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区域经济优势分析

时间:2022-07-10 01:08:57

河北区域经济优势分析

提要 本文以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通过一定的产业优势分析指标,分析河北产业结构的主要现状和存在问题,从而提出河北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一、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理论

要研究区域经济比较优势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到底什么是区域经济比较优势。关于这方面研究的学术文章很多,不同的人对其内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通常所讲的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的内涵有如下几种:

1、生产特定产品的低成本优势: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或绝对优势理论。斯密认为,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国家都有利。这里讲的某国(或地区)的比较优势,实质上就是指某国(或地区)生产某种产品的低成本优势。

2、生产特定产品获得的投入产出最大化优势: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该理论认为,两种产品的绝对成本均较高的国家或地区仍可以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而且还隐含了该理论有关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的涵义,即某一国家或地区在两种产品均具有绝对优势或均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情况下,不是两种产品都生产或都不生产,而是选择其中一种生产,其依据是投入产出的最大化。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此理论所揭示的比较优势则是投入产出最大化优势。当然,这种投入产出的最大化是通过分工与贸易获取的。

3、发展某类产业所具有的生产要素优势: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国家(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不同,若不考虑需求因素影响,每个国家或地区利用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将处于有利地位。由此可见,俄林理论所表达的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的实质是发展某类产业所具有的生产要素优势。

4、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优势。从一个地区的总体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上把握,通过建立反映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指标体系,来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关于区域竞争力,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可以说是这种评价区域综合经济实力优势的典型代表。

上面列举了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的四种内涵,不管哪一种,都有其可取的一面,同时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特定场合的适用性。第一种、第二种内涵,在研究较小区域的比较优势或两个不同区域中的企业比较优势时,可能会有较好的效果。因为这两种理论的提出当时从理论研究的需要出发就是把一个具有区域差异的国家抽象成一个点来考虑问题的。第三种、第四种内涵,主要是用于研究较大区域范围。当然,在具体确定和研究各类区域的比较优势时,最好是将上述有关比较优势的内涵综合起来,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二、河北整体产业区域优势分析

(一)产业优势分析的指标体系。在河北整体产业区域优势分析中所涉及的几项指标简述如下:

1、区域产业比重=区域某产业增加值/区域GDP。如果该值较大,说明一定区域某产业在当前整体经济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如果该值较小,说明该产业在当前整体经济中处于较次要的地位。

2、区域产业GDP增长率弹性系数=一定区域某产业GDP增长率/区域GDP增长率。如果该系数大于1,则说明一定区域某产业在该区域中具有较好的发展态势,系数值越大、越具有发展优势。相反,如果该系数小于1,则说明该区域该产业发展态势欠佳,系数越小,越不具备发展优势。

3、区域某产业劳动生产率=某产业的国民收入/某产业的劳动力。如果该值较大,说明一定区域某产业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如果该值较小,说明该产业经济效益欠佳。

(二)河北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1、从河北内部分产业分析。九十年代以后工业居于主导地位,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后是农业,呈现出“二、三、一”型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传统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新兴第三产业比重比较低。(表1)

从增长速度上看,工业和第三产业增长较快,农业增长缓慢,产业结构在向高级阶段转化。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传统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较快;房地产业发展态势有所回落;金融保险业等新兴第三产业增长不快。这说明河北的产业结构高级化速度并不是很快。(表2)

从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看,农业的从业人员最多,劳动生产率最低,从业人员有下降的趋势;工业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较高,从业人员逐渐增多,但趋势不是很明显。这说明河北的整体劳动生产率是比较低的。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与高科技有关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不高,说明河北在科技兴省和科技成果转换方面尚需努力。(表3)

2、河北与周边地区分产业比较分析。以各产业在GDP中的地位为标准,河北的农业和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与山东基本持平,但其产值与山东相比却有较大差距。河北的第三产业GDP比重中绝大多数行业均处于中间位置,房地产业与新兴第三产业等行业甚至处于偏下的位置。所以,河北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积极扶持第三产业的发展。(表4)

三、河北整体产业结构调整策略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河北的产业调整应逐步打破现有以第二产业为中心的格局,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打破第二产业为中心的格局并不是不发展它,而是努力使第三产业更快速的发展。为了巩固工业的优势地位,就必须尽量引入高科技,提高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在现有优势产业中,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工业和农业,还是以第一与第二产业为主,这说明河北目前传统产业还是占有绝对优势,这也更迫切的要求必须加快传统产业与高科技的结合速度。对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未来若干年内,应在巩固现存优势产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具有潜在优势的新兴第三产业。在未来第三产业发展中,金融保险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等将处于优先发展地位,其中对呈现出发展颓势但有着较高生产率和GDP的金融保险业要积极扭转不利局面。

综上所述,在新世纪,河北产业调整的方向是重点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第一与第二产业的现有优势。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格局是:巩固提升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重点培育和发展金融保险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使产业结构向高级阶段转化。■

上一篇:企业EPR实施分析与企业流程重组 下一篇:服务业需求波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