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课堂――户外出行巧用牙膏 /古人的“微旅行”

时间:2022-07-11 12:19:58

户外课堂――户外出行巧用牙膏 /古人的“微旅行”

户外课堂――户外出行巧用牙膏

文/兆玺

外出旅游时,牙膏是必备之物,因为它除了洁齿外,还具有一些生活上的用途,可解除旅途上的不便。别小瞧了牙膏,它可是给旅途带来了很多便利,不信,你看看:

1.旅游途中发生头痛、头晕时,可在太阳穴涂上牙膏,因为牙膏中有薄荷脑、丁香油,可以镇痛。

2.当被蜂蜇了时,可以在蜇咬处涂上牙膏,这样就可以消除红肿,因为蜂毒是酸性物,而牙膏属弱碱性,酸碱中和就解毒了。

3.当皮肉因外伤碰破时,可以在伤处涂上牙膏进行消炎、止血,然后再包扎上。作为临时急救药,以药物牙膏效果显著。

4.当被蚊叮、虫咬后,奇痒难忍,只要在叮咬处涂上牙膏就可止痒。

5.旅行途中手脚受冻,出现红肿,又痒又痛,只要受冻部位不破,可用布沾上牙膏在红肿处摩擦。因为牙膏中有生姜油、薄荷油,可帮助活血消瘀。

古人的“微旅行”

文/李群学

随着“微旅行”的悄然兴起,亲近自然享受生活,成了一件随时即兴的事情。不需要充足的假期和旅游经费,一个周末一次郊游,就能成就一次完美的旅行。

其实,“微旅行”在古时也很盛行。“父母在不远游”的“旅游思想”,不太便利的交通,都让古人对“微旅行”情有独钟。

从史书记载来看,先秦时期中国古人的郊游最浪漫,最有“风情”。《诗经》里大量的爱情故事,都是在郊游期间发生的。其中《国风・郑风》里有首诗歌,首句便是“出其东门,有女如云”。“郑风”所反映的是以今郑州为中心的中原之国郑国的郊游风俗,郑国人喜欢郊游,特别是到了春天,出了郑城东门,满眼都是花枝招展的郊游女子。许多男士便利用这个机会,寻找自己的意中人。《溱洧》一诗所述更直接,当时在溱水和洧水两条河边上,郑国的“士与女,殷其盈矣”,前来郊游的郑国男女,站得到处都是。在郊游中增进了解,两情本悦互订终身。

魏晋时代的郊游最“雅”。魏晋时出现了许多名士,“竹林七贤”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七贤”指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刘伶、王戎等7位文人,他们虽然出生于不同地区,却有相同的志趣,于是走到一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述,这7位文人喜欢“竹林之游”,“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魏晋时代留下事迹的郊游活动不少,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序》,便是书法家王羲之在三月初三这天,与谢安、孙绰等41名晋朝贵族郊游后诞生的,是当时各人所吟诗歌结集而作的序文。

唐宋时期古人郊游的内容最丰富。那时人们对郊游的兴趣最大,并且玩出了各种花样,人们在郊野中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宋时诗人吴惟信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对当时郊游自昼及暮,笙歌如痴的盛况可谓描摹得淋漓尽致;到了明清时代,人们郊游时更钟情于体育活动,并开始了植树活动。

古人的郊游,可以说是“微旅行”的起源。尽管古人与现代人“微旅行”的内容有些差异,而亲近自然、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却是“微旅行”不变的主题。

上一篇:文化名家品酒录――寄情的酒具 下一篇:绕着地球吃――罗马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