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创建中俄合作示范城市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10 01:58:02

哈尔滨市创建中俄合作示范城市对策研究

摘要:将哈尔滨市建设成中俄全面合作示范城市,是实施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集中体现。哈尔滨市已具备成为这种示范城市的基础条件,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在以下几方面着力打造:对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对俄科技合作研发基地、对俄旅游集散中心、对俄劳务培训基地和输出平台以及对俄金融合作、信息服务、文化交流合作中心。

关键词:哈尔滨市;俄罗斯;对外开放

中图分类号:F125.5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3)03-0053-06

哈尔滨市政府提出要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在黑龙江省“沿边开放”战略中发挥作用,打造对俄开放枢纽,争创中俄合作示范城市。为此,要充分发挥哈尔滨市对俄合作的地缘区位优势、科技实力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把哈尔滨市打造成对俄开放合作的交通物流枢纽、商贸流通基地、出口深加工生产基地、科技开发创新高地、人文信息交流平台,在全国对俄全面合作中起带头示范作用。

一、将哈尔滨建设成中俄全面合作示范城市的基础条件

中国与俄罗斯互为最大邻邦,两国间具有4300余公里的共同边界。加强中俄地区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实两国务实合作内容、提升中俄全面合作整体水平、实现经济互补和地区共同繁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与俄罗斯开展全面合作最富优势的哈尔滨市,已经被历史性地推到了中俄两国间全面合作的前沿。

(一)区位优势无可替代,城市发展举足轻重

作为省会城市,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物流中心。从地理方位看,黑龙江省有15个对俄边境口岸,哈尔滨是这些口岸的中心。犹如一棵大树,15个口岸是“树的分枝”,哈尔滨则是“树干”,为这些口岸提供有力支撑和多元化供给。哈尔滨市人口占全省的1/4,GDP占全省的35%,科技资源占全省的70%,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哈尔滨市工业产品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成为推动该市工业快速发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形成了以机电、装备制造、医药产品为主,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和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体系,已经成为对俄罗斯经贸科技合作中无可替代的中心城市。

(二)对俄科技合作已形成规模,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

哈尔滨市是全国开展对俄科技合作比较早的城市之一,目前已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以及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科技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基础。近年来,正在建设的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已经把对俄科技合作作为科技创新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元素,科技创新城的发展远景是以对俄科技合作的大项目为支撑,特别是用对俄高尖端支柱型合作项目做支撑,在引进高端技术和关键技术方面,把俄罗斯作为首选国家。同时,把科技创新城建设成为部级对俄科技研发中心和中俄科技创新平台。

(三)黑龙江省的经济核心,全方位的立体交通物流枢纽

哈尔滨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是黑龙江省的省会和重要的经济核心。有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等产业为主体的规模最大的现代工业体系,是黑龙江省和我国东北地区的流通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教育中心、信息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等,已成为推动中俄全面合作的巨大“引擎”。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及东北亚区域的立体交通枢纽,是俄罗斯、东欧、东北亚各国及北美国家进人中国的重要门户和集散中心,以哈尔滨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干线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像一幅巨大的“扇面”伸向黑龙江省15个边境口岸,并与俄罗斯境内西伯利亚大铁路和公路网相连。哈尔滨航空港是中国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空中交通枢纽,可办理110多个国家的客货联运业务;开通国际、国内航线82条,通航城市53个。其中,开通对俄航线5条,年进出口货物1000余吨,年出入境人数15万人次。

(四)独特的欧陆城市文化,高质量的人文地理环境

在哈尔滨的城市发展历史进程中,以俄罗斯文化为主体的欧陆文化深深地融入哈尔滨的城市文化之中,使哈尔滨成为我国最具有俄罗斯风情的特大城市。哈尔滨这座城市在俄罗斯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也是国内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城市文化优势和文化资本,是哈尔滨在中俄全面合作中再次承担关键角色的重要基础。

哈尔滨同俄罗斯的全面合作,已经由过去的低档次合作向高端技术型合作迈进,对俄服务贸易也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哈尔滨市着眼于技术密集型服务市场的开发,在旅游、运输、建筑安装等传统服务贸易领域和软件、信息服务外包、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特许专利出口、文化产品出口等新兴服务贸易方面都加大了发展力度,形成全方位服务产业发展体系。

