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割据战 甲方城市

时间:2022-07-10 02:18:02

城市空间割据战 甲方城市

城市愈来愈大,但城市也同时被一个个的“甲方”分割成越来越小的碎片。当割据成为一种偏执,公共空间开始破裂,城市生活也越来越不方便。

每一个资深城市生活者都知道,有些路走不通、有些路不让走。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堵头路、瓶颈路、错位路比比皆是。城市被种种路障切割开来,成为一些人的家园、一些人的乐园、另一些人的动物园。

城市中大多数建筑的存在不仅仅为了秀一秀美好的外形,它们的每一方寸都划定了势力范围,中国的城市空间正在被“甲方化”。例如,北京的甲方空间占据过多的公共空间。各类楼盘、小区把城市切割成区块,致使它只有干路而没有“毛细血管”,所以最拥堵。再加上问题多多的交通政策,长安街怎能不变停车场?

住宅小区的大门永远只向住户打开,如果它占据两条街,那意味着绕行20分钟才能到达横穿只要5分钟的地点。马路中间的护栏长达几公里,人行天桥或底下通道却寥寥,路南路北咫尺天涯。就连公共绿地都要竖起供养人的木牌,以示占有、负责、不容侵犯。任何人都不得踩踏、穿越,更不要说在草地上野餐。

在大厦底下掏出相机,立刻有保安扑过来警告:“对不起,这是我们的地方,不允许拍照。”甚至走累了在路边台阶上休息一会儿,也会有一位管理员过来提醒:“小姐,这里正对着我们的摄像头,你不可以坐,只能站着。”

甲方,成为城市中最大的所有者。小区、绿地、广场、街道,无不成为它的势力范围。

当一条市政道路从北京双井某小区穿中而过,立刻有业主大声呼吁:“这实际上是又一次涉及全体业主利益的维权。”这样的振臂一呼从来不缺乏响应,深圳就曾发生过多起住宅小区业主不满市政道路建设规划而集体上访,甚至游行示威的事件。

中国人的适合“圈养”也许应该从一个善意的角度来解读:人们需要源源不断的安全感,所以愿意接受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这种思维当然无可厚非,但换个角度来思考,这种小而寡的安全感透射出中国人强烈的私人占有欲。

在他们看来,比大环境顺畅安宁更重要的是小圈子的稳定性。宁可在其他圈子里遭受同样的排斥,也要坚守自己领地不被通过或闯入。上海一个高尚住宅区业主的言论颇为典型:“让路人随便通行有私闯民宅的嫌疑,是对私家花园式住宅这个称号的极端侮辱。保安应对每一个进入小区的人进行盘问。”

政府试图通过治理和疏导解决道路不通的问题,无奈三头六臂也敌不过城市“野路子”。早在2002年,上海就曾投入3个亿整治包头路、国顺东路等18条不通的“野路子”;3年后,上海又上马了博山东路、东三里桥路、北洋泾路、东明路等8条道路的疏通工程。而北京则希望能在2008年之前打通西大望路、蓝靛厂南路、南中轴路等南北向通道,用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连接道路两侧。

但结果却常常是,城市的交通和建设每天都在变化,今天打通几条路,明天说不定又添了新堵。城市仍然呈现割据状态,所有人都在抱怨规划不利,却不知道到底该谁来负责。

城市的乱便来源于此类误读。

对管理者来说,这种管理权利的让度恰利于他们构建小生态。只要保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出问题,便可以撇清所有负责。可惜的是,小秩序之和从来不等于整个升平世界。惠尔顿・吉斯意象之中永久、隐蔽的隐居之地不存在于现实。当“圈地”行为被不断复制、传递,当所有甲方都不愿为公共出力,城市被割据似乎无可避免,同时这一切不便都变得顺理成章而被接受了。

也许如建筑批评家史建所说的那样:“处于转型时代的中国,非常有必要将建筑公共化。”

上一篇:《2007中国社会蓝皮书》解读 城市人第一次幸福... 下一篇:注意:他们正在抢走你我的饭碗! 老外为什么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