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语文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时间:2022-07-09 07:59:56

拓展阅读——语文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中来,进行拓展阅读是十分必要的。

而所谓拓展阅读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搜寻更多的资料加以整理阅读,使学生形成更全面的认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因此拓展阅读要立足文本,变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一、同一人物的拓展阅读

诸葛亮早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学习陈寿的《隆中对》和诸葛亮的《出师表》时,学生已了解了诸葛亮“未出茅庐天下三分”的卓越才能和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怎样让学生从更多角度全面了解诸葛亮,笔者设计“千秋诸葛我评说”这一话题,让学生从课外阅读入手,搜集有关他的事迹、传说、俗语等,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精彩的展示。学生侃侃而谈,可谓精彩纷呈。

为了加深学生对史书与文学作品的区别。笔者利用阅读课,选择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第二十六集《回马荐诸葛》和二十七集《三顾茅庐》让学生们观看。暗淡的刀光剑影重现光彩,远去的鼓角铮鸣再次回响,英雄的音容笑貌在眼前飞扬,这些文学作品中的描写与史书中的记载究竟有多大差异,激发学生会怀着探索的兴趣再读文本,其效果必然远胜于一开始就苦读文本。

二、同一文体的拓展阅读

学习《词五首》时,首先拓展阅读词的发展史以及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寻找婉约与豪放的联系区别。先给予学生一个知识的框架,然后再结合不同的词作加以引导,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走进生活,丰富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初步学会赏析诗词,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和情感熏陶。结合教师的精讲点拨,拓展阅读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经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此外,教师在今后诗歌教学中还应注重引导学生从方法入手赏析诗歌——从整体到局部,从情感体验到写作方法。

三、写作手法的拓展阅读

前不久,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项综合实践活动——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写好历史人物积累素材,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搜集的素材分析、整合,相互交流,形成对人物的评价。提示学生要特别注重挖掘人物身上独特的魅力和个性,才能写出独具特色的文章。为此,笔者以范仲淹为例,围绕名人简介(人物导语、人物档案)、贡献概述、突出成就、趣闻轶事、精彩语录、佳作欣赏六个方面把有关范仲淹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以此为例,搜索自己喜爱的名人素材并进行整理,然后以颁奖词、文言文、诗词歌赋等形式在日记本上写出对他的评价。展示课上,尽管有的评价不完善,但那是学生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学生有过思考,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这就足够了。

拓展阅读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培养学生全方位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因此,拓展阅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课文的重点、难点,也可以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一个触发点,同时把握拓展的时机也是非常关键的。课前预习拓展阅读,可以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了解课文。课中拓展阅读,可以加深对文本理解。课后拓展阅读,可以铺架阅读桥梁,开阔学生的视野。

好的拓展阅读成为了语文课的生命线,会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学习天地。

上一篇:浅析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下一篇:试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连接词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