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时间:2022-07-11 11:06:00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摘 要】教师肩负着民族与国家的重任,受到社会尊重。教师必须为人师表,认真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理论

在我国,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推行市场化也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里程中的重要变革,它促使高等学校系统从权力分配、管理运作到教育内容安排等全方位的再建构,引起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变化。但此变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高校教师一方面肩负着国家与民族的教育重任,另一方面在市场化的大形式下高校教师能否坚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是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培养学生的专门人员。教师把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生产劳动经验、科学文化知识、思想观点和行为规范传递给年轻一代,使他们成为能接替上一辈事业,延续社会发展的新一代。教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我们必须认真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什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呢?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整个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1)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 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正确认识教育事业对国家、人类和未来的巨大作用,并在从事这一伟大事业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2)对待学生的道德规范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建立融洽的教学关系。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3)对待教师集体和自己的道德规范 没有集体的共同努力,教师的任务就无法完成。我们应当正确估价个人的作用,尊重他人的劳动,努力提高科研能力,严格要求自己,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作为教师的根本。同时教师的责任重大,这就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远远高于其他职业。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高校教师要有时代精神

我们除了具备基本职业道德外,还要有时代精神。主要表现在:

(一)主动为社会经济服务

教学、科研工作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展开,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投入到经济建设服务中去。走出高墙深院,主动接触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专业方向和教学计划,使教学、科研工作与实际需要密切结合起来。在市场经济时代,跟上发展步伐,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敢想敢干,创造性开展教学工作。作为教师,还要重视对信息的收集,不仅收集与本专业有关的信息,也要收集非相关信息,以求开拓视野和思路。

(二)解放思想,不断创新

当今的办学,必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现成的经验,需要我们教师大胆实践,勇于创造。

(三)平等、团结、协作

现代社会,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在封闭的情况下孤立发展,各行各业已经联成一体,科学的发展也形成高度综合的趋势。任何一名才智出众的教师单靠自己的力量都不可能穷尽当今的任何一门学科,必须要发挥群体优势,在平等的学术交流中,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地从其他学科或其他教师身上吸取养料,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二、高校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许多角色,这些角色相互联系,相互重叠。主要是:

(一)教员

教师最突出的角色是教员,即一个发动、指导和评价学习的人。对学生要“授之有渔”,而不“送之以鱼”。重在学生技能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二)模范

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浪漫情怀,正处于思索的年华。执着地追求理想,除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之外,还透过师长的熏陶,培养高尚理想,造就优良人格。因此,高校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榜样,把行为式样展示给学生。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比如,教师对他所讲授的学科和教学积极热情的态度会感染学生热爱学习。当教师对所讲授的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学生也会不愿意地学习这门功课。

(三)朋友

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学生离家在外地上大学不再能直接依赖父母,特别对于广大的新生而言,普遍存在一个“断奶”的过程,他们在如何适应新生活,如何从衣、食、住、行到学习精神、学习方法,以及社会交往和为人处事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他们经历了高中三年的拼搏,其生活和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又有了很大增强。所以,高校教师既要细致入微地指导,又要谨慎地采取有别中学的简单命令训斥的教育方法,应该给与朋友般的帮助。

三、为人师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当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先坚决不做。教师要求严于律己,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作用。为人师表即教师个人品德修养。它不仅包括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调节原则和规范,而且还包括了自身思想、心理素质的内在塑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在交往中诚实公正,尊重他人,热爱学生,不欺上瞒下,不弄虚作假,不装腔作势,不见风驶舵。

四、传道、授业、解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好教师应具备:(1)友善的态度;(2)尊重课堂上和每一个学生;(3)耐性;(4)广泛的兴趣;(5)良好的仪表;(6)公正;(7)幽默感;(8)良好的品行(不在学生面前发脾气);(9)对个人的关注(帮助学生认识学生自我);(10)伸缩性(有错即改,不固执己见);(11)宽容;(12)遇事有方。

五、结语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大话题,作为一个初次踏入教师领域的年轻教师,我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在以后工作中,我会努力向前辈们学习,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争取做个合格的大学教师。

参考文献

[1] 兰静.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 廖蓉,周先进,杨文建.论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J].中国农业教育,2012(06).

作者简介:别玉娟(1985.10- ),湖北十堰人,工学学士,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上一篇:儒家思想对学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下一篇: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信息能力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