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摄影展览

时间:2022-07-10 05:30:16

年度摄影展览

顺势而为异军突起

2016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摄影展览热闹非凡,除了传承经典的回顾纪念展,当代摄影的脉搏愈发强劲有力,青年摄影艺术家更是人才涌动。从展览的形式与多元艺术的结合,过渡到对摄影艺术私人化的理解与体悟,这一年摄影展览的现场无论是从艺术的深度或是从展览模式的转换无不丰富着我们的视野。

再看・再观察:我的放大机Ⅱ

开幕时间:2016年3月5日

展览地点:希帕画廊

入选理由:就中国当代摄影领域总体而言,一种隐性和越发理性的基于回归摄影本位的意识和价值的认同,逐渐成为近几年中国当代摄影最关键的内部变革和转型的动力。在这个内部转型和变革的过程中,以付羽等人为代表的本土摄影群体所起到的接续西方摄影传统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

一晃,距离第一次“我的放大机”群展已经过去六年,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以及周遭环境的变化,这个小群体成员们的心态也越发变得平和。不论环境如何变化,他们这种坚持对“直接摄影”的探索方向始终未变。在过去的6年间,他们的规模也略有壮大,在这次展览中,除了付羽、魏来、卢恒、邹盛武(彦彰)、路泞,还增加了张玉明、马永强两位“新人”,此二人的独特视角与经验为这个群体带来了新的维度。在这个意义上看,本次展览是观察他们在这6年间通过经验与认识“积累”所产生的价值,并以此为这个群体所做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对于这个群体而言,摄影语言的“质量”要比言说的“内容”,更为重要。

阿诺・拉斐尔・闵奇恩摄影作品展

开幕时间:2016年4月8日

展览地点:see+画廊

入选理由:阿诺以其旷日持久的史诗般的孤寂之旅,用影像凝聚了人类灵魂与自然交流的最初的信奉。他所拍摄的极具超现实主义格调的惊世之作,在短暂的摄影史中创造了永恒的生命肖像。

作橐晃环依家岬拿拦摄影大师,阿诺的创作独树一帜,四十五年来他从未改变过自己的摄影方式。他的足迹遍及了世界各地的森林、湖泊、沙漠、峡谷、海洋,以及无数的历史名城,他说:“我以我的肢体代表人类,我们生来就是的。对于这个世界的改变和这些美好的山川,我们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

直接摄影――

保罗・卡普尼格罗作品展

开幕时间:2016年4月15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入选理由:通过保罗・卡普尼格罗的100幅摄影原作,再现“纯影派”这一重要摄影流派的艺术理念与表达。作品自然、真切,给人以美好和思考。

在西方摄影史里,保罗・卡普尼格罗与安塞尔・亚当斯、爱德华・韦斯顿等一系列“直接摄影”风格的艺术家被记载于同一时代。卡普尼格罗是我们能够见到的老一代“纯影派”风格摄影家中的最后一位,是摄影史上的一个节点性人物,卡普尼格罗本人受邀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对中国摄影人来说无疑是一次非常珍贵的与大师面对面的交流机会。

隐逸的灵境

开幕时间:2016年7月16

展览地点:Tabula Rasa画廊

入选理由:“风景”的概念既丰富又多元,其本身所代表的含义也在不断变化之中,自古至今为中西方以风景作为对象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无尽的素材和想象的空间。在艺术家运用摄影媒介的实践中,风景在特定的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拥有了一种意味深长的组织方式,表达出艺术家与世界、以及风景同艺术家自身之间的复杂关系。

中西方风景艺术在传统上的差异为当下以“风景”为主题的摄影实践和研究提供了更为开阔的创作和思考空间。中国文化中关于天地万物互动的山水艺术,连同中国传统哲学和精神思想对于一些年轻摄影艺术家作品创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隐逸的灵境”以此作为讨论的背景,依托于陈萧伊、林舒、卢彦鹏及徐浩这四位摄影艺术家的作品,意在观看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审美、传统哲学和文学精神是如何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对景物的再现起到作用的。虽然四位参展摄影艺术家所采用的创作范式均有不同之处,却共同体现出同时期中国审美和西方媒介之间互相渗透的本质。展览力求通过作品之间,以及图像与不同的材料和装置之间的互动,将观者引向“远方”。

朱岚清《山上的雅努斯》&苏杰浩《瓦莱:日常图景》双个展

开幕时间:2016年7月16日

展览地点: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入选理由:瑞士FDDM基金会同三影堂合作的SMArt(Sustainable Mountain Art)特别展览,由两位青年艺术家朱岚清及苏杰浩分别呈现于瑞士驻地期间完成的两个项目,是一场艺术与时间的赛跑。

朱岚清的《山上的雅努斯》 以瑞士名胜阿尔卑斯雪山为切入点。在历史与当下、想象和现实之间模糊了和重新定义了“野性”的边界,以雪山作为投射人类想象和征服欲望的对象。苏杰浩的《瓦莱:日常图景》则受德国诗人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影响,在瑞士瓦莱州时探访了位于隆河边上拉龙教堂的里尔克墓地,他在这一次短途旅行以及途中所感使他决定从个人的感受出发,以一种直觉和主观的叙事手法来探索瓦莱州的日常图景。

