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阿海水电站建设征地移民安置长效补偿费支付方式

时间:2022-07-11 05:47:14

浅析阿海水电站建设征地移民安置长效补偿费支付方式

摘 要:阿海水电站是云南省第一个按照“16118移民安置政策”开展移民安置工作的大型水电项目,本文重点对阿海水电站移民安置实施过程中采用的长效补偿支付方式进行了介绍,对不同支付方式的依据、特点、方法和效果进行认真分析,并对阿海水电站移民生产安置运用长效补偿方式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进行总结。

关键词:电站 移民安置 补偿 分析

中图分类号:D632.4 文献标识码:A

金沙江中游阿海水电站是云南省政府印发《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移民安置补偿补助意见》(云政办发〔2007〕159号)(以下简称“16118移民安置政策”)后,省内第一个在移民搬迁安置中实行长效补偿的大型水电项目。经过5年多的移民安置实践,阿海水电站按计划圆满完成了各项移民搬迁安置任务,有力的保障了电站建设。

以下就阿海水电站移民安置耕地长效补偿费采用的两种支付方式及其效果进行介绍、分析和总结。

一、“16118移民安置政策”的背景

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移民安置任务繁重,且库区耕地资源十分有限,人地矛盾高度集中,仅靠“以土安置”方式安置移民,资源环境容量无力承载。为了破解此难题,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云南省移民开发局、云南省发展改革委、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与相关地方政府、电站设计部门共同开展了“完善移民补偿机制、创新移民安置方式”课题研究工作,2007年7月4日,云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了《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移民安置补偿补助意见》(云政办发〔2007〕159号),这项重大课题研究被称为“16118移民安置政策”。

其核心内容是:“立足一个长效补偿机制、实行六种安置方式并举、建立一项库区发展资金、享受统一后期扶持政策、采取八条移民安置措施”。

二、阿海水电站移民安置实施情况

阿海水电站建设征地总面积为30.6881km2,涉及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宁蒗县,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和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征占用耕地8424.04亩,园地2070.36亩,林地4367.35亩;影响房屋184485.94m2;规划水平年搬迁人口2538人,建设征地移民安置静态总投资为13.19亿元。

截至2011年10月底,累计搬迁安置移民464户2178人(玉龙县198户775人,宁蒗县240户1198人,香格里拉县2户10人,木里县24户195人),完成了电站枢纽工程建设区、水库淹没区、水库影响处理区全部移民搬迁安置和库底清理工作。同年11月,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作顺利通过了云南和四川两省组织的工程蓄水专项验收,满足电站蓄水要求。

三、阿海水电站移民安置长效补偿支付方式分析

(一)阿海水电站移民安置方式

根据移民意愿和地方政府意见,结合实际情况,阿海水电站选择了“16118移民安置政策”规定的六种安置方式中的城乡结合安置、农业生产安置和分散安置等三种安置方式,针对此三种安置方式的具体生产安置措施“16118移民安置政策”也做出了明确规定。

1城乡结合安置,此方式适用于规划外迁九河君山驿安置点集中安置的移民;

2农业生产安置,此方式适用于规划在本村组集中后靠安置的移民;

3分散安置,此方式适用于规划在本村组分散后靠安置的移民。

(二)阿海水电站耕地长效补偿费支付方式

按照上述三种移民安置方式,阿海水电站耕地长效补偿费支付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其原则、基础和实质却是相同的。都是按照“16118移民安置政策”,用“淹多少补多少”的原则确定补偿耕地数量;根据各县统计报表,以2007年为基准年,按每年2%的递增率推算到规划水平年2013年后确定作物产量,再参考规划编制年云南省粮食部门的粮食价格和电站涉及地区的价格水平,经综合分析比较后,最终确定被征耕地的亩产值。确定的补偿实物量和耕地亩产值随规划报告经国家审定后,即作为长效补偿的基础和标准,以货币形式对移民实行逐年长效补偿。

下面就对阿海水电站采用的长效补偿支付方式进行介绍:

1方式一:按人均统一标准发放耕地长效补偿费

此类支付方式适用于玉龙县外迁九河君山驿移民安置点,采用城乡结合方式安置的移民。

依据移民安置规划,耕地几乎全部被电站征占用的村组,其村民全部计入移民,外迁集中安置,其长效补偿发放费用按该组人均耕地指标和审定的耕地亩产值测算,从搬迁之日起按人逐月进行发放。

