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跆拳道俱乐部教学模式浅析

时间:2022-07-02 10:33:57

普通高校跆拳道俱乐部教学模式浅析

【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跆拳道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理论上的探究与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普通高校跆拳道俱乐部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学练场馆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模式设计与运作方式不完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比较落后等问题。

【关键词】高校;跆拳道俱乐部;教学模式;大学生

跆拳道是一门韩国格斗术,跆为运用脚来进行攻击,防守及马步等技术,道为练武者对武术的心灵修正及修养。跆拳道既是一项能够强身健体,又能够与防身自卫的传统搏击武术,更是一项新兴的集健身,竞技及娱乐为一体的现代体育,集力学,兵学,哲学,医学及伦理学为一体,以技击格斗为基础,以修心养性为核心,以磨练人的意志,振奋人的内在精神气质,培训练习者良好的礼仪及道德为目标。跆拳道发源于朝鲜半岛,同中国武术一样都是东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名族特色和传统精神。起舞拂拳脚,四座皆扬眉。那些英姿飒爽的动作,精彩绝伦的格斗,自然谦逊的鞠躬,都来源于跆拳道的忍耐克己,百折不饶,礼仪廉耻。它作为一项体育竞技项目不仅仅是因为它外表显现出来的脚法和拳击,更值得崇尚的是它的道行和礼仪。跆拳道给人们留下的较深的印象是,经常在不同的场合行礼鞠躬。这是一种道德的修养,礼仪的学习,一种由外而内的自律,一种“礼始礼终”的生活习惯。体育俱乐部是最受当代大学生青睐的一种新型体育教学与健身的组织形式,既能满足大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又能培养大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还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舞台。

一、普通高校跆拳道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定义,现状分析及影响

普通高校跆拳道俱乐部教学模式是学校与学生共同参与组织的新型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是将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组织地或自行地加入,学校可分配合理的时间和一定的师资,是为了增进学生健康,促进相互间的协调和睦而进行的持续性体育教学活动组织。

普通高校跆拳道俱乐部教学模式采用“分流分层”教学,“必修与选修”相结合。部分普通高校跆拳道俱乐部教学模式开展较为广泛,但缺少良好的管理条例也缺少完善的教学设施和场地、特定的专业师资和开展活动经费而直接影响到俱乐部内部建设及制度的不健全,活动形式不丰富,授课内容单一、不系统,专业场地器具匮乏,俱乐部经费短缺,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等。而还有部分高校跆拳道俱乐部教学稀缺,没有特定的或极为稀少的跆拳道俱乐部。使有该方面兴趣爱好的学生没有施展条件,影响了全面发展。

二、实施普通高校跆拳道俱乐部教学的必然性

从1994年跆拳道在我国就作为体育院校体育教育的专程课程,并已正式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它在思想道德,自信心,意志品质的培养上都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能比拟的。思想道德的培养:每一个跆拳道道场,都会有许多关于思想道德方面的教条。有明文规定的,也有约定俗成的。其中约定俗成的东西占大部分,而且大都是由教练或者前辈们言传身教。这些教条大多数是从具体的事例来应道学生做一个正直,诚信,仁爱,谦让,克己的武者。自信心上:自信心是贯穿跆拳道全过程的精神支柱。在跆拳道的修炼中,无论是初练,还是高水品修炼,教练都十分强调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学生只有对自己充分信任,才能战胜对手,比别人做的更好。意志品质上:在跆拳道的道馆里,无论男女老少,当他们挥汗如雨,咬牙坚持的时候;当他们强忍痛苦,坚定不移的时候;当他们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站起来的时候;当他们屡战屡败而锲而不舍地时候……这一切都是意志品质。综上,实施普通高校跆拳道俱乐部教学的必然性。

三、普通高校跆拳道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展

随着跆拳道运动在世界各地的不断发展,成为一种时尚的健身运动,在高校内跆拳道也受到广大学生的喜好,跆拳道俱乐部在高校的开展也该应运而生。高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基地,有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知识相融,交叉与渗透十分有益于学生的培养和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发展,是高校学生体育教育的特殊时期,是学习专业知识的主要阶段,他们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具有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在这个阶段的学生身体机能也处在最佳时期;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管理的主要内容,一套完整的学生管理措施,体现着较高的组织性,纪律性,这就为高校跆拳道俱乐部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一)学校方面。学校应该非常明白跆拳道俱乐部在当代大学生中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它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是一项以“忍耐克己,百折不饶,礼义廉耻”为精神的道德修养。当代大学生也正是缺少这种精神。学校应该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来成立跆拳道俱乐部,并且要有妥善的管理条例来维护跆拳道俱乐部,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体育设施建完备,体育器材较充足,社会上的跆拳道俱乐部一般缺少足够的场地和器材,而高校场馆建设绝对有优势,高校有条件很好的跆拳道练习场所,高校应对跆拳道运动的投入比社会上更大得多,器材多而全,为跆拳道活动提供了必备的条件,以至于该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方面。学校应配有一定的师资力量来传授宣传此运动项目,可以是兼职教师。高校体育师资有着系统的体育基础知识,有着扎实的各项基本技能,在健身活动中能有一技之长,同时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思想观念转变快,对跆拳道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目的是为了更系统,更权威,更注重跆拳道俱乐部和选择俱乐部的学生。让此可持续发展。

(三)学生方面。基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非常简单的报明参加,对于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跆拳道俱乐部然后选择。最主要的是那些感兴趣的同学有了自己喜欢的锻炼方式,也或多或少的影响着身边的同学们,使此运动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洁伦,郝招等.普通高校跆拳道俱乐部教学改革[J].搏击武术科学,2006(3):55-77.

[2] 方桂芳.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探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3):218-219.

作者简介:杨广垒(1981.03- ),男,山东济南人,研究生,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

上一篇:论课堂评价的技巧和艺术 下一篇:玉水村语言使用现状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