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新型农民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7-10 09:29:18

大力培育新型农民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大力培育新型农民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要多渠道创新农民培训机制,加强实用科技教育,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通过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工商资本、农业科技人员、发展行业协会等引进新型农民,并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及政策支持,加快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舆论宣传的力度等。

关键词:新型农民;培训;引进;环境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4―070―02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迫切需要造就规模宏大的新型农民队伍,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但目前情况看。近几年农村青壮、文化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进城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对先进实用技术接受能力弱,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既要培训农民“换思想”,更要引进“新农民”,提高从事现代农业人员的素质和比重。

一、大力培训新型农民

农民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市、县、乡镇多个层面,培训的对象包括老、中、青三代。培育新型农民应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起:

1. 抓多渠道培训。一是职能部门培训。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种养大户、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依托主导产品开展产前、产后服务及技术培训。三是引导同类种养的农民就某一生产环节进行相互交流。

2. 加强对农民的实用科技教育。一是要搞好农技干部队伍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和农业专业技术水平,增强他们为农民服务的本领,使他们尽快成为农民增收的谋划者、农民利益的维护者和“三农”工作的服务者。二是要搞好农业技术骨干培训,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和专业户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成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发挥模范示范作用。三是要面向广大农民分类分层地扎实推进农业实用科技培训。要采取利用乡镇农技校集中办班开展培训,委派科技特派员、组织科技宣讲小组进村入户,适时开展科技宣讲、科技示范、疑难问题解答,增强科技培训的实效。

3. 抓培训机制创新。一是在内容上注重实用性,增强培训的吸引力。面对农民生产结构的多样性和培训需求的层次性,在确定培训内容时,既要做到“求同”,也要做到“存异”,力求做到按需施教、因材施教,结合农业生产和市场实际,编印对农民有实用价值的教材和资料,同时,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内容和不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农民亲身感受到通过培训带来的甜头,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增强培训的吸引力。二是在方式上注重实效性,增强培训的感染力。针对农民学历层次相对偏低、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的问题,把培训内容变成通俗易懂、形象幽默、朗朗上口的群众性语言传播给农民;在培训方法上,采用座谈、对话、咨询、现场观摩等形式进行深入浅出的培训;在培训形式上,组织教师进乡村、人农户、在田间地头开展培训、指导;在培训手段上,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现代传媒,充分发挥其“触角”长、“射程”远、传递快、覆盖广、形象直观的优势,把知识送到农民身边。三是在组织上注重灵活性,增强培训的渗透力。在时间安排上注意结合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利用农忙(农闲)季节或经营时间,采取“见风扯篷、见缝插针”的办法,展开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针对性培训,不断深化培训实效。

4. 加大强制培训力度,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创新农村职业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后备军。大力依托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专学校、职业中学、县农广校等各类职教资源,明确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真正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培养出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和新型农民;要打破以学科为本位的课程教学模式,逐步树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本位的教育观念。要把实践教学和各地农业生产的实际结合起来,帮助农民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农业生产技能。

二、大力引进新型农民

培养新型农民,除了要全面提高现有农村劳动者素质,更需要从农村以外引进人才,并从中“发展”新型农民。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支持乡土人才创办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支持工商企业、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创办现代农业企业。把为农村引进“新型农民”作为培养新型农民的着力点,也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 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坚持把引进龙头企业作为提升现代农业的第一要事。充分发挥区位、科教、资源等综合优势,加大农业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和引进龙头企业力度,拓宽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渠道,创新引进龙头企业方式,着力引进农业大企业、大集团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开发,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数量和质量。

2. 大力引进工商资本投入农业。通过举办农业投资说明会农业项目推介说明会等专场,也可以依托各类农业博览会、投资贸易洽谈会,还可以采取网上招商、招商、以外引外等方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宣传农业投资环境,推介重点农业招商项目。把农业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突破口,千方百计调动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积极性。

3. 加大农业科技人员引进力度。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最有效的途径是采取“拿来主义”,快速引进最先进的技术。积极与有关部门、科技机构、高等学校、国际跨国大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引智主管部门、科技、经贸、外办、侨办、友协等部门、单位及学术团体的优势,开发利用人才资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引智格局。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级各类生产基地、园区与部分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依托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技术优势,把先进的品种、技术、成果引进来,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提高品质,优化结构,增加效益;引进生物、信息技术实现农业技术体系的跃进;引进重大农业研究、推广基础设施及仪器设备,提高基本科技手段;引进国内外人才。拓宽引进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的渠道。

4. 大力引进发展行业协会。以农业生产经营者为主要成员成立行业协会,通过协会,协调各方利益、各种关系,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服务,组织各种活动,实现沟通、协调、服务的作用。积极探索区域合作社联合会等形式,促进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拓展应变市场的能力。

三、培养新型农民需要营造良好环境

1. 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市区县、乡各级政府加强对农业带动力的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确定培训目标和任务,制定配套措施。把对农民培训的各项工作,列入相关部门的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并结合实际制定农业人才发展五年规划。

2. 创造政策支持的环境。各级各部门应进一步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将新型农民培养纳入现代农业建设整体规划,

明确工作思路、目标任务、重点环节和政策措施。根据中央关于城乡发展“两个趋势”的正确判断,努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格局,结合实际,出台惠农、支农、育农的政策措施;增加投入,加大对新型农民各类培训工程、项目的实施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农民教育培训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加强新型农民基础教育;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培养新型农民中的作用;设立专项基金,引导各类农业技术院校扩大向农村招生的规模和力度,为农村输送更多实用型技术人才。

3. 加快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允许农民以股份合作等形式、多种途径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把成片土地集中到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手中。鼓励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创办农业园区、家庭农场等产业基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集群,解决经营规模偏小的问题。

4. 创新经营机制,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采取多种措施,扶持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争创“五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活动,使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运作规范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产品安全化、社员知识化”的要求,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下大力气创新经营机制,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种养大户加强联合,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多种产业化运作模式,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解决经营偏散的问题。鼓励种养销大户、科技示范户、基层农技人员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规范和完善合作社内部管理和分配,增强凝聚力和生命力,吸引更多农户参加。

5. 加大舆论宣传的力度。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阵地的作用,通过广泛的宣传,让全社会都认识到新型农民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主体力量,真正达成重视、培养、支持新型农民的共识。采取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的事迹,营造“尊重农民劳动、尊重农民创造、尊重农村人才”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徐代琼,用现代农业理念培育新型农民[EB/OL].www.dz818.省略/news.2008-12-16.

[2]刘志忠,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调查与思考,2010,(12):8.

[3]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z],沧政字[2010]9号文件.

上一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教师素质刍议 下一篇: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