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菖蒲保护地病害防治

时间:2022-09-25 08:55:26

唐菖蒲保护地病害防治

唐菖蒲又称十样锦,是鸢尾科唐菖蒲属的多年生球根花卉,世界五大切花之一,常用作花篮、花束和插瓶等装饰品制作,经济效益高。在保护地栽培中,发生病害会影响到植株的正常生长,降低切花的品质和观赏性,严重时造成毁灭性危害。防治唐菖蒲病害的发生及发展,是切花生产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1.唐菖蒲幼苗猝倒病

1.1症状

此病多在早期发生,可引起烂种。幼苗期发病时,植株的茎基部产生水渍状病斑。病斑淡褐色,稍微缢缩可迅速扩展,使幼茎逐渐缢缩成线状。病势发展很快,幼叶还为绿色时,幼苗即萎蔫倒伏,故称为猝倒病。最后,病苗腐烂或干枯。苗床潮湿时,在病部及其附近土面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

1.2发病规律

猝倒病主要是瓜果霉菌引起的。病菌以卵孢子和菌丝体在土壤内或病残体上越冬,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条件适宜时萌发,从唐菖蒲幼苗的基部直接侵入或由伤口侵入寄主。病菌靠灌溉水、土壤、粪肥和操作工具等传播。土温在12℃~23℃时发病重,因此幼苗期间出现低温会加重发病程度,高湿度有利于病菌的萌发和侵入。养分不足,幼苗生长不健壮,光照不足,幼茎木栓化程度低,幼苗容易感病。此外,播种期不当、播种过密、分苗和间苗不及时、通风和浇水不当、土质粘重、地势低洼积水,施用未经高温腐熟的混有病残体的堆肥以及连作等,均会加重猝倒病的发生。

1.3防治方法

1.3.1做好苗床 选择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不粘重、无病菌或病菌较少的地块作为苗床,不要使用旧苗床土。苗床土要精耕细整,施用净肥。

1.3.2行苗床土壤消毒 用福尔马林熏蒸,即在播种前3个星期,耙松土壤表层,每m2苗床用40ml药液,对水60~100倍(即加水2400~4000ml)喷洒,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严密。1周后揭膜,耙松土壤,使药液充分挥发。再过2周后即可播种。土壤消毒也可使用五代合剂,即五氯硝基苯与代森锌按1∶1混合,用混合剂8~10g/m2,拌15kg干细土,配成药土。播种时,用1/3的药土撒到苗床上或播种沟内垫底,再用2/3药土覆种,最后覆土。盖好后,土表要洒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免发生药害。病土消毒,除用五代合剂以外,还可用50%多菌灵,或50%福美双,或50%托布津,或五福合剂(五氯硝基苯与福美双按1∶1的比例混合)。

1.3.3育苗 适度催芽,播种密度要适宜。喜高温和喜低温的花卉要分开育苗。

1.3.4苗房保温、降湿 防止冷风吹入,房内温度应控制在20℃~30℃,地温保持在16℃以上。苗床管理忌大水。注意通风换气,降低湿度,增强光照,促进幼苗生长。

1.3.5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或25%甲霜录(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乙磷铝(疫霉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应重点喷洒幼苗嫩茎基部。也可用45%百菌清烟剂熏烟,用量为250g/667m2,点燃后密闭苗房杀菌。

2.唐菖蒲灰霉病

2.1症状

此病可为害叶片、花梗、花瓣、茎基和球茎。叶片受害初期产生锈褐色斑点,扩大为近圆形灰褐色或褐色的病斑,潮湿时病斑产生灰色霉层;花梗受害初期产生淡褐色水渍状斑,后扩大产生褐色软腐;花瓣易感病,冷凉潮湿时,花瓣呈粘性腐烂,上生灰色霉层;茎基受害后出现茎腐,潮湿时茎基部褐软腐,植株倒伏死亡。病组织上产生灰色霉层和菌核;病菌侵染球茎,出现圆形褐色斑点,向内扩展,引起球茎中心部分或全部腐烂,仅留外皮。球茎可发生海绵状腐烂,剥去外皮可见黑色菌核。

2.2发病规律

该病主要由唐菖蒲葡萄孢菌引起,病菌通过菌核越冬。冷凉的气候以及高湿易造成病害发生,叶和花上有水滴时发病迅速。

2.3防治方法

2.3.1园艺管理 地栽时实行轮作,盆栽时要对盆土进行消毒;盆土勿过湿,地栽时不要积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摘除老花穗,集中烧毁。在天气干燥的时候挖出球茎,将其放在30℃下处理7~10天,待其充分干燥后贮藏,贮藏温度控制在5℃~8℃,相对湿度70%。

