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中学生谈谈写作

时间:2022-07-10 03:02:34

同中学生谈谈写作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常常听到身边的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

随着当今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 作文已经占据了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语文分数的高低。毋庸置疑, 作文是令学生头疼的事情之一。

我们写作时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总觉得无话可说或是写出来的文章脱离实际生活,感情不真实。这是因为我们感知事物时具有无意性与随意性的特点,导致写作总是缺乏素材,不知道如何下笔。因此,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我们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有积极作用的。针对当前中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我想从写作的兴趣、灵感、构思、语言和个性化五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

兴 趣

兴趣是获得知识、学习技能、开发智力的动力。因此,只有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语言训练才会有成效。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写作的兴趣呢?

首先,需要提高写作的直接兴趣,即提高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引起的兴趣。尽量把作文与我们的生活需要联系起来,只有当我们觉得写作不是因为别人的要求而是自己的需要时,文章才能真正写好。

其次,将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即把对某一活动或事物的兴趣迁移到写作上,逐步产生写作兴趣。我们可以通过老师精心设计的作文命题,诱发生活积累,引起写作欲望,以培养作文兴趣。

再次,利用多读、多思、多写激发写作兴趣。多读,旨在学习他人优秀的写作技巧和方式,为独立写作积累丰富的经验素材;读书贵有心得,如果只读不思考很难有大的长进;多写是为了养成练笔的好习惯,熟能生巧。

最后,品尝成功的快乐。奖励是培养写作兴趣的催化剂。尽量为你的作文争取发表的机会,当你意识到你的作文将有许多读者阅读时,写作的积极性会更浓,写作的意识也会更强。

灵 感

写作灵感,是我们在写作活动中,由于一些事物启发而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是作者在苦思冥想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偶然因素的诱发,突然茅塞顿开而捕捉住的富有创造性的构思。灵感来源于人们知识经验的沉积,启迪于意外客观信息的激发。灵感的作用是巨大的,力量是神奇的。培养写作灵感,设法进入灵感思维状态,可以极大地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我们应对写作灵感予以更多的关注,并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激发写作灵感:

首先,注重积累,丰富潜意识,充实显意识。灵感是潜意识与显意识相互沟通,相互作用的结果和产物,知识经验是灵感产生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

其次,勤思多想。虽然灵感是发生在瞬息之间的事情,实际上它是平时刻苦研究后思维上的一种突破和飞跃。

再次,培养写作兴趣,以积极有效的写作来催生灵感,控制灵感。人的创造力大小,固然与先天的智力因素有关,但良好的兴趣和爱好更是左右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内在精神动力。

构 思

前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认为在整个写作过程的三个阶段中,最困难的是构思期。只有有了缜密的构思,在行文时才能专注于语言的表达,才可能有形式和内容的全新面目。而现实写作中作者不善于事先考虑材料的安排,往往有了一点点意思或少许材料就急于下笔,结果是层次混乱,内容无重点。

要有良好的构思能力,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首先,着重提高认识的深刻性,实际上就是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准确而深刻地认清事物的本质,把握时代脉搏。

其次,着重强化文体规范意识。练武有套路,习字有字帖,书法要临摹,一个初学写作者自然也离不开模仿,这是传统教学中的精髓,也是学习写作的一条基本规律。

再次,着重提高扩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事实上,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也就是对创造和发展的需求。写作是最能表现思维个性的创造性活动。

最后,着重提高写作意志。在写作活动中最复杂、最艰苦的构思阶段,我们常常需要排除干扰,不断克服困难。意志就成为一个激发兴趣和排除困难的重要因素。在写作构思中,往往会出现材料庞杂而无从下手以致悲观泄气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养成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写作精神”,进而形成坚定的写作意志。

语 言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作文品质的优劣必须依赖语言的好坏来实现,语言讲究美,无非是要求语言在规范得体的同时,具有感染力,生动形象、精练深刻、朴实自然,达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目的。作为我们中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相对较少,语言的表达能力还不够强,要达到“语言美”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而我们有必要在语言的锤炼上下一番功夫,同时通过一些有效的途径步入“语言美”的殿堂。

一、语言规范,言简意丰。语言规范是国家法定或是语言表达中约定俗成的,具有一定的标准,特别是国家规定的语言、汉字、常用词语的规范。我们中学生的写作,应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详略得当地组织和运用语言。中心思想明确,不节外生枝,词句简明扼要,用词精当,语段有条理不杂乱。

二、运用修辞,引用美句,虚实交融。做到语言美,要大量运用各种修辞和表现手法,使语言变得生动起来,让人物形象活跃起来;还可以引用优美的诗句短语、名言警句等,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起到令人回味的效果;虚实交融指语言表达的情感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要虚实结合,力戒空洞。

三、长句和短句齐用,整句与散句并驱。长句能使表达严密精确,条理贯通,气势宏大;短句简洁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整句使人读之朗朗上口,整齐和谐,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美。散句自由活泼,富有变化。作文时,如果能有意识地把两种句式穿插交织,则能使语言既整齐和谐,又参差错落,既有音乐美,又有节奏感。

四、利用仿写,培养语言创新的作文基础。仿写句子,是我们语言创新的必经之路,只有仿写到一定的程度,笔头才会活起来,妙语佳句才会从其笔下源源流出。仿写到一定阶段后,兴趣盎然了,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语言的创新训练,进入那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境地。

个性化

俄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写作是抒写心灵,展示个体的窗口。个性化写作是个体在写作过程中极大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构思具有新颖的审视角度,内容具有独特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情趣,表达方式灵活多样,使其个性在写作中得以凸现。

我们写作的作文大多是文思狭窄、内容雷同、语言陈旧, 缺乏独创精神。要实现个性化写作,就需要在拓宽思路,关注情感,扣合作文与生活的联系等方面有所创新。

一、积累丰富的素材,拓宽写作思路。善于积累生活中独特的经历感受,作文时才可以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勇于尝试独到新颖的写作角度和写作风格,思路不要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把自己独特的见解、思想、感悟,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二、作文“求诚”,抒发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求诚”,即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不胡编乱造,节外生枝,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才有可读性,真正打动读者,引起读者共鸣。

三、把作文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作文在展现个性,勇于创新的同时,一定不能脱离生活实际,任凭自己的思想在虚无缥缈中遨游,要始终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发掘生活中有写作价值的素材,将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写作风格表现出来。

总而言之,作文中的很多方面都是彼此联系、融为一体的。我们应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观察、阅读、想象、创设情境来写好作文。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上一篇:黑夜眼中的她 下一篇:我,就是蒋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