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研究述评

时间:2022-07-10 11:40:50

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研究述评

摘要: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我国学者对1999-2008年发表的115篇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论文的统计分析,揭示了该领域研究的作者职业,作者区域,发表时间,发表杂志等分布特点,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主要内容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研究的有关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研究特点 内容分析

1 研究背景

理念是指“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在一段时间内,经过合乎逻辑地推理和逻辑思维的过程,客观地反映现实所得到的一种观念和意识”。[1]从人力资源管理最初在西方被提出、逐渐完善、普遍推广应用是有其特定背景、必要条件,特别是有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作为支撑。而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却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有效地支撑和引导,所以在发展中存在一定的误区。

近年来,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在制度、方法上与传统模式相比,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也带来了理念的更新,甚至在一定程度还出现了各种理念的冲突。尽管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具有具体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现实应用的复杂性,但是结合我国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建立先进的、与组织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尤为重要。因此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过程中,研究如何运用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从目前所查阅的近十年的文献来看,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研究比较多,而且呈总体上升趋势,所研究的理念也多种多样。然而目前研究者对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缺乏一个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使得总体上呈现出多而杂的特点。

2 本文的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的收集方法

本研究以清华同方cnki全文数据库为文献来源,通过cnki镜像站点搜索篇名关键词得到论文资料。在汉语使用中,“理念”与“观念”同义,二者可以换用。[2]因此本研究在文献检索中分别通过篇名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一次检索)与“理念(二次检索),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一次检索)与“观念”(二次检索),检索到时间为1999年至2008年的研究论文共115篇。

2.2 文献资料的分析方法

运用内容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定量统计与定性统计相结合的有针对性地对研究主题进行的统计分析方法”。[3]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以期对1999—2008年间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研究论文进行内容分析。

3 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研究特点

3.1 论文作者职业分布

本次收集的115篇学术论文中,有107篇论文的作者有明确的职业分布,8篇论文作者职业不详。从作者的职业分布发现, 68篇的作者是高校教师或科研人员,占总数的59.1%,而企业从业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只是分别占17.4%、11.3%和5.2%,后三者中政府公务人员比例尤其偏低。可见。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研究者绝大多数为高等学校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尤其在1999-2008年这个时间段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是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研究的最主要力量,企业从业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政府公务人员未能足够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研究。

3.2 作者和发表刊物集中程度分析

从作者分布看,没有一个作者发表两篇或两篇以上论文。另对刊物集中程度进行统计,所收集到的115篇研究论文数据中全部列明发表刊物信息。统计发现,115篇在105种刊物之上,其中只有一种刊物发表了4篇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论文,即《商场现代化》。《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等七种刊物发表了2篇相关论文。其余97种刊物都只发表了一篇相关论文,占总数的92.4%。上述分析表明,发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相关论文的刊物较为分散,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研究没有成为有关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方向,研究较薄弱,不够深入;同时也未引起有关杂志的重视,未将之作为重点研究栏目推出。

3.3 论文作者所属区域分析

对所查115篇论文进行分析发现,105篇论文作者表明了所属区域,另有10篇作者所属区域不详。将所属区域按宏观地理划分为东、中、西部三部分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研究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所属区域分布呈现不平衡的特征。文献作者所属区域排序如下:首先为东部地区(占总体61.0%)。其次为中部地区(占总体的22.9%),最后为西部地区(16.1%)。东部地区作者发表的论文居三个经济区域之首,其文献数量甚至超过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之和。该现象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一定关系。

3.4 论文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的性质分析

统计发现,115篇论文基本上是定性的研究,很少有定量研究。不难看出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研究领域,定量研究方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论文多数属于经验性描述,研究层次和水平需要提高。

将所查文献中的研究对象按性质分为四类:即企业组织、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其它。我们发现,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研究论文主要针对企业组织,占总数66.9%;其次是事业单位,占总数20.0%;针对政府部门的则只占总数的9.6%。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相比企业而言,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政府部门,学术界应该加强其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研究。

3.5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内容分析

为了科学把握不同研究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认识,笔者对115篇文献中所提及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进行统计(注:每篇论文中同种理念只统计一次),发现115篇论文中提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共有61种。可见,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具有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的特点,同时,不同研究者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内容的认识也存在很大差异。

(1)我国学者最强调的10种理念:

通过对论文中提及理念的频数统计发现(如表1),最多的是“以人为本”、“能本管理”、“人力资本”、“文化管理”等理念。其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出现频率为62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注:在统计中,笔者将“人才第一”、“员工第一”等表述不一样,但内涵一样的理念均归纳为“以人为本”理念)。这从一点程度上说明,多数研究者认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理念。近年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越来越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从上表中还可以看出,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容的“能本管理”理念排在其次,出现了22次,排在第三位的是“人力资本”理念,出现17次。这说明研究者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更突出“人”的重要性,始终把人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论是企业组织,政府部门还是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越来越注重“人”的重要性,以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为根本指导思想来进行组织内的人力资源管理。

同时,研究者们对文化管理理念、创新理念、战略管理理念,民主管理理念和目标管理等理念也较为重视。

(2)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类型分析:

对115篇论文涉及的61种能力进行合并归纳统计,可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1)人力资源的投资理念。如人力资本理念、人力资源经营理念、合作共赢理念和成本管理理念等。人力资源的投资理念提倡以各种方式实现组织内人力资本价值的增殖,使员工在为组织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实现其人生价值。

2)人力资源的激励理念。如以人为本理念、民主管理理念、放权理念以及适度激励理念等。人力资源激励理念普遍认为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力资源管理成功与否的核心问题。

3)从人力资源管理特征透视,又可以分为管理战略问题的理念,管理目标问题的理念,管理范围问题的理念,管理认同问题的理念等。

4)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透视,又可以分为制度设计理念,工作岗位设计理念,工作岗位评价理念,薪酬设计理念,绩效考核理念以及员工培训理念。

4 研究建议

(1)企业界应该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研究 ,特别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角度注重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研究。

(2)学术界应该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理论研究,并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充分结合起来,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理论模型,使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研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

(3)经济落后于东部的中西部地区应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相关研究,以改善当前存在的不平衡状况。

(4)众多的高等学校科研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研究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应该更加密切结合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实际,加强相关合作,更多地深入调查研究,以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水平和对组织的指导价值。

(5)学术界应该加强针对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研究,同时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要采取切实措施,运用正确和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希元.企业家理念与企业之我见[j].经济论坛.2001.(09).35-36.

[2]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003 页.574页.

[3] 李志.郎福臣.对我国“企业家能力”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9).116-118

[4] 李广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5).33-36.

[5] 王欣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1) .33-34.

[6] 宗志强.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创新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14-15.

[7] 孙学朝.依法转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理念.[j].实事求是.2008(2).72-73.

上一篇:改进我国企业逆向物流的措施 下一篇:宾馆顾客关系营销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