以玉龙县为利二组为例,该组原有耕地总面积458.73亩(水田94.33亩,旱地364.4亩),阿海水电站枢纽工程建设征占该组耕地425.37亩,其耕地大部分被征占用,按照移民安置规划,为利二组全组186人全部外迁九河移民安置点集中安置。为利二组长效补偿发放费用计算如下:

人均水田=94.33/186=0.51亩/人,人均旱地=364.4/186=1.96亩/人;

水田亩产值:2118元/年,旱地亩产值:1236元/年;

长效补偿费=人均水田×水田亩产值+人均旱地×旱地亩产值=0.51×2118+1.96×1236=3502.74元/年·人;

每月发放长效补偿费=长效补偿费/12月=3502.74/12=292元/月·人。

此类支付方式按人均统一标准发放长效补偿费,在发放长效补偿的基础上,依据“16118移民安置政策”,还用村组集体财产补偿费在安置点为移民人均流转配置了0.5亩耕地,用于发展小规模种植。这种支付方式避免了由于原有人均占有耕地资源不平衡导致补偿分配不均的问题出现,有利于维护集中安置点移民群众的稳定。但在对征用耕地平均分配过程中要严格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其平均分配耕地的方式必须经过全体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平均分配后的人均耕地计入实物指标进行公示,且必须经过村组、村民签字和张榜公示等程序确认。

2方式二:按移民户被征耕地实物量支付长效补偿费

此类支付方式适用于村组内分散后靠和集中后靠,采用农业生产安置和分散安置方式的移民。按照移民安置规划,耕地只是部分被征占用,并具有一定后备剩余资源的村组,其移民在本组内分散后靠或集中后靠的安置,长效补偿发放费用按公示的每户耕地实物量和审定概算中耕地亩产值测算,从搬迁之日起按户逐月进行发放。

以阿海水电站库区牛克席村民小组王英安移民户为例:电站淹没影响牛克席组耕地411.3亩,共涉及59户村民,王英安一家三口人被淹没耕地9.63亩(水田3.39亩,旱地6.24亩),被淹耕地在牛克席组属于中间水平,其耕地长效补偿费为:

水田亩产值:2118元/年,旱地亩产值:1236元/年;

长效补偿费=淹没水田量×水田亩产值+淹没旱地量×旱地亩产值 =3.39×2118+6.24×1236=14892.66元/年·户;

每月发放长效补偿费=长效补偿费/12月=14892.66/12=1241.06元/月·户。

此类支付方式按户被征耕地实物量发放长效补偿费,移民在享受长效补偿的基础上,可继续利用其剩余资源发展生产。这种支付方式由于未打破村组原有集体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且被征耕地多的移民户剩余资源少,被征耕地少的移民户剩余资源多,移民比较容易接受,支付程序上也相对直接、简便,便于地方政府和移民机构快速稳妥推进移民安置工作。

四、对实行长效补偿支付方式效果的总结

阿海水电站在移民安置工作中,运用 “16118移民安置政策”,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不再把配置耕地作为移民安置的必要条件,而是让移民手中持有的“资源”转化为“资本”。针对不同的安置方式,采用了两种长效补偿支付方式,但无论是以人均耕地为基础支付长效补偿费还是以每户移民被征耕地实物量为基础支付长效补偿费,其实质均是严格遵循“淹多少补多少”的原则,以移民被征收耕地实物量为基础,以审定概算的亩产值为标准,明晰原有耕地产权,以实物转化为货币的形式,对失地移民逐月进行长效补偿。移民在享受长效补偿的基础上,耕种配置的耕地或继续利用其剩余资源,再结合集体财产补偿费银行存款利息、后期扶持资金以及依靠库区基金建立的优势发展产业等收益,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长期基本生活保障体系,生产生活较搬迁前得到了巨大改善。

实践证明,阿海水电站移民安置实行长效补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移民搬迁意愿比以往大大增强,同时减轻了地方政府和移民机构开展移民安置工作的难度和压力;二是建立了移民长期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并结合库区优势产业发的建立和发展,使移民搬迁后生产生活水平有较大改善,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通过明晰的产权分配制度,公平、公正、公开的补偿支付过程,确保了库区和安置区的社会和谐稳定。为其它同类型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探索出了一套成功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徐俊新,施国庆,郑瑞强.水库移民补偿中的几个问题探讨[J].水利经济,2008.

[2]杨贵平.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工作手册[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3]李杰富.对水电移民长效补偿支付形式和标准的探讨[J].云南水力发电,2009.

[4]胡宝柱,赵静,周金存.水库移民长期补偿方式探讨[J].中国水利,2012.

上一篇:室内环境检测能力验证工作研究 下一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施工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