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业务反向拍卖下的企业生产策略研究

时间:2022-07-11 08:18:13

库存业务反向拍卖下的企业生产策略研究

摘要:在单周期市场需求中,生产厂商如何通过反向拍卖方式向多家仓储企业拍买其库存业务,从而确定其最优生产产量以最大化自己收益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文章在分析问题特点基础上,运用反向拍卖和动态博弈理论建立其数学模型,然后进行解算,并分析最优策略结果。

关键词:生产策略;反向拍卖;供应链

一、前言

随着物流行业的多年发展与日趋成熟,物流逐渐成为现代制造企业业务外包的首选,特别是

库存业务的外包。生产厂商在采购或外包库存服务时出现多家仓储企业同时竞争的情况,如何有效选择仓储企业并分配库存服务业务是这些生产厂商需要考虑的问题。传统的解决办法是询价谈判采购和比质比价等两种方式,这两种方法对于生产厂商的库存业务外包发挥了较好的支持作用。但是,由于在解决仓储供应商与生产厂商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成本节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近几年来,反向拍卖逐渐取而代之而成为生产厂商库存业务外包的主要交易方式,由于能够在成本节约等方面为采购方和供应方带来巨大好处而在市场交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制造商采购零配件,分销商采购产成品和政府采购服务等。

反向拍卖简称RAs,有时又被称为“拍购”或“拍买”,它与一般的拍卖过程相反,只有一个买方和多个卖方,买方在交易中占主动地位,而卖方则处于竞争状态;卖方之间相互由高价逐级向下竞价,最后竞争到最低价时买方与之成交。对于反向拍卖方式的应用研究,最早源于McAfee.R.P.and J.McMillan研究委托理论中的商竞争策略分析和政府采购数学模型;随后,Dasgupta.S.and D.F.Spulber分析了采购管理的反向拍卖策略问题,Robert.G.Hansen探讨价格与数量均为内生变量的采购拍卖行为等;Fangruo Chen则通过前述研究基础上总结了反向拍卖中的数量和价格拍卖的策略均衡等,并且对不同拍卖机制的效率进行对比分析。

本文应用反向拍卖理论研究库存业务的采购管理,探讨一家生产某一类型独立需求产品的生产厂商在面临单周期市场需求时采用反向拍卖方式从多家仓储企业采购库存服务业务而顺利组织生产的运作过程,从而建立仓储企和业生产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竞价与产量决策的数学模型;最后分析策略模型求得最优策略结果。

二、问题描述

说讨论的供应链只有一家生产厂商和多家仓储企业,生产厂商的业务是生产和销售某一类型独立需求的产品;仓储企业则是对生产厂商生产的超过市场实际需求的剩余产品提供库存服务。在单周期市场需求中,供应链中的生产厂商通过反向拍卖方式联合其中一家仓储企业一起互相合作、互利互惠,生产厂商决定产品的生产数量,仓储企业确定其在竞价中提供给生产企业的库存租金价格,从而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使各自利益最大化。具体的经营决策过程为:产品销售旺季来临之前,没有库存功能的生产厂商为了防止产量大于实际需求而造成生产浪费确定需要采购库存服务,于是召开项目启动会议制定一个采购方案;然后在仓储行业中寻找尽可能多的仓储企业,并向这些仓储企业发放信息征询表要求他们填写,按反馈的信息征询表选出合格的参与竞价的仓储企业;同时针对所采购的库存服务提出相关的条款,如由于产品特性需要所提供的库存服务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等,并强调竞价不能高于某一最高库存租金价格,制定出标书并要求仓储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分别到反向拍卖采购竞价平台异地同时匿名参与库存租金竞价,符合标书条款和租金不高于生产厂商规定的最高价的而且在竞价中价格最低的仓储企业赢得合同;最后生产厂商根据这一库存租金并考虑市场需求做出产量决策;销售旺季产生后,生产厂商销售生产的产品,由于需求的随机性,存在市场实际需求量大于或小于产量两种情况,前者造成短缺,后者形成剩余;若存在剩余,生产厂商将剩余产品移交给获得标的的仓储企业进行储存,仓储企业提供库存服务。在整个管理决策过程中,生产厂商获得销售收入,但要付出生产成本和造成短缺时的缺货成本以及存在产品剩余时支付给仓储企业的库存服务佣金;而赢得合同的仓储企业的收入是生产厂商支付的佣金,需要付出的是产品库存保管费用。根据问题具体情况,我们对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环境作以下假设:1.供应链每个成员是完全理性和风险中性的,即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且没有任何个性偏好;2.生产厂商的生产能力和仓储企业的库存能力没有限制;3.所有仓储企业可以做出任何低于生产厂商规定的最高价格下的库存租金报价,且报价是其库存成本的严格增函数,报价函数都一样;4.在反向拍卖过程中所有仓储企业都是匿名而且独立的;仓储企业的库存成本是私人信息,但所有仓储企业库存成本都服从某一共同值域的函数分布,生产厂商的收益函数为共同知识;5.存在均衡策略,所有仓储企业的库存租金报价策略均为其单位库存成本的函数;6.除了所提到的交易成本,其它所发生的交易费用均为零,且在产品需求期之前,供应链没有产品库存。

三、模型建立与解算

从上文描述可知,这是一个两阶段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决策问题:第一阶段,仓储企业依据自身库存成本和知道的共同的库存成本分布函数、报价函数和生产厂商的收益函数进行库存租金决策;第二阶段,生产厂商根据仓储企业租金报价决定最优生产产量。

为便于模型建立,我们设置相关的常量和变量(内因变量和外因变量)如下:

分析结果可知,仓储企业的库存业务报价是其库存成本的增函数,与假设一致,且参与竞价的企业越多,赢得合同的业务报价就越低;相反,对应生产厂商的生产数量则是仓储企业库存成本的减函数,而且参与竞价的仓储企业越多,生产厂商拍买单位库存业务的价格就越低,从而能够做出较大的产量生产决策,获取更大的利润收益。对于市场需求和库存成本概率分布属于其它类型时,仓储企业的报价和生产厂商的产量决策基本上遵循以上所述规律,但具体准确值根据不同的概率分布函数有所不同,甚至存在较大的差别,本文限于篇幅不再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深入探讨。

四、结束语

在现代物流行业成熟发展情形下,生产企业的专业化发展横向一体化过程必然导致大量业务外包&采购,从而带来业务外包和采购中的交易决策问题,如何处理分散决策的供应链效率优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也是难点问题。本文讨论一家现代生产厂商面临一次市场机会时通过反向拍卖方式在多家仓储企业中选择一家采购其库存服务的两阶段决策过程,通过分析相关变量收益函数等建立其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和解算得到相应的策略均衡以及生产厂商的生产策略。文章探讨的主要是不完全信息和风险中性等情况下的反向拍卖形式的策略均衡,而对其它情形下(如风险规避等)的反向拍卖的生产库存策略问题未作详细论述,有兴趣的读者可深入研究。

本文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项目(编号:4700-K07465)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股指期货仿真市场非线性特征研究 下一篇:我国银行类上市公司薪酬激励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