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规划局活动要点

时间:2022-07-10 06:47:09

市规划局活动要点

2013年城乡规划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部署,紧紧围绕“现代化建设推进年”主题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工作主线,大力强化“顶层引领谋跨越、追求卓越创精品、规范高效优环境”的工作导向,巩固提升规划编研体系及规划成果质量,进一步突出顶层引领,争当跨越引擎,大力实施战略引领和精品塑造两大工程,着力抢抓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着力点,倾力打造现代化精品城市;凸显管理、支撑体系优势,进一步力促管理转型,狠抓服务效能,精心构建智慧技术、智慧管理、智慧人文三大平台,加快完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智慧规划体系,为全面实现“十二五”城乡规划工作新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一、强化战略引领,大力提升中心城市地位

把握长三角一体化、网络化发展态势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契机,积极深化各项事关长远发展的战略研究和重大规划编制,着力构建以大交通、大生态、大融合为先导的“大”发展格局,为建设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提供规划支撑。

(一)深化强中心战略,完善现代都市功能新体系

按照“提升中心、优化南北、拓展东西”的城市发展思路,精心开展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跨江沿江联动发展战略研究,优化城市功能体系和空间布局,引导中心各组团、各新城板块和乡村地区差别化、集约化、特色化、一体化发展,打造苏南一流的现代都市功能。加快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可持续的新型都市一体化发展格局。

(二)深化大交通战略,打造区域联动转型新纽带

积极谋求“中心城市、枢纽城市”地位,精心组织开展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完善开放高效的城乡综合交通规划体系。全力配合轨道交通建设实施,深入编制轨道交通线网线路及场站控制性规划、一二号线沿线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轨道交通一号线交通衔接规划、施工期间沿线道路交通组织设计、站点周边地区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

(三)深化大生态战略,构筑现代产业经济新高地

显山露水,保护挖掘沿江、沿山、沿湖地区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构建市域生态廊道与生态慢行系统,统筹协调市域生态、产业、功能空间一体化布局,提升2.5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特色化发展势能,增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的区域竞争力。立足产城一体、创新驱动,深化园区、项目规划编制和服务,科学引导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布局,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划支撑。

(四)深化大融合战略,构建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新格局

省市县联动、全方位对接,全力参与苏南城镇体系规划、宜溧金高点状发展地区规划等上位规划编制。深化常金一体化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指导辖市开展城市总体规划、城乡统筹规划的修编深化工作,实现大战略与县域转型目标的无缝对接。研究落实新型城镇化和小城镇分类引导发展策略。强化中心镇近期建设行动支撑和引导。全方位指导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大力构建“空间融合、资源整合、联动转型、互补共赢、各具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彰显城市特色,加快建设现代化精品城市

突出特色引导,探索实践“人民生活与经济发展和谐统一、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城市环境与文化内涵水融”的现代化精品城市建设道路,打造文化、生态、民生亮点;突出精品塑造,精益求精抓编研,规范高效抓审批,不折不扣抓监管,将每一个规划服务项目打造成经典之作、传世精品。

(一)以中吴文化为核心,推进江南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抓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报批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体系研究成果转化。推进古运河城区段滨水地区详细规划、“季子”文化提升规划、第五批市级文保单位两线划定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承载规划、焦溪古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和张太雷旧居及周边地块、湖塘老街历史风貌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编制。开展孟河镇历史文化名镇、杨桥历史文化名村申报,全力推进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各项工作。以文化为主题,创意为特色,深化东经120生态步行街规划编制实施,细化文化基础设施、文化产业项目的规划服务,科学支撑文化产业转型和文化现代化建设。

(二)以生态宜居为重点,大力推进美丽建设

以创建国家人居环境城市为抓手,把握花博盛会契机,全力服务城市窗口地区、主要道路节点绿化提升工程。抓好市区环城郊野公园规划、高新区等重点区域景观生态系统规划编制,加强城市生态、湿地系统保护和景观特色塑造。精心编制主城区公园绿地布局规划,促进公园绿地均等化布局及功能品质提升。编制实施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优化市民出行和休闲健身环境。有序推进城乡生态绿道网和绿廊规划编制工作。不断优化生态规划体系,打造生态宜居高地。

(三)以民生幸福为根本,完善提升民本规划体系

组织编制城市暴雨内涝防范专项规划及雨水管网系统改造规划,提升城市安全保障水平。精心开展主城区危旧房、低洼地、城中村地区改造实施策略研究和有关地块改造实施规划编制,改善旧城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大力促进各类民生功能设施的均等化布局,使城乡建设发展成果普惠民生。

三、加快创新步伐,大力建设科学、智能、共享的智慧技术平台

加速提升规划信息化在支撑规划创新、服务城乡发展、普惠民生民本方面的创新应用水平,为智慧规划体系和“智慧城市”建设打造坚实的支撑平台,确保我市规划信息化工作的创新优势和整体水平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一)加快完善一整套科学长效的标准体系

