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时间:2022-07-11 03:48:00

职业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摘要: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这一特点,职业学校应着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技能的操作、态度的培养、模拟性课堂教学的实施、实践型教学的训练和校企合作的有机结合等途径,使其成为高素质技术人才,实现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职业学生;操作动手能力;培养;

【中国分类号】G455

对于职业学生来说,文化学习基础薄弱,在中学阶段,他们已是学习困难生,对学习没兴趣,才选择去职业学校读书的。因此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改革那种从普通中学沿用过来的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大胆创新、探索出一套适合职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操作动手能力,使其成为合格技术人才。笔者结合职业教育工作实践,着重通过五个方面探讨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技能的操作

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形成的一定动作或智力活动方式 。技能学习是以掌握程序性知识为前提,一般通过感性认识看、听、模仿、反馈等过程由不会到会,自动化过程。人们通过多次练习形成的动作技能,按照动作技能形成的科学规律创建训练程序。

二、态度的培养

态度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社会性学习的结果,是在家庭、社会和学校等不同情境作用下,通过对他人的社会示范、指示或忠告,将社会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态度,并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改变和迁移。态度包括职业精神、职业信念、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个体在职业中不同表现。因此,职业教育要特别注意学生职业态度方面的培养,利于动手能力的形成。另外,个体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习得应用,不等于具备了动手能力。

三、模拟性教学的实施

模拟性教学是指课程的实施要建立在真实的情景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做中学”“动中学”来实施课程。“我们假定理论知识是情景的,因而能够把它们从教室迁移到并应用于学校以外的实践情境。”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方式主要有:(l)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学生自己制定项目实施的时间,选择合适伙伴,通过大量调查实践,尝试提出解决问题途径,并运用各种工具和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2)现场教学。现场教学是指师生把课堂设置于车间、地头、店铺等工作现场而进行的教学活动。(3)仿真教学。教学的场所由传统的教室转向实训室、广场、公园、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或经过特别布置的教室等,采用边讲边练、边讲边操作等教学方式,在模拟工作场景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四、实践型教学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通过实践性教学来完成 。动手技巧技能的培养主要依靠实训、实验、实习来完成。首先,学校应根据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巧技能,去分配比较完善的具有不同层次的操练场地与设施,着力培养一支经验丰富、责任心较强的实习队伍。其次,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要能摸、能动、能操作,做到在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手口脑并用。最后,结合社团活动多次组织学生竞赛活动,聘请高水平的能工巧匠现场示范表演,开阔学生的眼界,训练学生的手眼能力。

五、校企合作的有机结合

从学校方面来说,校企合作能及时反馈社会需求,锻炼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从企业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借用学校的力量,提高企业职工的教育素养,促进科研成果向现代生产力转变。中职学校自身的特点决定其与企业、行业存在着广泛联系,如果割断了这种联系,就会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壤。校企合作的主要作用是:(1)校企合作是保证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校企合作使企业直接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让方案能更好的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的需要,对实践性教学提出更具体的方向,着重突出“以实践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思想。(2)校企合作是提高实践性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就目前职业教育情况看,除必要的校内教学实验、课间实习场地及设施外,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所有的专业配齐师资和实训条件,特别是阶段性和毕业前的顶岗实习,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人才(师傅)、真实环境中的设备资源和企业文化,对学生较强动手能力形成必备的条件。

目前校企合作易操作的几种形式:(l)学校与建设单位或某行业主动联系,进行生产实习或毕业设计。这是我们过去多年提倡的,它既联系了生产实际,又有创收,学生又能在实操中得到锻炼。(2)合作成立由学校、企业和相关行业组织机构组成的董事会或专业指导委员会。这些组织直接参与教学管理,带着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协助学校制定有关教学计划,特别是制定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计划,并可借此落实“定单式的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实现学校、企业在培训职业能力方面取得“双赢”效果。(3)合作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借助企业的支持,彰显学校实践性教学的系统性和时效性,有些专业必须建立专门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或实习工厂。如学科创办公司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措施,即每个学科都建立与专业教学对口的专业公司,实施产教结合、学科与公司合一的教学模式,把传统的课堂教学延伸到专业实践中,让学校向社会敞开,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在社会服务中提高,专业兴趣在实践中深厚,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积累丰富。

如笔者所在的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曾长期隶属于轻工业厅,规口为教育厅管理后,形成了以工艺美术为特色,以培养地方性人才为基础,为河南省培养了大量的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学校抓住经济发展机遇,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道路,学校与信阳、开封等城市联合办学,与多家装饰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企业帮助学校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场所,学生深入企业实习基地,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和第一线的实际锻炼。毕业设计以市场需求为课题,在教师指导下提出设计思路和方案,征询客户和设计公司意见,不断改进完善,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先后为装修公司做设计方案550套,为企业设计产品包装380套、企业形象设计120套,其中一部分已被企业实际应用,推向市场。以集团为平台,发挥省包装技术协会、省工业设计协会、省建筑装饰设计商会的作用,提供了大量专业人才需求信息。直接为公司企业输送专业设计人才1660名,及时解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了学生就业,取得了良好的人才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妙.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教育发展研究,2010,4

[2]林晓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基本职业能力探讨,12页.硕士学位论文.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7

[3]黄克孝,严雪怡.职教课程改革研究,92页.北京:科学普及出版,1997,9

[4]荣瑾.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职教学院,2005

上一篇:让铅笔字“靓”起来 下一篇:基于ESP需求分析理论的海事英语改革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