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控制措施分析

时间:2022-07-10 10:33:17

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控制措施分析

【摘 要】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实体质量保证的决定性环节。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目的在于,用合理的成本,按规定的工期、规定的质量等级,以施工图纸和国家相关的施工规范为准则,建造符合质量要求的建筑产品。正确调配施工各方面因素和采用科学管理方法,以较低投资为核心的质量控制,实现预期的质量标准,是工程建设参与者共同的责任,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工程质量管理。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施工技术

1.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的方面也较多,因此,人的素质、原材料的选择、机械、方法决策,以及地质地形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建筑工程跟工业生产不同,没有像工业生产那样的固定的流水线生产模式,任何一个小的材料上的瑕疵、操作上的微小差异、环境上的细微变动,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完成的质量,而且对于建筑工程的返工,都是个极其艰难和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工程,所以说,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把握好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质量控制点,也就是质量控制工作的重点,其涉及面较广,可能是结构复杂的某一工程项目,也可能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一结构件或分部、分项工程,也可能是影响质量关键的某一环节。

(1)人的行为:某些工序或操作重点应控制人的行为,避免人的失误造成安全和责任事故。

(2)物的状态:在某些工序或操作中,则应以物的状态作为控制的重点,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有的应以控制机具设备为重点,有的应以防止失稳、倾覆、过热、腐蚀等危险源为重点,有的则应以作业场所作为控制的重点。

(3)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尤其更应将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作为控制的重点。

(4)关键的操作:一些操作技术是专业性很强的,如果控制不严则达不到设计要求。

(5)施工顺序:有些工序或操作,必须严格控制相互之间的先后顺序。顺序不对也会造成质量事故。

(6)技术参数:技术参数与质量密切相关,亦必须严格控制,参数选错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也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或影响建筑的耐久性。

(7)常见的质量通病:对常见的质量通病亦应事先研究对策,提出预防的措施。

(8)质量不稳定、不合格率较高的工程产品:通过质量数据统计,表明质量波动,不合格率较高的产品或工艺,也应作为质量控制点设置。

(9)施工工艺:施工工艺中对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如升板法施工中提升差的控制问题,失稳问题等均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3.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施工工艺

在目前,工程项目建设多数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是由模板、钢筋、混凝土等多个分项工程组成,由于施工工序较多,因而要统筹安排,合理组织,加强关键工程模板制作与安装、钢筋制作安装和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管理,保证施工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1)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梁、柱、板部位的模板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的准确,保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起重要的作用,故模板和支架必须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可靠地承受结构构件的自重和侧压力、施工荷载,装拆方便,构造简单,以及便于钢筋的安装、绑扎和混凝士的浇捣、养护,板间接缝不应漏浆,并根据不同的施工部位(粱、柱、板、墙等),采取不同的施工措施,避免尺寸不准确、构件出现麻面、露石、爆模、掉角等现象出现,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2)钢筋是工程设计中主要的受力材料,钢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产品的安全和使用筹命,因此工程所用的钢筋,质量一定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中要注意钢筋规格、下料尺寸、根数、间距是否正确,负筋接头的位置、搭接长度及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绑扎是否牢固,钢筋位置的偏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并防止混淆、污染或腐蚀。

(3)混凝土在配料、搅拌、运输、浇捣,养护等过程,各工序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任何一个工序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混撮土的外形、强度、密实性和整体性的质量,因此,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是施工过程极为重要的问题,要根据不同的施工部位,采用有效措施手段,预防混凝土出现和易性不好、麻面、蜂窝、孔洞、表面不平整、裂缝等质量通病,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其他方面,如砖砌体施工,在砌筑前提前浇水湿润,施工时做到“横平竖直,砂浆饱满,内外错接,上下错缝,接搓可靠”的质量要求,避免游丁走缝、宽窄不匀、丁不压中等质量通病发生,以免影响砌体质量;装饰工程中外墙面砖施工,控制好基层砂浆配合比和调度,基层表面平整,贴砖前核实墙面的实际尺寸,根据墙砖模数和分格要求,粘贴时避免空鼓、脱落分格缝不匀的现象出现。

4.施工质量监控的方法

(1)施工操作质量的巡视检查有些质量问题由于操作不当所致,也有些操作不符合规程要求的工程质量虽然表面上似乎影响不大,却隐藏着潜在的危害,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力日强对操作质量的巡视检查,对违章操作、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要及时纠正,以防患于未然。

(2)工序质量交接检查。工序质量交接检查,指前道工序质量经检查签证认可后方能移交给下一道工序。这样,一环扣一环,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就能得到有力的保障。所以,应在生产班组完成工序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进行工序质量的交接检查,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就不能转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原则。

(3)隐蔽验收检查。隐蔽验收检查,是指将被其它工序施工所隐蔽的分项、分部工程,在隐蔽前所进行的检查验收。如基础施工前对地基质量的检查:基坑回填土前对基础质量的检查:混凝土浇筑前对钢筋、模板工程的质量检查等。隐蔽验收检查后,要办理隐蔽验收签证手续,列入工程档案。质量工程师在隐蔽验收检查中所提出的质量问题,施工部门要认真进行处理,处理后还需经质量工程师复核,并写明处理情况。未经检查或检查不合格的隐蔽工程,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工程施工预检。预检是指工程在未施工前所进行的预先检查。预检是确保工程质量,防止可能发生差错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有力措施。质量工程师对下列项目要特别进行预检、复核。1)建筑工程位置:检查标准轴线桩和水平桩;2)基础工程:检查轴线、标高、预留孔洞、预埋件的位置;3)砌体工程:检查墙身轴线、楼层标高、砂浆配比以及预留孔洞位置尺寸;4)钢筋混凝土工程:检查模板尺寸、标高、支撑预埋件、预留孔等,检查钢筋型号、规格、数量、锚固长度、保护层等,检查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养护条件等;5)主要管线:检查标高、位置、坡度和管线的综合;6)预制构件安装:检查构件位置、型号、支承长度和标高;7)电气工程:检查变电、配电位置,高低压进出口方向,电缆沟位置、标高、送电方向。预检后要办理预检手续,未经预检或预检不合格,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5)成品保护质量检查。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分项工程已经完成,而其它分项工程尚未施工,或者分项工程某些部位已经完成,而其它部位正在施工,如果对己完成的成品,不采取妥善的措施加以保护,就会造成损伤,影响质量。所以,监理人员应对成品保护质量经常进行巡视检查,要求对成品采取保护措施。 [科]

【参考文献】

[1]毛鹤琴主编.土木工程施工(第二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包早明.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J].山西建筑,2007,33(12):211-212.

上一篇:探讨工业工程的设施规划与设计 下一篇:环境对棉花种植的影响及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