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刨新素质的培养

时间:2022-07-11 07:40:59

生物教学中刨新素质的培养

摘 要:在知识经济日见端倪的今天更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靠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实现。本文从教师观、学生观转变等方面,并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围绕创新素质教育主体与教学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创新素质 素质教育

同志反复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代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因此教育必须实行更高层次的改革,改革传统教育教学观点,更新教育教学手段,要求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高度重视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创新素质教育中教师观的转变

1.更新教育观念

作为21世纪前沿科学基础教育的中学生物教师,必须树立现代化教育的科学理念,具有改革和创新精神,拥有创新勇气。(1)树立民主观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化“精英教育”为“大众教育”;(2)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要面向全体学生,将智力教育和非智力教育协调起来;(3)要树立学生主体观念,要在教学中坚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人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创设创新教育的环境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在最佳状态得以发展时出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平常和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愉悦、新奇的气氛,为学生形成“最佳状态”创造条件。要做到这一点,(1)培养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要做学生的朋友;(2)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因为好奇心是创新开始,兴趣是创新的原动力;(3)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中进行探索性学习,围绕教材创设疑境(问题教学)、疑点、悬念、难点,让学生大胆想、大胆讲、大胆做,要鼓励学生对教材提出异议和建议,对实验进行改革和新设计,有计划地培养、训练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3.更新教育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理论要求采用新的教育模式、先进的教育手段。在生物教学中采用“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开放性学习”“主题性教学”等主流教学模式,使用“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新教材中“绪论”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搜集一系列有关生物方面的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讨论、分析、读取资料信息。

二、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1.凸现主体,是培养创新素质的前提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必须优化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他将成为一个顾问、作为交换意见的参加者,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创造力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教师的教学态度应当是民主、平和、友善、激励、宽容和引导学生。应蹲下身来与学生平视,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励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拥有一个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方能解开学生的一切禁锢。

2.标新立异,是培养创新素质的关键

创造往往与新奇、稀奇古怪相联。一般来说青少年的思维很少受限制,想象力丰富,思维定势较少,各种奇异的想法层出不穷。这是发明创造的一个很好资源。对此,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和肯定。例如:在“光合作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通过实验验证:(1)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可以产生氧气;(2)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二氧化碳。教师可以有所提示,但最好不要过多限制学生思维。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和别出心裁的方法加以表扬和鼓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3.拥有自信,是培养创新素质的源泉

“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拥有自信才能有积极的态度和不懈的精神去探索问题,并且大胆提出自己想法,是不成熟的想法。每当学生感到困惑时,每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每当学生产生动摇时,我这样鼓励学生:“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尝试一下,你行,你可以。”“远离自卑,拥有自信,成功向你招手!”扬起学生创造的风帆,鼓励他们找回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激发学生创造热情。实践证明,让学生拥有自信,是培养创新素质的源泉。

三、顽强创新素质的培养

创新意志是指在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顽强的、勤奋的甚至冒险精神。创新是未知中求索,不可能一帆风顺,或可能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也可能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更有许多创新成果是在逆境中产生,经受了无数次失败和打击,有的甚至使人心力交瘁。“只有费尽心机无觅处”才能“得来全不费工夫”。例如,凭着顽强的意志培育了高产优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再如,年轻的助教班丁在发现胰岛素的过程中,同样克服了极大困难,在逆境中坚持实验,最后终于发现了胰岛素而获得192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再新颖的创新也会半途而废。相比之下,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就显得微不足道,从而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的同时逐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上一篇: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之我见 下一篇:浅议学生恩维创造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