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清镇龙窝苗族女性服饰研究

时间:2022-07-09 08:14:11

贵州清镇龙窝苗族女性服饰研究

[摘 要]贵州省清镇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级市,龙窝苗族(又叫四印苗)是这里的常住居民,分布在麦格苗族布依族乡和站街镇,龙窝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服饰十分华美以女性尤为突出。本文以清镇市居住的龙窝苗族女性服饰作为研究,追溯了清镇龙窝苗族服饰来源、蕴含文化,对便装、盛装、中老年妇女服饰分别作了描述,还有服饰变迁进行研究。

[关键词]龙窝苗族;四印苗族;苗族服饰

贵州省清镇市是一个有50万人口的多民族聚居的县级市,其面积为1495平方公里,位于贵州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清镇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适合人长期居住。红枫湖、百花湖也坐落于清镇,山湖环绕、依山傍水,所以有3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于此。其中龙窝苗族也是居住在这块宝地上的古老民族。

清镇市的龙窝苗族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猫跳河河畔和宝塔山脚下,龙窝苗族又叫做四印苗,顾名思义就是服饰上绣有四枚有民族意义的大印图案,关于“四印”苗族名字的由来,《清镇苗族》[1]一书是这样记载的:“四印苗族在迁徙过程中,为躲避追兵、让族人能够繁衍生存,先民将代表种族荣誉与地位的四尊大印‘印’在族人妇女的服饰上后,与随身所带的文书一起烧毁。四印苗族被誉为‘把史书穿在身上的民族’”。

龙窝苗族女性的服装不但古老隽永而且精致华美,刺绣图案精细缜密,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便装:因为龙窝苗族女性经常耕地、劳作,所以平时穿戴较为朴素而轻便,头部一般用头帕围头缠绕,成圈状,将发髻束于中间;上衣通常有黑、紫、蓝、红色,为右衽式,用布扣固定,向上两扣,向右六至七扣;衣服上绣有条状图案,领口和袖口叶修有精美图案。下装为九道主体花纹的蜡染百褶裙,以黑、白、蓝三色为主,上部分即靠近腰部的部分主要为黑色,下部分为黑白条,黑色较细,白色较宽。《清镇苗族》记载:“九道主体花纹既表明为‘九黎’部落的后裔,又寓意迁徙途中趟过的数不尽的高山、河流。”裤子多为黑色或藏青色布裤,妇女们常用红绳绑住裤腿,使它们贴服于小腿,这样行动方便,便于劳作。

盛装:龙窝苗族女性的服饰绚丽多彩,蕴含绚烂的文化。头戴圆摇曳形帽子发髻盘于帽内,帽子上镶嵌有红、白、黄、绿等鲜艳的珠子镶嵌在帽壁上,帽子的底沿上还坠有一圈珠帘,叮铃摇曳,绣有大大小小的几何纹饰。

最有特色的大概就是她们的衣服了,和其他大多数苗族一样,衣服主是黑色或黑蓝色底,象征着她们民族特征的“大印”就在这华服上体现,首先胸前绣的是主印,为方方正正的几何图案,两袖的下半部分和后背分别一枚印,图案比前胸的“大印”稍显简单,衣服的翻领上依然。所有衣服的图案都是人工一针针绣上去的,针脚缜密细致,没有一点歪斜和瑕疵,用手踮起衣服可以感到它的厚重感。盛装的下半部分依然是九道主体花纹的蜡染百褶裙。脚多着深红色布鞋,也有黑色布鞋,黑色布鞋穿的时间较多,既在劳作时穿着,也在盛装时穿。

关于龙窝苗族的女性服饰的变迁过程,笔者走访了许多龙窝苗族的老年女性,卖个苗族布依族乡的一位四印苗族老年妇女回忆,在70年代以前,龙窝苗族妇女都基本穿粗布便装,并非家家户户都能够缝制得起盛装,因为那么多盛装制作材料并非所有家庭都够负担得起。而能够负担得起的家庭,缝制出来的也未必缝制得像今天我们看到的这般华美,因为当时的材料也十分有限。所以十分富裕的家庭才能购置很好的针线去缝制精美的盛装。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四服印苗的缝制工艺,基本所有的苗族妇女都会。当笔者问到过去的苗服制作工艺和今天的制作工艺有什么不同,她说,过去她们的帽檐的珠帘是几乎没有的,有的也是银珠帘和一些稀有金属珠帘,但是后来塑料的普及,大家塑料珠帘代替了,而一些镶现代塑料金边的线也是后来才有的,而过去只有最富裕的家庭才能镶得上真的金边和银珠帘。但是苗族的许多传统工艺,比如复杂的绣花工艺等等都是和今天保留下来的一致。

像这样的一件做工复杂的华服,需要苗族妇女花费很多时间去精心缝制,母亲都会把她们的毕生所学教予女儿,许多缝制技巧工艺都是世世代代口口相传,几乎所有龙窝苗族女性都会掌握她们服饰的制作工艺,也就从龙窝苗族女性的服饰中感受到这个民族妇女的质朴、勤劳、智慧和坚韧。

参考文献:

[1]吴筑蓉.清镇苗族[M].清镇市苗学委员会.2014

作者简介:李尚阳 西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性别:女 民族:土家 籍贯:贵州 学历:大学本科 工作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研究方向:历史学。

上一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精神的传承 下一篇:浅析冀南民间“奶奶”民俗信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