2.3.2种球处理 种植时选择无病的球茎作种球。对怀疑有病的种球进行药液处理,在46℃条件下,将其放在50%速克灵湿粉剂1000倍液中浸泡20~30分钟。

2.3.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40%菌核利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氯硝胺1000倍液,每隔7~10天用药1次,连用3~4次。也可用30%土菌消水剂,于定植前后淋施。

3.唐菖蒲枯萎病

3.1症状

又称为干腐病。感染后病株生长受阻,枯萎,球茎上的病斑多发生在下半部。病斑浅褐色,水渍状,形状多不规则,病斑凹陷,环状萎缩。贮藏期病斑扩大,球茎发生腐烂。此病因症状有差异可分为维管束变色型、褐腐型和底盘干腐型。

3.2发病规律

枯萎病的病源菌主要为尖孢镰刀菌唐菖蒲转化型。病菌为土壤习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借土壤和带病球茎传播,由根颈部侵入并扩展到整个植株。条件适宜时,病菌进入维管束,引起维管束变色。连作、种植带病球茎和施用氮肥过多时易发病。入窖贮藏时,球茎未充分干燥,贮藏期间温度高、湿度大,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3.3防治方法

3.3.1加强栽培管理 种植唐菖蒲的地块要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土壤肥沃,种植前施足有机肥;避免在有病的地块上连作,最好实行6年以上轮作制;更换栽培用土,或对土壤进行药物或高温消毒。消毒药剂可选择9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或70%百菌清可溶性粉剂。加强肥水管理,忌氮肥过量和土壤积水。

3.3.2种球处理 选用无病球茎作种球。种植前进行种球消毒处理,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福美双拌种。也可用抗菌素401的1000倍液,喷洒于种球表面,或用0.1%升汞水溶液浸泡3分钟,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后种植。

3.3.3贮藏前处理 选择晴天采收球茎,挖掘球茎时避免造成伤口。贮藏前,要剔除有病球茎,将球茎置于30℃干燥条件下,处理10~15天,促进伤口愈合,使球茎充分干燥。贮藏时将温度控制在5℃~11℃,相对湿度70%以下。

3.3.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向茎基以及茎基附近的土壤和叶片上,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能高效抑制病害的扩展。

4.唐菖蒲青霉腐烂病

4.1症状

发病初期,球茎上产生褐色下陷的病斑,周围黑色,病部与健部分界明显。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青绿色霉层,严重时整个球茎全部烂掉,在病部也可形成灰色或浅褐色的球形小菌核。

4.2发病规律

病原菌是一种青霉属真菌,分布在空气和土壤中,球茎表面如有病菌,遇高温高湿环境,会大量繁殖,从伤口侵入。在采收、包装、运输和贮藏过程中,均可发病。球茎伤口多,贮藏场所潮湿、高温和通风不良时发病严重。

4.3防治方法

4.3.1种球处理 种植前用2%高锰酸钾溶液,或1%~2%硫酸铵水溶液,或0.3%~0.4%硫酸铜液浸泡种球1小时,晾干后再种。

4.3.2贮藏期管理 在挖掘和运送球茎过程中,尽量避免造成伤口感染。采收后不要急于贮藏,最好置于30℃的干燥环境中处理10~15天,球茎充分干燥并促进伤口的愈合。入窖贮藏前,剔除有伤病的球茎。贮藏时,将温度保持在5℃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发现霉烂球茎要及时清除出窖。

5.唐菖蒲角斑病

5.1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暗色水渍状小斑,后扩大为椭圆形、长方形或多角形的灰褐色半透明斑,病斑可相互连接成长条形大斑块。潮湿环境下,病部表面有糊状粘液溢出,严重时叶片大量干枯死亡。

5.2发病规律

病原为黄单胞杆菌,可在病叶、病球茎以及土壤中越冬,借风雨和昆虫传播,由气孔、皮孔和伤口侵入植株。大水喷淋、顶棚漏雨和虫害严重时发病。

5.3防治方法

5.3.1种球处理 播种前将种球用800倍升汞液,或农用链霉素700 ml/L溶液加1%酒精,浸泡30~60分钟。

5.3.2园艺管理 避免喷淋式浇水,棚顶漏雨要及时修补。减少伤口,及时防治病虫害,减少虫伤;发现病株及时清除,病叶、病茎集中烧毁。

5.3.3药剂防治 发病前喷0.5%波尔多液,每7天喷1次,连续喷3~4次。发病期用50%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喷洒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800~1000倍高锰酸钾液,或1∶4∶600铜皂液,或1∶2∶300~400波尔多液,每隔7天喷1次,连续3~4次。

上一篇:寒地无公害韭菜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