长期的历史交往和文化交流,给哈尔滨市的地域文化打上了深深的俄罗斯文化印记,成为我国对俄人文交流最为广泛深入的地区。哈尔滨市与俄罗斯开展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已扩展到文化、艺术、卫生、医疗、体育、教育、科技、旅游观光等各个领域,每年接待俄罗斯交流合作与旅游观光的客人达100余万人次。

(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区域中心综合作用突出

在黑龙江省建设“经济区”和“十大工程”进程中,哈尔滨市进一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在投资规模、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方面取得新突破。完善了支撑“坚定实施新战略、奋力实现哈尔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城市路网体系,推进了哈大、哈齐、哈牡城际高速铁路建设,加快了机场扩建及松花江水运航道、港口建设,推进了哈西客站等重大交通枢纽工程建设。哈尔滨市区轨道交通建设进展顺利,哈尔滨内陆港建设提速,区域中心综合作用也在进一步加强,产业基础成为中心城市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和经济发展的有力基石。上述举措为哈尔滨市创建对俄全面合作示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哈尔滨成为中俄全面合作示范城市的主要内容

“打造对俄开放枢纽,创建中俄全面合作示范城市”是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构想、战略决策和实施行动。哈尔滨市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最具成为中俄全面合作示范城市的条件,同时,在对俄全面合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也将为全国其他城市开展对俄合作提供示范。

(一)哈尔滨成为中俄合作示范城市的定位

哈尔滨市以重点建设北国水城、工业大城、科技新城、文化名城和商贸都城的城市总体定位为主线,以“寒地国际性城市”、“欧亚大陆桥枢纽与北美国际物流航空枢纽”、“东北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特色定位为基础,展开创建活动。

1 对俄开放先导区。要以扩大对俄经贸合作、国际经贸大通道、对俄贸易加工区及现代物流等各类产业园区为依托,确立哈尔滨市在打造中俄全面合作示范城市进程中的开放先导中心城市的定位。

2 中俄合作示范城市。要以城市建设大提速、城市空间不断扩展、城市辐射和枢纽作用不断完善为依托,确立哈尔滨市在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格局中的中俄全面合作示范城市的定位。

3 发挥龙头示范作用。要以在全省城市化格局中的核心地位、产业发展中的支柱优势、对外开放中的引领作用为依托,确立哈尔滨市在建设中俄全面合作示范城市进程中发挥龙头示范作用的定位。

(二)哈尔滨市政府与俄地方政府间拥有最密切的合作机制

地方政府间保持最密切的合作机制,是中俄开展全面合作的重要保证。随着同俄罗斯地方城市交往与合作的日益广泛和深入,哈尔滨市与俄罗斯各毗邻州、市相继建立起密切的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目前,哈尔滨市政府已与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州、赤塔州、犹太自治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叶卡捷琳堡市、新西伯利亚市等地政府每年举行定期会晤,协商合作机遇,解决合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以建设中俄全面合作示范城市为目标,大力加强对俄经贸合作

1 实现对俄贸易战略升级。为提高哈尔滨市地方产品企业在俄罗斯市场的地位和信誉,应尽快改变对俄经贸合作低层次格局,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不断优化对俄贸易结构,鼓励附加价值高、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机电产品、特别是本地产品出口,使哈尔滨市成为我国当之无愧的对俄经贸合作的基地和平台。

2 建设对俄生产加工基地。认真研究俄罗斯市场需求,进一步调整对俄出口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大力吸引国内企业投资哈尔滨,建设对俄出口加工基地。以进口俄木材为原料,建设精深加工和循环利用产业基地;以扩大地产品出口为目标,建设轻工、纺织、食品、建材、机械、电子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以绿色、有机食品为主打目标,建设大米、果蔬、畜禽等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等。

3 加强对俄环保合作。环保合作是中俄两国全面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两国在保护和改善环境、共同防止跨界水体污染、合理和节约利用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合作日趋紧密,哈尔滨市在其中应肩负更为重要的责任,发挥更大职责,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

