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讨论

时间:2022-07-10 03:47:57

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讨论

【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有些同学因为沉迷网络游戏最终荒废了自己的学业,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网络游戏 原因分析 应对策略

网络游戏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使很多同学的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学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网络游戏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一、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网络游戏之所以对在校大学生有如此大的影响,可以从网络游戏自身的吸引力,大学生的自控能力,以及社会监管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网络游戏自身吸引力。

网络游戏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对游戏的一种展现,比现实中的游戏更加生动、逼真,且有现实中游戏所不能及的优点,比如:不受人数的限制,可以随意更换对手,场景等,让玩家在游戏里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设置,网络游戏以越来越逼真、华丽、美好的画面与声乐,曲折动人的情节,个性随意、丰满的角色,给我们呈现出一个完美的虚拟游戏世界,3D及时的应用不仅使得游戏画面精美、逼真,而且可以任意视角的切换;加上色彩亮丽、炫目,人物形象细致准确,打斗场面和魔法效果绚丽,可以实现动态的影像、日夜变换、气候变化等无缝衔接、换场,所以,这个虚拟世界既是出自现实,又高于现实;既给玩家带来如同平常的真实感觉,又带给他们耳目一新的新鲜感,体验到前所未有的玄妙经历。

(二)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

自控能力差是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一个重要原因。所谓自控能力,是指能够理性地调整与控制自我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具有较好自控能力的大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地约束自己行为与思想,而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则表现出意志薄弱、自知偏颇、性格急躁。自控能力对于每一个人都十分重要,它是做好一件事的必要条件,更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要条件。作为青年中的优秀群体,大学生应该是一个自我认知成熟和理性的群体,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面对表面富有吸引力,但会带来负面影响的事物,应该懂得如何摆脱,约束自己的行为。大学生在明知网络游戏利弊的情况下仍然沉迷其中,可见他们的自控能力根本没有发挥作用。

(三)网络游戏社会监管还不够健全。

网络游戏是一把双刃剑,现在已经成为全社会公认的问题,特别是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日益突出之后,然而,我们国家对网络游戏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却比较滞后,对网络游戏的管理和监管上的薄弱与不足,是造成网络游戏失范的重要原因,也给了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沉迷其中的机会。

负责对网络游戏进行监管的专职职能机构,没有制定出监管必要的政策制度及其运作机制,因此在行使监管时显得力不从心。很多不良内容的网络游戏在网络可以随意下载,相对的广告宣也遍及各个网站;而一些网络运营商和网站机构为了经济利益,会默许和同意让那些内容污秽、不堪的游戏存留,忽视对其产品和服务的监管。2007年我国推出了首个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并且规定之后所有运营的网络游戏必须添设防沉迷系统。该系统将健康网络游戏时间限定为3 小时,3 小时以上,玩家的经验值或其他收益将降为零。系统推出之后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少年的上网时间,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防沉迷系统只是针对单个游戏 ID 进行限时,玩家通过更换其他 ID 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躲避限时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大了玩家对多种网络游戏上瘾的机率,因此,制度、行政、技术在这三个方面对网络游戏的控制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漏洞和缺失,影响了对网络游戏监管的效果。

二、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的策略探讨

如何引导同学们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性问题,经过对大学生使用网络游戏的调查与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几种策略:

(一)充分发挥辅导员老师的教育引导作用。

辅导员老师作为青年大学生的引路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同学们使用网络游戏的情况,对有沉迷倾向的同学,及时建立档案,通过与学生谈心,纪律约束和告知家长等形式干预同学玩网游的时间和频率,通过周围同学的带动,家长的督促和辅导员老师的不断关注,帮助同学养成良好的作息和学习习惯,杜绝通宵游戏、夜不归宿现象的发生。同时,辅导员老师可以通过往届沉迷网络游戏最终荒废学业的事例来警示同学们网络游戏的危害,要求大家远离网络游戏,对一些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引导同学们从打网络游戏到开发网络游戏的方向进行转变。

(二)加强心理疏导, 创造大学生人际沟通的条件。

辅导员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要多和学生接触、交流, 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心理需求,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加强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多参加集体活动,有助于防止网络游戏上瘾,避免迷上网络游戏,加强 “ 心理健康咨询与指导中心”工作, 心理咨询工作创新模式, 采取网上咨询、 电话咨询、 案例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对有网络游戏成瘾症的学生,可采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手段来矫正。

(三)注重人际传播渠道,引导大学生合理游戏

调查发现,大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重要渠道之一是人际传播,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将宣传工作落实到基层,真正深入到同学中间去,通过人际传播的方式开展合理游戏、健康成才的宣传工作。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调查发现,部分同学是因为对人际交往、 学校生活、 社会活动中出现困难,感觉自卑,选择逃避到网络游戏中去,学校要创造多种条件让每一个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使他们充分体会到自我价值和自豪感,从而分散他们放在网络游戏上的精力,慢慢地引导他们回到现实世界中来。

参考文献:

[1]王铮.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现象研究[D].辽宁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

[2]刘梅,卢捷.学生上网成瘾现象及行为的探讨[J].沈阳大学学报,2003.

[3]曹晓燕,网络游戏成瘾及防沉迷心理干预对策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任乐毅.主要网络游戏类型及盈利模式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

上一篇:从译者角色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下一篇:浅谈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