另一种风景

开幕时间:2016年8月10日

展览地点:央美术馆

入选理由:这是一次中国优秀风景摄影作品与西方优秀风景摄影作品的艺术对话。中国艺术家摒弃传统刻画自然风光的形式和表现手法来表现对城市化和环境问题的担忧,风格写实,凸显当今社会焦点。

在艺术摄影的题材中,风景摄影居多。对于众多艺术家而言,人物肖像或风景都是创作首选。安塞尔・亚当斯曾表示:风景摄影是对摄影师的巨大挑战,而且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当我们置身山顶,想记录下群山环绕的美景时,却往往只得到一张平面又局限的照片。尽管如此,作为最具挑战性的摄影题材之一,风景的包罗万象依然激发着艺术家们的灵感,带来无尽的潜能。展览集中展示了国内外18位非常优秀的当代摄影艺术家包括:阿斗、Peter Bialobrzeski、陈维、Lois Conner、董文胜、封岩、洪磊、韩磊、蒋鹏奕、蒋志、计洲、Nadav Kander、骆丹、邵文欢、 单飞鸣、王宁德、杨泳梁、姚璐的作品,以及收藏家仝冰雪收藏的老照片。

荒诞剧场

开幕时间:2016年9月2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入选理由:作为21世纪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摄影艺术家之一,罗杰・拜伦的创作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演变。他的作品介于绘画、素描、装置和摄影之间,以重视心理与空间关系的图像风格而著称。

一位南非的艺术家,以一个“地质勘查员”的工作身份,在一个特定的历史年代,走遍了南非的几乎每一个村落。他就像一位“地质”工作者一样,对这片土地的地层做了一层层的挖掘、勘查,以他敏锐而奇特的镜头,将这一特殊时期南非底层民众的精神状态、生活情态和生存物态表现出来。深深抓住他们充满焦虑、迷茫、无奈、荒诞的心理及行为方式,得到一个个罗杰・拜伦式的摄影画面。进一步将一组组静态而平面的镜头画面,构成一场场能够让人们走进其中并不自觉地扮演“罗杰・拜伦式”人物角色的空间装置“剧场”。在这样的剧场中,我们经历的是一次独特的精神体验和生命反思的艺术旅程。

自然:主观的景态

开幕时间:2016年9月8日

展览地点:上海摄影艺术中心(SCoP)

入选理由:“自然”作为展览主题,关注的是对于自然世界充满浪漫色彩的爱,这片神奇的土地的美与力量所激发出的怀旧之情,以及自然作为人类社会的基石和晴雨表的功能。

我们在面对自然时,内心会产生唏嘘敬畏之情,本次摄影展所集结的作品直接传达了这样的心声。当我们看到在清风中瑟瑟作响的树木;或在天空的映衬下,华丽而粗壮的树枝散发着耀眼的光;亦或是在山脚下一片如地毯般铺开的厚厚的落叶;以及堤岸边的潺潺流水,内心都会充满无限喜悦。观看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也是需要练习的过程。为了让每件事物都能够被领会或看到,首先要将它们放进框架当中并展现出来。展出艺术家包括:美国著名摄影家哈里・卡拉汉以及我国摄影艺术家林然、罗永进、倪有鱼、沈学哲、史国威和吴舢锟。

失重的人――大卫・博耐特摄影展

开幕时间:2016年9月27日

展览地点:映画廊

入选理由:观察、理解、捕捉动作及其几乎超自然的精确、无声之美和轻盈的呈现、半空中充满诗意的张力。在奥运会“人工景观”的宏大背景之下,大卫・博耐特向我们呈现了对无名运动员的赞美。

恼秸到体育,从国际热点与冲突到奥林匹克运动会,博耐特没有将自己视为战地摄影师或是体育摄影师,他仅仅是一个对造就我们这个世界的各种震撼性的事件细致而专注的观察者。博耐特镜头下的运动员总是处于动态,而且往往悬空于周围环境之中,仿佛重力已不复存在。因此,我们可以不考虑任何年代顺序,只需依据奥运会的三大概念来整理他的图片:速度,慢或快――更快;距离,垂直或者水平――更高,更远;以及优势,取决于力量或分数――更强。挑战统治我们的宇宙法则,无视重力。非凡卓越却转瞬即逝的成就,只有摄影师懂得如何留住它们的印迹。

想像的丛林――Go East Project摄影展

开幕时间:2016年11月26日

展览地点:UNDEF/NE

入选理由:作为一个致力于搭建摄影平台的机构,Go East Project鼓励年轻人通过摄影的媒介去挖掘当代文化活动里的种种议题。

Go East Project于2014年1月1日创立,旨在通过博客、展览、出版等方式长期向西方推广中国当代摄影,并帮助年轻摄影师搭建国际化的摄影平台,探索摄影的无限可能。此次展览选择了九位年轻摄影师所创作的不同题材的作品作为考察对象。摄影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在艺术内外出入自由。它可以与我们周围的世界发生关联,并切入每一种话语机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次展览作品中讨论了有关人与自然,空间与记忆、身份认同、暴力与抑郁等不同主题,表现方式则跨越了从摄影书到装置,从录像到行为表演等不同类别。

上一篇:《与写真同欢》 下一篇:对抗雾霾的新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