4 设立中俄高峰合作论坛。以哈尔滨为基地,建立中俄两国国家间合作与地方区域合作的高峰合作论坛(包括投资、旅游、城市合作等专题性合作论坛),由双方部级领导人主持,定期召开会议,探讨加强两国合作的理论和实践方式。

5 创办中俄区域合作博览会。在办好哈洽会的同时,创办中俄两国区域合作博览会,为双方搭建一个友好交流、促进经贸和多领域合作的重要平台。中俄双方国家领导人、部长级官员、各地方政府负责人、商会会长、企业家等各界人士都可利用这个平台,深入开展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俄两国区域合作与发展。

三、把哈尔滨建设成中俄全面合作示范城市面临的几个问题

(一)大中型企业参与对俄经贸合作的动力不足

哈尔滨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国有大中型企业集中,存在着影响体制转换和机制创新的后遗症,市场发育不够完善,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企业作为主体参与对俄经贸合作的市场竞争和项目运作,使哈尔滨市多年来对俄经贸合作规模小、额度少,实力弱。由于没有大中型企业的引领,对俄经贸企业相对分散,不能形成合力,发展后劲不足。民营企业成为对俄经贸合作的主力军,约占对俄贸易企业的50%以上,排名靠前的大多是从事运输和业务的外贸企业。

(二)对俄进出口商品结构亟待调整

从多年哈尔滨市出口俄罗斯的商品看,服装、纺织品和鞋类等传统商品增长较快,出口额已经占对俄贸易出口总额70%以上。然而,哈尔滨市对俄罗斯出口的轻工产品大多产自国内南方和东南沿海轻工业发达的地区,地产品出口俄罗斯的比重仅占全部对俄出口产品的20%左右。从进口的商品看,原木、纸浆等商品的进口额占全市对俄贸易进口额的50%以上。这种单一的进口商品结构,使哈尔滨市对俄罗斯市场的依赖性过强。近年来,以旅游购物为主要形式的对俄服务贸易增长较快,占哈尔滨市对俄贸易总额的3.1%。而最具合作潜力的对俄加工贸易却不足1%。没有真正形成产业链条,其产业群体优势没有发挥出来,生产能力和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哈尔滨市对俄贸易的需求。

(三)对俄经贸合作市场延伸不够,营销网络缺失

哈尔滨市对俄经贸合作主要集中在远东及外贝加尔地区,渗透到俄罗斯腹地的企业很少。2011年哈尔滨市对俄远东地区出口占对俄出口总额的60%左右,出口莫斯科的占20%,其他地区仅占整个对俄出口额的1/5。

(四)对俄经贸合作思路、举措不新,开放环境优化不够

哈尔滨市对俄经贸合作与我国南方发达地区相比,普遍存在着招商引资思路陈旧,产业项目运作举措雷同,交流策略方法不多,投资合作力度不够等问题,从而形成工作努力,进展缓慢等事倍功半的情况。虽然同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条件相似,但哈尔滨市招商企业数量和质量同其他省市相比差异却很大。哈洽会签约数量大、履约率小等现象,已成为对俄经贸合作中的顽疾。创新思路、丰富举措,是哈尔滨市今后必须努力的方向。

(五)精尖人才信息储备不多,企业竞争意识不强

哈尔滨市在精尖人才储备和利用上,还存在跨国经营复合型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短缺问题,这已成为制约企业大力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瓶颈”。由于信息储备有限,权威信息渠道不畅,加之缺少积极主动的信息采集意识,很多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开发,信息的一条龙服务机制还有待完善。

四、哈尔滨市建设中俄全面合作示范城市的对策建议

打造对俄开放枢纽,把哈尔滨建设成中俄全面合作示范城市,首先要在政策制定、制度设计、机制建设、合作方式等方面大胆突破、勇于创新。其次要集中力量发展优势和重点产业,打造具有特色资源、特有技术和独具优势的外向型大企业、大集团、大品牌,构建对俄经贸合作的新格局。

