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联网发展前景看好

时间:2022-07-09 09:31:55

北京物联网发展前景看好

“十二五”规矩中,物联网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到快速的发展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是指把所用物品利用射频识别(RFID)和条码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2009年8月温总理到无锡视察以来,物联网成为国内最热议的话题之一,“十二五”规划中,物联网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到快速的发展。

北京发展物联网优势明显

北京在物联网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核心技术研发、传感器、网络控制、云计算和行业应用以及产业联盟协同创新方面拥有较好基础。拥有一批传感器研发与芯片设计方面的领军机构,如中科院微电子所、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同方微电子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网络传输环节,支持物联网进行海量地址互联和云计算的IPv6网络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神州数码和清华赛尔网络的下一代互联网传输设备及系统网络、大唐电信的TD-SCDMA无线通信系统、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的智能家庭网络系统以及中星微电子、天地互连等公司的视频监控芯片及系统等均可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在数据计算与处理领域,有联想集团、曙光信息公司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四方继保、和利时等公司的自动控制、智能电网解决方案,百度。搜狐、新浪等的框计算、云计算及互联网服务平台等。另外,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天地互连、中国网通、大用软件公司、搜狐、清华赛尔网络、航天信息股份等公司成功将视频监控、智能交通、RFID追溯食品管理等项目应用于北京奥运会服务,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并逐步形成了一个产业链。

可见,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业和领域之中,将整体提升产业发展动力,提升城市管理能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为传统行业注入新鲜活力,物联网将提供全新的社会公共服务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我市应抓住物联网发展契机,加快产业规划,将物联网作为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手段。北京在物联网发展上,具有丰富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具有较为广泛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城市应急管理、智能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更显优势。北京应进一步加强核心技术研究,促进上下游衔接,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我国物联网发展仍显薄弱

物联网产业链在我国乃至世界均处于起步阶段。物联网是由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正式提出的,2009年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给物联网带来更多的想象。按照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概念形成到规模产业化发展大约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有研究机构预计,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目前,国内的厂商只是实现了部分小范围的应用,物联网产业尚处于发展导入期。

全球物联网技术标准体系尚未形成。物联网技术融合性强、产业链复杂、应用领域广泛,其关键的应用技术有RFID技术、传感技术、纳米技术和智能嵌入技术,目前来看,世界范围内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出台,制约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技术标准的缺失将大大制约技术的发展和产品的规模化应用,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将成为发展物联网产业的首要的先决条件。

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缺失。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物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驱动力。目前,我国在通信和系统设备领域都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但是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仍然较低,特别是在芯片IC领域,目前国内无线传感网络的射频IC和传感器IC几乎100%都是国外产品,在RFID底层专利上也受制于人。中国专利多以实用新型为主,发明型专利数量较少。而国外企业与组织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发明专利授权量远高于国内。

物联网商业模式缺乏,大规模商用还显遥远。从架构上讲,物联网分为感知、网络,应用三个层面,在每一个层面上,都可以提供多种技术选择。虽然物联网市场前景广阔,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没有出现稳定和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另外,还存在着关键设备的制造成本高、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使得物联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显遥远。

从战略上抓住北京物联网发展机遇

鉴于我市在物联网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我们认为,北京应从战略上抓住物联网发展的重大机遇,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策先行、技术主导;需求驱动、应用至上”的原则,大力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我市物联网发展战略。认真调研,合理规划,加强整体布局与顶层设计,确定我市物联网发展目标和战略步骤,以及切实可行的政策与措施。积极营造环境。形成政府引导,产业链相关企业、行业用户积极参与,共同推动物联网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是关注标准,大力度支持物联网关键领域技术研发。目前国际成立了物联网标准研究组,我国成为四大发起国和主导国之一,北京要发挥在基础研发领域的技术优势,支持本地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的制定,找准发展定位,突破关键技术。积极鼓励相关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在芯片设计、无线通信,物联网与TD

SCDMA技术结合,IPv6、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等关键技术领域寻找切入点,逐步形成核心产业。

三是培育市场,抢占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目前北京已成立了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力图打造中国物联网产业中心,一些科研机构和部分企业也开始进行市场研究和产品转型。要抢抓机遇,积极引导,持续培育,确针对性扶持物联网技术和专利的研发,积极探索产学研联盟新模式,加速推进我市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引导各类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物联网产业,引导物联网企业快速反应,研发出更多更好的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抢占制高点。

四是大胆创新,扎实推进重点应用领域的重大专项。北京已启动首批物联网示范工程,涉及10个领域22个项目。建、义进一步有计划,分步骤、有持续性地实施“感知北京”行动计划,做深、做透、做实重大专项,选择市场成熟度高、技术相对成熟、应用前景广阔、有代表性的重点领域,加大政府扶持和推动力度,逐步形成规模化应用,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实施战略转型,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倾斜,促进物联网产业链整合,形成聚集效应,增强产业竞争力。

(作者单位:北京市发展改革委)

链接:北京物联网大事记

2010年1月,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就物联网产业发展到中关村调研。他强调,要整合首都信息化基础资源,发展与现有信息系统兼容的物联网技术,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推动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和首都经济可持续发展。

2009年11月,由40多家企业和机构组建了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计划未来3年推动建设10-12项标志性示范应用工程,培育810家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集成应用解决方案,获得国家或行业标准5项以上,使中关村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中心。

2009年12月在工信部,北京市经信委等部门联合主办的“2009信息城市高层论坛”上,提出北京将启动物联网五年规划,着力打造世界级城市。初步目标计划。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北京市物联网产业规划基本成型,产业链和产业群初步形成。预计到2012年,建成首个物联网应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物联网信息交换平台、传感信息网络平台、超级计算中心和云计算中心等共性基础支撑平台。

2010年2月5日,市经信委、中关村管委会联合“感知北京”首批示范工程项目,囊括了城市应急,智能城市管理、智能交通、智能社区和家庭等10大领域,共22个项目。

上一篇:网络团购改变零售业格局 下一篇:供应链融资让银企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