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科学教学的几点认识

时间:2022-07-11 03:29:56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的几点认识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小学科学课作为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精神,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就小学科学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1.培养浓厚兴趣,让学生会观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动力源泉。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将科学兴趣的激发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兴趣,使之真正发挥促进科学学习的作用。

观察是发现事物本质,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例如,青霉素的发明者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曾深有感触地说:“我唯一的功劳是没有忽视观察。”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观察周围的事物,不仅能够看清事物的各部分是怎样的,而且能够从事物众多的属性中找出本质的东西,保持观察的全面性、精确性和敏锐性。

如教学《常见的植物》,我让学生通过活动体会和领悟什么是“观察”,“观察”和“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其确定观察内容和充分利用各种感官观察,学习收集信息、交流汇报。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看、闻、摸、听等多种方式全身心地感受和体验;用测量的方式知道植物的粗、细、高、矮等有关信息;用文字、图画、采集标本等方法记录收集到的信息;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向大家描述植物。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对自己所观察的植物有了直接的认识,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素养也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渐形成了。

2.营造宽松氛围,让学生敢提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通常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是一个人优良创造品质的具体表现。只有自己发现的问题,才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只有让学生研究自己的问题,才会调动全部的主动性。因此,小学科学课应基于问题开展教学,以问题作为课程的载体,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学习。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大胆提出心中的疑问,质疑自己和同伴,甚至质疑老师,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首先,我们要积极营造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氛围,真诚地对待学生,充分尊重学生所表露的情感与想法,理解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尽量少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组织教学,避免造成学生不必要的紧张心理。其次,努力愉悦、民主、和谐、幽默的情感氛围,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缩短师生距离,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等方式,让学生进入最佳的情绪状态。最后,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具、环境布置、座位组合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探究和表现的环境氛围。

3.教会学生从身边的小变化开始探索

学生种下一颗颗凤仙花的种子,种子发芽,长高,开出了红的、紫的、黄的花,结出了一串串的果实,果实成熟后,将种子弹出很远很远,好让它的后代遍布花园,体验生命如此奇妙。学生将蝌蚪带回家,蝌蚪尾巴变短,长出腿,竟然会跳到陆地上生活,这就是两栖动物的成长过程,明白原来动物就是这样生长发育的。找来一些杯子、水、盐水、橡皮泥等,探究物体的沉或浮,从而知道大轮船为什么是铁做的却能装载货物,潜水艇为什么能在水下行走。用塑料杯、筷子、盐探究一杯水中溶解多少盐,知道了从海水中提取盐的方法。找来电池、导线、小灯泡,点亮了小灯泡,认识了简单电路和串联、并联电路。收集各种各样的纸,探索纸的秘密,了解纸的不同用途,为同学的生活服务。认识并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冷与热用凸透镜、蜡烛、纸屏、火柴,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的规律,知道了照相机、摄像机等成像原理;把凸透镜放在阳光下点燃火柴,从而联想到太阳能热水器的来由和制造原理。用尺子、橡皮筋、琴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会控制声音,防止噪声污染;用沙盘、喷壶,做流水搬运作用的模拟实验,用石膏、种子、石子做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了解卵石、地层的形成。用烧瓶、红水、塑料袋、热水、冷水等探索气体、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了解温度计的制作原理。用盐水、烧杯、酒精灯、盘子等探索水的三态变化,了解云、雾、雨、雪、霜的形成。用雨量计、风向标、气温计等测风力、风向、气温,用测量的数据预测天气,告诫同学增减衣物,告诉老师明天适不适合开运动会。

4.体现科学的本质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

科学课脱胎于自然课,又有所发展,是站在自然(常识)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是一门新的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对科学本身的认识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不同于《自然》的新的特点,即在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科学的本质,又要体现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的特点,在课程标准中用“科学素养”这个词表述。

我们对科学的本质界定有不少不同的理解,不过一致认同的有这样三点:(1)科学是一种实证的系统。既然科学是实证的,就可以通过证实的、证伪的方法得出结果,而且可以重复多次检验。(2)科学的结论是符合逻辑的,可以通过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3)科学的结论是有局限性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其结论是可发展的。

科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特质着重反映在科学家的身上,比如说求实的精神;理性的精神,对客观世界的尊重;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民主意识;探索的精神等。小学科学课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了一些特点: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这种实证意识可以用多种方式培养;二是使他们的思考符合逻辑;三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在探索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对科学课程的理解得比较到位,在教学中能够自觉地体现科学课的要求;有的老师停留在原来的认识高度上,往往在教学中忽略了科学课的特点,停留在自然课的基础上。

5.正确看待学生探究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以前,教师往往以一个权威者的身份操纵着学生的活动,用新的观点衡量,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弊大于利,自然不可取。但如果教师担心在课上指导就有限制学生探究的嫌疑,完全放任学生自己探究也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10岁左右的孩子,有些时候探究活动必须得到教师指导才能有效进行。

那么,教师怎样指导才能促进学生的探究呢?我认为,教师关键要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指导的对象:一般情况下指导时机应把握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又难于自行解决的时候,如果过早,就会限制学生自行探究的思路;指导过晚,学生就会处于一种无序的“瞎忙”之中,而对于诸如大部分学生探究中肯定会遇到的难题或涉关学生安全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学生探究前就予以指导。

上一篇: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影响 下一篇:初中美术课教学的几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