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72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7-10 08:01:14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72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研究并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症状,并以此分析患者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确诊收治的7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72例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将分析结果与同期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但并无肺外并发症的72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对比结果显示感染肺外并发症的患者的发热时间更长,与无并发症组患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20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34-02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多为学龄期的儿童,在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1]。近期的研究结果表明,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仅仅会导致患者发生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时还会引起患者的集体系统发生损伤,如神经系统以及肌肉关节等等。并且近期的调查研究显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临床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的年龄也呈现低龄化[2]。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本次研究,笔者就我院近期确诊收治的7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先将部分研究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确诊收治的7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35例,患儿年龄2个月-12岁,平均(6.25±1.12)岁,将此组72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但并无肺外并发症的7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入院时间以及病理状况等方面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收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以及临床诊断资料,检查患儿的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以及末梢血白细胞,对比两组患儿的各项资料。

1.3 统计学处理 研究选择合适的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分析结果采用均属以及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检验,p

2 结 果

对比结果显示感染肺外并发症的患者的发热时间更长,且观察组患儿的高热患者较多,与无并发症组患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发热时间以及C反应蛋白对比,见表1。

3 讨 论

目前医学上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弄清楚。有部分学者认为这是因为肺炎支原体抗原与机体心肺肝肾脑和平滑肌等重要组织具有部分相同的抗原,当肺炎支原体在感染后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并形成其免疫复合物,引发呼吸道外其他靶器官出现病变,出现累及肺外系统的情况[3]。肺炎支原体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直接影响患者的各个组织器官及系统,从而导致病变。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具有肺部体征的患儿较少,大部分患儿在病发时往往只会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声音沙哑[4]。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通常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的一周左右发生,常见的并发症为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的损伤。

目前临床上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治疗主要以抗生素为主,其中包括红霉素以及阿奇霉素。这两种药物的副作用较小,价格也较低并且疗效较好,抗感染的作用强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本次研究笔者就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比结果显示感染肺外并发症的患者的发热时间更长,且观察组患儿的高热患者较多,与无并发症组患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治疗后患者的预后较好,但仍需引起医生及护理人员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丽平,秦桂秀.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相关性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zl):13-14.

[2] 高宝荣.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过敏性紫癜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1):1512-1513.

[3] 王晓青.7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病案,2011,12(8):67-68.

[4] 郝凤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例诊治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5):1701-1702.

上一篇:15例尘肺患者特点分析 下一篇:牙体牙髓病68例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