(一)要将哈尔滨建设成对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示范城市

1 尽快实现对俄贸易的战略升级。进一步加大对俄经贸合作,密切哈尔滨市与俄罗斯友好城市之间的贸易合作。着力解决制约发展对俄经贸合作的资金“瓶颈”,改善对俄出口企业融资信贷条件,重点扶持原木、化肥、合成橡胶、初级塑料、钢材等资源性商品进口,提高地方产品和企业在俄罗斯市场的地位和信誉。同时,尽快改变对俄低层次贸易格局,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推动对俄正规化贸易和投资合作的快速发展。鼓励附加价值高、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地产品出口,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及绿色、低碳、环保型产品出口。重点打造优质品牌和地产特色,吸引国内各大中型企业加入对俄贸易的行列,使哈尔滨市成为当之无愧的中俄全面合作的示范城市。

2 积极申请保税园区,推进建设对俄生产加工基地

积极申请国家批准在哈尔滨设立综合保税区或保税物流园区,创造条件使国家在哈尔滨建设保税区或对俄出口加工区,夯实哈尔滨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哈尔滨市建设成生态安全、物流畅通、商贸繁荣的中俄全面合作示范区。充分利用哈尔滨市的产业、技术和其他要素资源优势,大力吸引国内企业投资哈尔滨,建设对俄出口加工基地;以进口俄罗斯木材为原料,建设精深加工和循环利用产业基地;以扩大地产品出口为目标,建设轻工、纺织、食品、建材、机械、电子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以绿色、有机食品为特色,建设大米、果蔬、畜禽等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实施品牌战略为重点,建设技术创新和深度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自主营销渠道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生产加工企业;以信息、科技、金融等方面的良好发展为平台,吸引国内、港台地区及国际大公司、大企业人驻哈尔滨,共同建设对俄罗斯地方企业投资开发合作基地,让哈尔滨真正成为中俄全面合作的示范城市。

(二)要将哈尔滨打造成中国最大的对俄科技合作研发基地示范城市

哈尔滨市开展对俄科技合作有悠久的历史,并已有相当规模,在全国的对俄科技合作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省、市政府对开展对俄科技交流与合作给予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目前,已建有哈尔滨国际科技城、黑龙江省科学院对俄工业科技合作中心、省农科院对俄农业科技中心、哈工大八达集团国家中俄科技合作产业化中心等。要充分发挥这些对俄科技合作载体和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做好对俄科技成果和智力的引进工作,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建议设立对俄科技合作风险基金,专门用来资助引进俄科技成果的评估与中试,支持引进俄罗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把哈尔滨打造成对俄科技合作示范城市。

(三)要将哈尔滨打造成中国最具特色的对俄旅游集散型示范城市

哈尔滨市具有发展对俄旅游合作的先天优势,开展对俄旅游合作应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王牌,以哈尔滨为中心,打造我国最具特色的对俄旅游基地,打造以俄罗斯东部和中国内地为主要目标地的中俄旅游集散中心。哈尔滨市要进一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接待服务质量,着力打造对俄旅游知名品牌和特色旅游线路。以冰雪文化娱乐游和俄罗斯文化风情游等旅游精品吸引中俄两国游客来哈尔滨旅游,不断营造和扩大对俄旅游市场。要积极协助并参与在中俄两国举行的国际旅游展和在双方毗邻地区城市举行的国际旅游论坛,共同促进中俄两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把哈尔滨打造成对俄旅游合作示范城市。

(四)要把哈尔滨打造成中国最大的对俄劳务培训基地和输出平台示范城市

建立以哈尔滨为中心、全国各城市积极参与的对俄劳务培训机构和网络,努力打造面向全国最大的对俄劳务培训基地和输出平台。应将大力培养高素质对俄劳务人员、创立独具特色的劳务品牌作为目标,一方面加强对劳务人员的专业劳动技能培训;另一方面要使他们了解俄罗斯的国情、风俗和习惯,并掌握简单实用的俄语。逐步做到劳务人员持证上岗,有效提高对俄劳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议积极与俄方相关地区和部门合作,共同开设中俄劳务合作信息网站,创建面向两国市场和企业的对俄劳务输出平台,使双方企业和有关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劳务供求信息,把哈尔滨打造成对俄劳务合作示范城市。

