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阅读教学之弊病与疗治方法

时间:2022-07-10 10:21:18

课堂阅读教学之弊病与疗治方法

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小组讨论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难于深入;教师忽视基本教学环节,盲目追求拓展迁移,教学效率低下;阅读训练回归旧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标准答案”取代学生感悟。

课堂阅读教学到底该怎样展开,百度一下“阅读教学”词条,会蹦出几百乃至上千个信息,研究者大多是教研员,他们发现了课堂阅读教学的很多弊病,并从理论的角度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给执教者以理论支持。一线教师更需要有价值的可操作性的方法,但教无定法。我认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决定学生课堂阅读主体地位价值的显现,决定课堂阅读教学质量,决定学生课堂阅读水平。

一、新课标强调:“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读书时间和思考时间。让学生用心灵感知文章,与作者沟通。鼓励学生多读美文,读大量的精美文章,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进而形成语言能力。新课标指出“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如何培养?答案显而易见,让学生读书。在学生思考时,老师不要时不时提点要求,说点看法,这样会打断学生的思路,如果没等学生读懂原文,就匆忙进入交流环节,必然学生茫茫然,老师戚戚然,场面难免尴尬。

二、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学生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优美的情境,让学生欣赏美的画面,聆听美的的声音。这不仅有助学生理解课文,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媒体运用不能太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应放在第一位,围绕阅读这一中心环节,有目的、有计划、恰当地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三、语文必修教材每单元组编三、四篇课文,一般二至三篇课文是讲读课文,其余为自读课文。讲读课文教师可侧重方法指导,教会学生运用语汇,语法和语境的有关知识理解课文的方法。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采用合作讨论、拓展探究等方法,激活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并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是课堂讨论深入展开的保证。教师要主动融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密切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当讨论浮于表面时,指出重点,启发切入点;当讨论跑题时,及时纠正,指明方向,保证讨论始终围绕主题展开。孔子说“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学生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带着疑问交流,这样就可以保证讨论在真正的合作交流中不断深入,让学生在讨论中答疑解惑,相互启发,闪烁出新思维的火花。自读课文尽可大胆放手,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观点和疑问,然后带着问题去思考,教师不可越俎代庖,这种思维的过程,探讨的经过是学生学会读书的关键一步。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语文材料”主要指文本,“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主要指阅读文本。这就告诉我们,上一篇课文的标准,首先要让学生读通读懂文本。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发现,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要选择好活动的问题,把握好活动的时机,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丢开文本淡化阅读过程的做法是不妥的,丢开文本,大搞拓展迁移训练是空洞的。

语文阅读教学要解放学生,首先要解放教师的思想,教师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注重个性化阅读,还给学生阅读的权力,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

作者单位:安徽歙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谈谈语文教师的文本细读 下一篇:中西新娘待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