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初见成效

时间:2022-07-10 03:00:28

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初见成效

9月23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湖北武汉召开全国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现场会,总结和交流近年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工作经验。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李兆前出席会议并讲话。李兆前指出,目前一些地区、行业和企业职业病危害仍然相当严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务必认清形势、保持清醒,振奋精神、知难而进,以基础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推进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要推动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狠抓职业卫生监管“双基”建设,突出重点、深化专项治理,保持高压态势严格执法,研究创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式方法。

国家安监总局党组高度重视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早在2013年,就启动了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不断推进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一体化执法。今年以来,总局先后组织召开了职业病防治部际联席会议及全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视频会议,颁布实施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各地按照统一部署,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创建了一批示范单位;以创建促提升,推动了用人单位主体责任的落实;以创建促监管,推动了基层监管执法工作的开展;结合实际,探索出了一批具有各地特色、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

湖北 强化目标考核

湖北省委省政府印发《湖北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暂行办法》,将职业病防治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并纳入考核,强化了各级党委政府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省安委会一直坚持将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工作纳入市县政府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项目内容,提高了各级政府和安监部门职业病防治重视程度;湖北省安全监管局制定了全省职业卫生定期评价通报制度,并从今年起实施,每年定期统计汇总7个方面17项评价指标,其中把基础建设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衡量,将评价结果分为优好中差4个等次定期通报,营造出“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

江苏

摸清底数 有的放矢

江苏省借第三次经济普查的契机,将工业企业职业危害普查工作纳入其中。同时开展重点调查,在全省范围选择具有区域性、行业代表性的6个重点区县,由省局组织专家直接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得出的数据作为核查全省调查数据的对比参照。通过重点数据源的对比和综合分析,进一步确定全省工业企业中存在危害的重点企业、接害重点人群以及主要危害因素等基本情况,为今后突出重点、实施分类分级监管、有的放矢地开展职业病防治提供了依据,也为今后持续深入开展基础建设活动提供基础保障。

重庆

示范引导 推动专项整治

近几年,重庆市将重点行业“防尘、防毒”专项整治作为重点来抓。并采取“四步工作法”开展整治:

一是摸底掌握现状。对于纳入专项整治的行业,在每个行业中选择3~5家不同规模的企业,多次组织专家对企业进行现场调研,摸清防尘防毒的重点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同行业及不同规模企业的解决之策。

二是着力打造观摩现场。2011年、2012年、2014年,重庆市分别选择了1家木质家具企业、机械制造企业、水泥制造企业作为专项整治示范观摩点进行重点打造,组织专家多次到现场进行监测、会诊,查问题,找原因,想对策。

比如,对水泥生产企业,他们提出了“两规范一控制”整治要求,即水泥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台账规范、劳务外包工管理规范、重点岗位粉尘浓度控制;针对水泥生产企业装袋和装车两个重点岗位,提出了“围、清、改、增、换”五字整治方针,即建围档、清积尘、改防护设施、增加除尘设备、更换包装袋;在水泥包装袋现行国家标准缺乏防尘技术参数的情况下,他们结合实际对编织类型的包装袋提出了“细线密织、密线缝边、覆膜加厚”的防尘要求。

三是组织观摩,面上推广。样板企业打造好后,组织区县监管人员及有关企业现场进行观摩学习。采取“三讲一看”的方式进行现场观摩和整治动员部署,即统一编制三个课件,一由省安全监管局讲整治任务、措施和要求;二请专家讲整治重点部位、方法和步骤;三请示范企业讲整治措施、过程、效果和体会;再现场观摩示范企业重点部位防尘防毒控制措施。

四是督导执法,加速提档。动员部署后,为防止整治工作不落实,市、区县两级均将重点整治企业纳入本年度重点督导和执法对象。对于整治较好典型企业,市安监局连续三年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给予适当支持,对整治进度缓慢的企业采取约谈、行政处罚等工作措施。

佛山

给企业建立职业卫生“身份证”

佛山市依托“智能安监”信息平台,建立了专门的职业卫生监管信息平台,为1万4 009家接触高危粉尘、有毒化学品、放射及劳动密集场所的重点监管企业建立了“身份证式”的职业卫生“一企一档”电子档案。同时,还开发了APP移动监管软件,适用于目前各类型号的移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为市、区、镇(街)540余名监管人员配备了移动终端。监管人员可以对企业的基本情况按照国家摸底调查表要求,编入职业卫生信息系统;还可通过移动终端,组织现场核查,对企业职业病危害治理、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人的处置等工作实现动态监管。

阿尔斯通武锅

持续改进 控制危害因素

阿尔斯通武汉锅炉有限公司通过开展一系列职业病防护设施改进项目,从本质上提高职业危害防护水平。

等离子切割机烟尘改造:等离子切割机是公司主要设备之一而且使用频繁,初期因未采用与设备厂家统一的除尘装置,导致切割时产生的烟尘不能得到有效吸收。公司成立攻关小组,累计投入4万元进行了改造,使设备烟尘回收达标。

料架噪声降低改造:之前此区域料架作业噪声高达90.5 dBA。通过在料架上加装导轨,减少管子落到料架时,管子与料架碰撞产生的噪声。通过改造,噪声成功地降到了78.9 dBA。

水性漆替代油性漆:在新建油漆厂房中,喷漆作业将以浸漆作业为主,并且用水性漆替代油性漆,虽然增加了30%的成本但减少了苯系化合物对员工的影响,同时,减少近55%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

电焊烟尘的治理:公司购买了33台移动式焊接烟尘净化器,对净化器使用不方便的工位配备了50套自动送风焊接面罩,局部控制重点区域电焊烟尘问题。

武钢大冶铁矿

新技术改善作业环境

武钢大冶铁矿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从源头上改良作业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职业危害。如:将原井下中深孔作业的风动台车改为液压台车,原井下出矿柴油铲改为新型电动铲,原地面破碎系统湿式除尘模式统一改为布袋除尘和电除尘,原选矿老球磨系统升级改造为新球磨系统等。与此同时,矿每年投资20余万元对井下通风系统进行技术升级和在线监测,委托专业机构定期评审,保证了系统运行正常。这些投入,有效降低了岗位粉尘、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强度。

青岛武船重工

注重承包商管理

中船重工集团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现有承包商51家,承包商员工约3500人,职业危害作业人员约2450人。公司严格执行承包商入厂资质审核管理制度,选择承包商着重考察其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健全、项目安全管理业绩、职业健康管理人员数量与素质。同时强化施工过程中对外包作业人员的安全监管,严格督促落实劳防用品的配备,监督岗前、岗中和离岗职业健康体检,加强与体检机构的合作,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大数据库,对员工健康状况实现有效的溯源和追踪。

大庆石化公司

完善应急 有备无患

中石油大庆石化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基础扎实,近年来注重完善应急救援预案,配齐应急储备物资,常态化应急救援演练。在可能泄漏气体的作业场所设置了气体检测报警器,在各装置泵房设置了全面机械通风,根据生产工艺及原料情况,在相关泵房设置了事故风机,事故风机通风不小于12次/h的换气要求;在部分原料、酸碱等有害介质的设备和泵房附近配备了专用的喷淋洗眼器。各车间事故柜中配备了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各种滤毒盒、防尘面具、护目镜、防酸服、防化服等应急防护用品;建立了公司气防站和急救站,将大庆市第五医院作为定点合作应急救援医院,确保事故状态下及时启动预案,实施有效救援。 编辑 海 岩

上一篇:面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MOOC教学模式研究 下一篇:3平米的小店靠什么一年赚3亿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