(五)要积极推进中俄两国货币自由结算,把哈尔滨打造成对俄金融合作示范城市

金融合作是扩大两国经贸合作的必要支撑。哈尔滨市是对俄经贸活动最活跃的城市之一,理应在中俄两国金融合作领域成为先行者。目前,我国和俄罗斯银行已在对方设立了代表处,开展货币兑换、汇款、储蓄、结算等业务,为中俄贸易和投资提供金融服务。要积极推进中俄贸易本币结算,中俄双方商业银行同时开立卢布和人民币双币种结算帐户,使资金清算直接通过本币进行,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本币结算。随着两国非贸易结算量的增加,可将边境旅游团费、劳务费、贸易从属费用等结算纳入银行本币结算协定范畴,完善本币结算功能。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分散和降低本币结算中的汇率风险,切实推动双方银行本币结算业务的发展,把哈尔滨打造成对俄金融合作示范城市。

(六)要大力发展对俄智力型跨国中介服务合作,把哈尔滨打造成中国最大的对俄信息服务示范城市

随着中俄关系的深入发展及双边合作的不断加强,市场对跨国中介服务需求在迅速增长。鉴于哈尔滨市在中俄全面合作中所处的地位,应把大力发展对俄智力型跨国中介服务合作、打造中国最大的对俄信息服务平台作为目标。为此,要根据中俄两国各类市场主体对经贸项目、区域市场、投资方案、运营方法、人力资源、专业队伍的不同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建立和完善各种形式的中介机构,建立对俄跨国中介服务机构的完整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向中俄双方以及国内外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各种专业性中介服务。努力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业务联系,尤其应与俄罗斯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机构、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投资咨询顾问公司等建立广泛业务联系,进一步拓展对俄信息与中介服务的领域和深度,不断提高中俄智力型跨国中介服务合作水平。哈尔滨市政府应对中介服务行业进行相应立法,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通过培养、引进、招聘和组织中介高端人才,形成合乎国际标准、具有执业资质和具备跨国工作能力的人才队伍,促进智力型跨国中介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哈尔滨打造成对俄信息中介咨询服务示范城市。

(七)要加强对俄人文合作,把哈尔滨打造成中国最大的对俄文化交流合作示范城市

中俄两国在文化、艺术、教育、体育、卫生等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中俄全面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尔滨在中俄(苏)人文交流与合作的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更应该在新时期的中俄人文合作方面成为示范城市。

1 在哈尔滨设立中俄人文合作的常态化机构。哈尔滨市应该积极推动中俄人文合作常态化机制,并力争将中俄人文合作常设机构设在哈尔滨,使其成为中俄两国全面合作常设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该机构的任务包括协调中俄双方签订人文各领域的合作协定,制定长期和年度的交流合作计划,具体组织推进地区层面的人文合作与交流活动顺利展开等。

2 加强文化艺术合作与交流。哈尔滨市应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相应城市对等或轮流举办各种国际文化节、电影周、画展、摄影展等文化艺术活动。在中俄艺术院团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合作演出和创作电影、电视剧、舞台剧、歌舞剧等。组织开展两国学生文艺团体互访、交流、演出等活动,双方应积极开展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馆际交流与合作。

3 加强教育合作与交流。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教育管理部门共同筹备并签署教育领域的合作协定。支持黑龙江大学等中方高校与俄罗斯远东大学等俄方高校加强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鼓励中俄双方高校联合办学。建立联合实验室,进行科研项目合作;互派访问学者,加强各学科人员的学术交流;开辟学生交流渠道,互办夏令营活动等。支持远东国立大学、阿穆尔国立大学和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孔子学院的办学,并与俄方联合组织国际文化、历史和人文教育活动。

4 加强卫生合作与交流。深化卫生领域合作,共同组织有关卫生、保健、医药方面的国际研讨会,就保护人口健康问题开展联合研究。中方鼓励在中医药领域开展对俄合作,在条件成熟时组建中俄友好合作医院。

5 加强体育合作与交流。推进哈尔滨市与俄罗斯在体育尤其是冰雪运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支持双方体育界联合开展教学、科研、训练和联谊活动,共同举办国际友好体育赛事,促进多层次的体育交流,把哈尔滨市打造成中国最大的对俄文化交流合作示范城市。

上一篇:名家藏品亮相轻工展 复古现代相交融 下一篇:放飞少儿出版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