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和水生态环境的一点思考

时间:2022-07-11 05:32:57

新型城镇化和水生态环境的一点思考

摘 要:文章以新型城镇化为前提,分析研究了专家学者对城镇化与水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的进展,提出了新形式下,城镇化发展与水生态环境面临的一些新问题及相对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实现城镇化与水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水生态环境 新问题 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118-01

2013年6月,新一轮城镇化规划正在制定中,而城市群作为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被赋予更多关注。正如我国著名城市生态专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院士所说,在过去30多年来的城镇化过程中,快速城镇化在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城市生态的多色效应:红色的热岛效应、绿色的水华效应、灰色的灰霾效应、黄色的拥堵效应、白色的采石秃斑效应和杂色的垃圾效应等。城镇化过程中沿袭先污染后治理、先规模后效益、先建设后规划和摊大饼式扩张的发展途径,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文明建设被严重忽略。

那么,在新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尤其是如何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特别是对水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也成为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们密切关注的问题。

1 对城镇化发展与水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进展

城镇化的发展与水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何更好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国内外的学者们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于城镇化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点。

(1)城镇化对水质的影响研究。我国学者汪慧珍等分析了北京市的污染源,并估算了其污染量,并提出了多种控制径流污染的措施。张勇等通过分析上海市地表水水质近20年的变化后,得出了水质变化主要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有关,而与水文气象因素相关性较小,尤其是农牧业及生活污染是影响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的重要结论。(2)城镇化水循环的影响研究。城镇化地区,由于不透水面积增加,阻断了水分入渗补给地下水的通道,从而导致雨水径流增加,城市洪水量增大,常造成城市内涝。陈德超等通过分析指出:河流自然排水功能下降和径流系数的增加都不利于城市排水。同时,国内学者大多认为,城镇化带来的地表不渗水面积的增加,会导致地区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影响该地区的地下水循环;而国外有的学者则持相反的观点。(3)城镇化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研究。目前动态、系统的研究较少,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单个城市的研究上,但总体结论都是:城市化程度越高,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就越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居民生活用水量将随人口增加而不断增加。

对于水资源对城镇化发展的制约作用的影响研究,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干旱、半干旱等缺水地区,既有一些具体地区的研究,也有一些理论探讨。方创琳等通过研究指出西北干旱地区,城市化进程会受到水资源短缺及用水结构不合理的双重约束。董林等则认为水资源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约束主要表现为功能性约束、生态性约束、经济性约束及制度性约束。张雅君等提出了水资源约束的概念及其定量表述,分析了水资源约束在用水系统中的作用,并量化到长期需水量预测模型中。

2 城镇化发展引发的新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规划的进一步出台,全国新型城镇化的普遍推进,城镇化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既会表现在影响面积的扩大,又会表现在影响深度的加深。如何在发展的同时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现实问题。

(1)对城镇化与水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深入研究。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镇中用水人口不断增加,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城镇总用量、城镇用水结构及城镇用水效率都将发生一定的改变,同时城镇及周边发展区域的水资源环境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个方面,但是对于城镇化对水资源利用的动态影响及二者之间关系的量化研究较少。

另一方面,城镇及周边区域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分布会极大的影响城镇化的进程。过去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对于由水污染导致的水质型缺水地区的研究相对较少。

(2)研究内容及方法方面的问题。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定性和简单的定量分析较多 ,规律总结较少,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而且研究范围相对局限,研究对象较为孤立。但是随着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我们应当在城镇规划初期,就把城市规划与生态学等与之相关的系统科学的理念角度出发,将城镇作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其发展与各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及规律。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在不牺牲生态和环境的前提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既是对我们提出的困难,也是对我们提出的挑战。只要我们努力,相信一定会找出它们之间的科学规律,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秀艳.新型城镇化生态要优先[N].人民日报,2013-1-6.

[2] 朱鹏,张雷.城市化与水资源相互关系研究述评[J].城市问题,2008(11):26-30.

[3] 丁文峰,张平仓,陈杰.城市化过程中水环境问题研究综述[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6(2):21-24.

[4] 周启星,王如松.乡村城镇化水污染的生态风险及背景警戒值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7(8):309-313.

[5] 周启星,王如松.城镇化过程生态风险评价安例研究[J].生态学报,1998(4):3-8.

上一篇:PT谐振的分析与抑制措施 下一篇:RSS阅读器的意义与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