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童心学课文

时间:2022-07-10 11:38:07

摘 要:教有良法,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创设情境、亲自实验、角色表演、利用多媒体等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能使学习成为乐事,让学生乐于向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拨动童心;好学乐学

“好奇”“喜新”是儿童的天性,我在教学中就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创设了各种乐学的形式,拨动儿童心中那一根好学的琴弦,轻松愉快地学习课文,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创设情境,以趣激学

形象是情境的再现,在教学中,使学生进入其境,激起其情。将课文的内容以形象化,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如,小学语文第一册《秋天》,是一年级小朋友初次接触的一篇看图学文,如果能根据儿童心理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将会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为了让学生欣赏秋天美丽的景色,从而知道秋天的特征,先让学生看秋天景色的录像,整体感知秋天的美景,然后准备一张活动的幻灯片,学课文时演示树叶飘落,大雁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的情境。同时我还为课文配上了一段短短的优美的乐曲,教学时可让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看图画,教师随着乐曲指导学生欣赏两次。第二次播音乐时,教师可随着音乐节拍朗读课文,学生静静地一边看图,一边听课文内容。通过看图画、配乐听读课文等充满儿童趣味的情境导入法,把学生的感情带到秋天的意境中,从而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亲自实验,突破难点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获得知识的巨大动力。寓教于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核心。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文,教师在课前准备实物或模型制作图片、卡片、实验用品等,让学生用眼睛看,用手摸,有时还调动他们的嗅觉和味觉,让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亲身体验,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是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如,《乌鸦喝水》一课讲的是乌鸦想办法喝到水的故事,说明乌鸦能积极开动脑筋,就地取材解决困难。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善于动脑想办法。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是要学生理解乌鸦开始为什么喝不到水,后来喝到水的原因,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找了一个瓶口小的透明瓶子,装了半瓶水,用纸折了一个乌鸦,又找来一些小石子。请一个学生上讲台上做了实验。学生先演示乌鸦想喝水又喝不到水的情景,原因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接着,把小石子一粒一粒地放到瓶子里,学生亲眼看到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升到瓶口边,演示的学生又拿着乌鸦到瓶边喝水,让学生仔细观察,能不能喝到水呢?这样,学生就从实验上直观看到乌鸦喝到水的过程。

这样让学生边看边讲解,激起儿童的强烈求知欲望,进一步理解乌鸦喝水的经过及其科学道理,从而加深理解课文,突破难点。

三、角色表演,加深记忆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教学、结合课文中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我在教《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时,学生就把它表演得栩栩如生。这篇课文叙述的是小壁虎因为被蛇咬住尾巴,为了逃命挣断了尾巴后,分别去问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分别找出动物的语言、动作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感情朗读。熟读课文后请学生分别扮演蛇、小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壁虎妈妈。我拿出特制的头饰,让扮演者戴上,学生马上来了兴趣,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使动物的特点进一步表演出来,台上的小壁虎天真的表情,老黄牛老练、稳重,一边甩着尾巴一边回答的神态……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表演的学生还穿插了一些书中没有的心理活动,把动物的性格特点、模拟动作、模拟神态惟妙惟肖地表演出来。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但让学生在兴趣中巩固知识,使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更能发展学生的智能。

四、运用多媒体,感觉画面

“百闻不如一见”,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亲眼看到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感觉作者的情怀。

《荷花》一课有一段文字是写作者的想象。“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穿着雪山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对于作者的想象,学生很难想象出是怎样的舞蹈,但通过录像的画面,配上朗读课文录音,影和声结合,就能领略作者的情怀。又如,《观潮》一课,假如没有去过大海看过涨潮和退潮的学生,在脑中就不能想象出是一个怎样的场面,但通过看录像,学生就像身临其境,去感觉潮起潮落的情境。课结束了,大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教师可以运用创设情境、亲自实验、角色表演、利用多媒体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各种乐学中学习,激活童趣,使学习成为乐事,教学效率提高了,这样便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孙卫国,祝智庭.现代教育新理念[J].媒体素养教育,2006(02).

(作者单位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张湾中心学校)

上一篇: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初步探究 下一篇:海钓者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