统一扎口,部门联动,全面推进规划系统各类标准的协调、制定和应用、推广工作。确保在整合完善基础测绘标准、规划技术标准、行政审批工作标准的基础上,有序建立符合智慧城市空间信息应用要求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二)大力开展智慧城市空间地理测绘工程

创新测绘生产技术,建设智能测绘工程技术中心和测绘科普基地。完善城市三位数据、地下管线数据、地下空间数据和全市卫星影像数据,全面提升基础地理信息的内涵和智能化应用水平。

(三)着力优化一系列智能高效的信息系统

研发规划条件编制系统、内外网协同办公系统、行政办公电子公文系统、规划管理内控信息系统等一系列智能化信息系统,全面深化城乡一体化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实施智慧规划平台建设工程,为规划工作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智能化的支持。

(四)大力提升空间数据的集成共享水平

加强基础测绘和数据更新、集成、共享,抓好规划现状“一张图”更新、规划成果“一张图”提升和规划管理“一张图”完善,全面深化动态现势的城乡规划“一套图”建设。扩展区划、地名、用地、交通、水系、建筑、文保等专题数据库,共享集成社会、经济、人口等部门信息,初步建成“智慧”空间数据中心。强化规划网站互动功能,建设规划公示电子地图,编制高精度影像图集和各类公益地图,抓好信息技术的大众化普及应用。

四、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实现规范、高效、精细的智慧管理平台

依托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扩容升级和高效运行,有序构建管理决策、许可服务、行政监督“三分离”的体系流程,完善统一协调、相互促进、规范高效的智慧型管理服务体系,力争使每一天的规划效能凝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和硬实力。

(一)细化决策机制,进一步提升规划实施水平

深化规划委员会、审议鉴定委员会、意见征求会、专家咨询会、审查论证会、技术会审会等各项决策制度。聚专家智慧,集部门意见,想企业所想,知百姓所需,完善“专家领衔、公众参与、部门联动、集体决策”的规划决策体系。加强工作对接,全力服务历史文化名城申报、轨道交通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以良好的外部沟通和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强大合力,让规划成果有效转化为跨越引擎,科学指导区域发展和项目落地。

(二)强化规范管理,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加快规范性文件制定梳理,健全控规更新管理机制,加强政策法规、技术规范的实施把控,严格执行法定规划的制定修改程序,依法规范行政行为程序和主体,配合做好卫星辅助督查城乡规划实施的各项工作。细化条件制定,强化批后监管,提升执法水平,全面抓好规划条件、执法监察、规划核实“三阶段”和行政许可、行政执法“两案卷”的监督检查工作。大力完善规划公示、听证制度,努力健全组织有序、程序规范、沟通高效、便民和谐的规划公示、听证工作网络。

(三)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规划服务水平

统一和固化管理流程、标准,抓紧出台标准化管理手册,全力构筑规范透明、高效便捷的规划审批服务系统,加快推进规划管理一体化进程,确保规划管理信息畅通、统一高效。深化项目集中报建,建立高效联动的规划管理机制,加强控规、条件、用地、工程、监管等各个工作环节的无缝对接和技术交底,减少多头管理,畅通“绿色通道”,提高并联审批实效。深化服务承诺、首问负责、温馨告知等制度。完善提前介入、上门服务、跟踪服务、网上服务、自助服务等规划服务举措。在局系统大力组织开展服务效能比拼,深入推进服务品牌创新、总结、固化和推广工作,全力建设规划服务“BRT”。

(四)优化内控网络,加快推进管理重心前移

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优势,对行政行为实施自动监测、全程监控,对关联项目实施智能分析、跟踪反馈,对办理结果实现系统评估、动态考核,确保风险点监测和效能监察双到位。深化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内控、评估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依法行政、效能建设、政风行风、重点工作推进等评估报告制度,专题呈报和定期会商评估结果,着力深化全局决策网络建设,有效提升政策研究、制度设计、标准梳理、流程制定、人才使用等顶层管理水平,大力推进管理工作重心由事务性审批向超前管理、效能储备前移。

五、加强自身建设,积极营造团结、进取、和谐的智慧人文平台

以文化为灵魂、作风为关键、队伍为根本、环境为保障,全方位推进规划系统智慧人文建设。努力建设优秀的文化、和谐的氛围、过硬的作风和一流的团队,使独具智慧的规划人文释放为效能。

(一)改善机关作风,大力弘扬规划部门精气神。以党建工作为统领,系统推进单位文化、党风廉政和政风行风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打造一支团结向上、风清气正、奋发有为的规划工作队伍。

(二)加快队伍建设,着力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全力培养敬业型、学习型、创新型、实绩型、廉洁型“五型干部”,稳步实现人才总量、质量双提升。

(三)加强舆论引导,合力抓好宣传沟通工作。整合资源,认真做好前瞻理念、精品规划、优质服务“三大主题”宣传,建立全方位、广角度、多层次的“大宣传”格局。根据不同受众及需求,大力丰富惠民、便民途径,全面建立通畅便捷、反馈及时、贴心务实的为民服务平台。

上一篇:全市村镇规划要点 下一篇:物价局价格监测信息服务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