,福字右侧的“口”被简化成一点,一喻子孙口中有食,生活富足,二喻谨慎从事,敏行讷言,可见当时户主的审慎处世哲学。鹤脚下的一个“田”则被放得很大,暗喻“民以食为天”,象征着晋商以农耕起家的根本和浓厚的乡土观念。

这面福字壁的外轮由两层砖块组成,内轮66块,外轮88块,并被刻成竹节样,是希望后人有松竹气节,能热爱读书、考取功名;圆周内的方砖有整有分,又象征着一年四季、12个月份、24个节令或者说24孝。砖雕竹节环绕,形如满月。影壁的整个构图圆中有方,方中有圆,方圆相济,既有多福多寿、人丁兴旺的美好期冀,也有以农为本、耕读持家的执着坚守,思想内涵既朴素又深刻。没想到一个建筑风水学的影壁,竟被赋予如此深刻的内涵。那根基青砖斑驳,犹如残败的铠甲,更凸现了影壁的非凡之处。

神秘的地道

张壁古堡最为神秘的当属万米地道。地道与城堡相联互通,立体交叉,纵横贯通,内外一体,攻守兼备,堪称绝妙。容量极大,既有马厩、粮仓、兵屯功能,又有监视、指挥、袭击、传令、陷阱、闸门、通气、通水设施……异常的完善。法国卡尔卡松古堡,地下仅有通道,意大利罗马天使古堡却是仅有古堡。而张壁古堡集军事价值、建筑价值为一体,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

地道为三层立体,高层距地面仅1米左右,中层距地面8―10米,底层距地面17―20米。各高2米,宽1.5米,土结构,弯曲迷离,呈网状结构。堡外北面、南面沟中有洞口,既可作为进出口,又可用作哨卡。道内留存有气孔,通于沟堑外,还有隔井直下三层底部。堡内现有水井6眼,每眼井的井壁上均开有洞口或洞门。有洞口的可垂绳索系水桶汲水,供地道内人畜饮用;有洞门的搭木板跨过井筒可直接进入另一通路。地道洞壁上每隔一段有一小坑,距离不等,是放置油灯的地方。高层有喂养牲畜的土槽;中层洞壁下方每隔一段有一可容二、三人栖身的土洞,是地道的哨位;底层有宽2―3米、长4―5米的深洞,是存粮的洞穴。古堡地下遍布地道,与堡内四通八达。这是典型的古代“守备筑垒”式的军事战术设施。

我们在地道内迂回而行,仿佛进了迷宫。这条地道挖于何时?是整体一次挖成还是历代逐步拓展而成?它曾经起到过什么作用?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地下工程,绝非民财民力所及,定是军事需要、对外保密的战略设施。依据堡内有刘武周和尉迟敬德之像考证,推测是在唐武德二年(619)开始建造的,是刘武周守介休与李世民交战时所为,是“明筑城堡、暗挖地道”的遗物。走在洞中,仿佛在历史隧洞中一过千年,揪一把洞顶蔓出的草木根须,仿佛也像古堡之谜一样无法解开。

别样的美食

走出张壁古堡,村前小场子上映入眼帘的是两旁饭店窗子上醒目的大字:“山村野味甩旦旦”、“农家风味包皮面”。单看这名字,就让人忍俊不禁。冬季游人不多,饭店主人看到门口停了几辆车,忙出来热情揽客。我好奇地问起几样美食的来历,店主高兴地介绍起来,并邀请我们到他家就餐,还可以亲眼看看制作过程。经他这么一说,我顿觉饥肠辘辘,食欲大开,决定在神秘的张壁古堡饱饱口福。

经店主人推荐,我点了这里的几样特色美食,有炒土豆丸子,炒面鱼儿,炖野鸡等,最让我记挂的,还是甩旦旦,光是这名字就够独特了,更别说对制作过程和别致口味的好奇了。不一会儿,店主人来叫我,说准备开始做甩旦旦了,我急忙拿了相机,兴致勃勃地边看边拍下了整个制作过程。原来这是当地的一种面食,制作方法是用白面和成面团,玉米面也和成面团,把玉米面团用白面团包在里面,擀匀擀薄,大约有烧饼厚薄。然后用刀先切成面块,再切成小条,最后切成小四方丁,跟小方块棋子大小相似,用手在面板上抖匀。锅开了,女店主把切好的小方块甩下了锅,一个个黄白相间的小方块在沸水里快乐地上下翻滚着,女店主抓起一把切好的菠菜迅速放进开了的水里,同时把煮熟的小方块一起捞进小碗里,只见一个个立方形的小旦旦,白里包黄,黄里透白,好像美丽的玉包金,绿油油的菠菜相间其中,真是色泽鲜艳,分外养眼。吃的时候再配上黄菜(当地的一种咸菜)、西红柿浇头、醋、盐、辣椒面、豆腐乳,汤味全凭自己感觉来调。口感白面滑溜、玉米面糙利。这典型的农家饭,真是风味别具,味道独特!领略了“甩旦旦”这地道的张壁美食,不由得感叹,原来这乡野村间,也有美味佳肴,虽然都是普通的食物原料,这里的人,却做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单凭吃到了地道的“甩旦旦”,就不虚此行!

在许多古村落转瞬即逝的今天,张壁古堡依然故我地停留在这里。烽火不举,狼烟消尽,张壁古堡呈现着安静详和的画面,还有那一个个的谜,让来来往往的人看了无数遍,猜想着,思索着……

tips

交通:介休火车站有通往张壁古堡的专车。打的送至张壁古堡30元以内,找到人拼车就可便宜些。

门票:古堡门票60元

住宿:介休有各种档次的宾馆饭店。景区门口有住宿处,村内也有两三家农家院可住宿, 20元一晚。

美食:面食甩旦旦值得品尝,炒土豆丸子,炒面鱼儿,炖野鸡味很特别。

周边:平遥古城 绵山 王家大院

上一篇:“实际运用”与“纸上谈兵” 下一篇:学前教育发展史册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