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的力量

时间:2022-07-11 03:20:45

摘要 新课程在倡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同时,应该提倡优化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语言应该尊重、激励学生,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平等地看待学生,对学生多几分真诚和尊重,多几分表扬和肯定,多几分理解与欣赏。

关键词 师生关系 优化语言 对策

背景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抱怨学生难教。原因之一在于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到了学校,也都想让老师捧在手心里。可是教师面对着20人~60人的学生,难免会有一些疏忽。学生一旦感到不被重视,就出现厌学、说谎等消极情绪。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在意的眼神,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异议,从而影响师生关系和正常的教学。

案例

班里有一位学生,晚自修的时候总是磨磨蹭蹭,做作业的速度非常慢,总是完成不了。一次晚自修,他和同学聊得热火朝天,连我已经注视了一段时间都没有发现。当我们眼神交汇的那一刹那,我再也按捺不住火气,冲他大声地说:“你过来,到我前面的桌子上写作业。我看着你!”他很不服气地看着我:“为什么别人都可以坐在一起写作业,我不行?”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你不一样!”他气鼓鼓地拿着书本来到我前面的桌子边,动作十分夸张,咬牙切齿,全身像一个快要吹爆炸的气球。看到他这个样子,我更生气了,冲他说道:“你有什么不满意的,为什么要敲桌子砸板凳?”他猛地抬起头,大声地对我喊:“我不是人啊!”我愣住了,脑子里一片空白,待回过神来,我只能用严厉的言语来掩饰自己的惶恐和不安,也只能用愤怒来维护教师的尊严。一段训斥过后,他满面泪水,认识到自己说话的态度不对,并且对我道歉,然后回到座位上继续做作业。

反思

这件事情过后,我耳边不断地回想他的那句话“我不是人啊”。反思自己处理这件事情的方法,实在很不得当。错误是由我开始的,我没有尊重他,我的那句话让他感到了不平等;在已不被别人尊重的情况下,他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正符合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只有满足了对一个人的尊重需求时,他才能最终自我实现。而我恰恰“亲口”践踏了一个孩子的自尊。我很内疚。

对策

生活中也许我们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让学生感到不公平,就会对学生造成伤害。我觉得新课程在倡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同时,应该提倡优化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语言应该尊重、激励学生,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1.富有感情的话语是孩子的阳光。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每个学生都看成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的主体,理解、尊重学生,创造平等的民主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主动的发展。教师该多运用富有热情、积极感彩的语言,代替生硬冰冷的语言。平等而富有感情的话语,是孩子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2.表扬、肯定的话语是孩子成功的基石。

每个学生都有优点,缺点,每个学生都有上进心和取得成功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和特长,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而且。学生的优点需要教师表扬性的语言去固化和发扬光大,上进心需要教师表扬性的语言去“扶植”和推进,学生成功的愿望也需要教师表扬性的语言去“内化”,学生的缺点可以在教师一次次表扬性的语言中改掉,学生前行的脚步可以在教师一句句肯定性的话语中更加坚实。对于老师的话,学生难忘的是两种:一是讽刺挖苦他的话,二是表扬鼓励他的话。对前一类,学生可能会耿耿于怀,深以为耻一对后一类,学生可能会受益终生,永生难忘。教师要加强学习,转变评价学生的观念。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多表扬学生。

3.启发、激励的话语是孩子进步的源泉。

一句鼓励的话语是爱的传递和情感的动员,能给学生自信,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愿望。早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就曾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可见,教师的语言不仅仅是用来传递知识的,激励性和启发性的语言应成为教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语言,就如春风吹拂,或吹醒学生的心,使其在茫然和迷乱中,看到光明,辨清前进的方向;或温暖学生的心,强化其自主意识,促其更加上进,勇攀高峰。

4.问候、祝福、同情、理解的话语是对孩子的尊重。

新课程把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作为教学的目标之一。常常有老师埋怨学生对老师没有感情,不能理解老师的心情,但我们是不是也该反躬自问:自己除了关心学生的考分外。关心过学生的情感需求吗?自己经常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了吗?自己把学生当成子女、亲人看待了吗?学生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受教育者。他们需要老师的问候、祝福、同情和理解。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舍得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平等地看待学生,对学生多几分真诚和尊重,多几分表扬和肯定,多几分理解与欣赏,那么你也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上一篇:新课程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下一篇:班级管理中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