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康复治疗临床护理分析

时间:2022-07-10 02:29:08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临床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182-01

【摘要】: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康复治疗护理效果,总结有效护理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脑血管症状患者96例,依据患者意愿随机分为行生理护理+心理护理+行为干预的综合护理模式的专业组和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依据护理效果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专业组在“显效”“总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 综合护理模式在提高脑血管患者康复效果,改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血管病;康复治疗;临床护理

病理学上将脑血管疾病解释为发生于脑部血管,因颅内血液循环受阻而导致脑组织受损的一种常见多发疾病,生活中常说的“中风”“卒中”等都属于脑血管类疾病表现。脑血管病对见于中老年人群,且以急性居多,因此具有高致残率和死亡率特点,严重威胁着广大中老年尤其是老年群体。目前我国事实上已初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且生活水平的极大改善也造成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大量产生,因此采取措施应对脑血管疾病增多的健康危险和社会现实成了政府和广大医疗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临床实践证明,有效的康复护理对提高脑血管病患者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脑血管病研究经历,探讨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多元化护理模式出发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发现大多数患者康复进程得到明显加快,效果达到预期目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脑血管症状患者96例,依据患者意愿随机分为专业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专业组行生理+心理+行为干预的多元化综合护理。其中专业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4.3岁,病程8h~24个月,平均8.0个月;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6.1岁,病程10~20个月,平均7.2个月。96例患者均符合国家卫生部定制的脑血管患者的诊断标准,经CT或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急性脑血管。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发病史、并发症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的药物护理和出院宣教,自行进行康复训练。专业组:生理护理+心理护理+行为干预。具体内容有①综合护理实施方案。主治医师和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病情、病史等以及其职业、教育程度、家庭条件等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将生理护理、心理护理和日常行为干预纳入到治疗方案中去,严格依据此方案来进行护理,及时观察患者情况以作调整。②生理护理,主要有常规的药物治疗和体能恢复训练等。日常的药物护理要按照药物说明来进行,在初期护理人员可亲自帮患者进行服药,之后可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正确服药,并监督患者定时定量服药。体能恢复训练对护理阶段患者极为重要,因为脑血管疾病极易导致“中风”“卒中”的后遗症,必须加强患者的肢体功能训练。如急性期患者急性期后待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可做适当的床上被动运动,抬起上臂做简单的俯卧撑以练臂力适当活动上肢关节,还有扶拐训练。③心理护理。急性脑血管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在心理问题中以抑郁症状居多。病人由于疾病的长期影响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压抑自己的情感,特别会产生被生活、亲人遗弃的心理,从而出现喜怒无常的行为。因此对护理人员来说,首先从树立患者的自信心下手,及时掌握患者情绪变化的规律,仔细观察其情绪变化,严防意外。另外,还应与患者家属保持沟通,提高亲人的关怀来抚慰患者情绪,增加对生活的信息。④行为干预。主要是饮食干预以及疾病预防。在饮食护理上对脑血管病患者要以高热量、高蛋白和低脂肪饮食为主,喂饭时要选择安静环境和采取舒适,始终保证营养补给以增加抗病能力;同时鼓励患者在插胃管的情况下自己喝少量的水或牛奶等流质饮食,逐步尝试进行吞咽功能训练以便及早从口腔进食。此外,要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和褥疮、便秘等并发症。

1.3 护理效果评定:显效:脑血管病症状完全消失,可独立正常行走,生活自理;有效:脑血管病症状明显改善,可简单独立行走;无效:脑血管症状无改善迹象。

2 结果

2.1 依据临床护理效果评价指标,两组护理后临床效果对比情况,见下表1.

上一篇:大型听神经瘤围手术期护理(附33例) 下一篇:留置导尿术的临床护理方法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