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农村中学生在兴趣中学数学

时间:2022-07-09 07:41:21

如何让农村中学生在兴趣中学数学

【摘要】作为农村中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教学中要低起点,重基础,找规律,改变辅导方式,面对全体学生。在教学中要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同时,教师要能走出去,多学习外借新的教育理念和新鲜的事物,开阔学生视野,不要老拘泥于个人得失的小圈子里,要放眼社会,面对未来。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好数学。

【关键词】农村中学 理念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81-02

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没有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老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另外,“应试教育”的思想也在严重影响农村中学教育。如何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数学并学好数学,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教育理念,树立远大理想

人生是船,理想是帆。大多数农村学生没有远大理想,大多数中学的家长和学生对升学有着强烈的愿望,他们把读书视为跳出农门的唯一出路,学生单纯的追求升学,学校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在这种教育理念支配下,教师对少数优生倍加照顾,对升学无望的学生放任自流,可想而知,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整体成绩,那是不可能的。因此,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努力读书这一伟大理想。这不是唱高调,因为有了这个伟大理想,读书就不是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整个民族的荣辱,国家的兴旺,这样就跳出了个人得失的小圈子,学生的眼光就会放长远,视野就会开阔。他们知道既使不上大学,但只要有知识和技能,同样可以为社会作贡献。不用说,学生前进有了目标和方向,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二、了解学情,创设情景

多数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一个简单的问题,教师多次讲解,学生还是很难理解,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所设的情景不切合学生实际。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教学背景。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见识不广,知识面狭窄,课堂中创设的情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考虑这样的情景对学生的学习有没有什么帮助。如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尽可能设计些农村孩子喜闻乐见的情景,学生一定容易接受和理解,效果非常明显。比如有这么一道题:比较n/m与n+1/m+1的大小,(m>nm、n都是正整数)笔者是这样创设情景的,设有m个孩子分吃n个西瓜,每人吃个 n/m,假如另外有一个孩子抱一个西瓜加入集体,每人吃n+1/m+1个,我这样讲解后,学生们脱口而出,前面那个分式大。

三、激发兴趣 化抽象为具体

1.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如:在讲无理数这一节时,先讲一讲无理数被发现的悲壮故事,可以加深学生对无理数的进一步理解。在归纳知识要点和总结规律时,如变成顺口溜,可以加深对某些知识的记忆。还可以将一些枯燥的计算,演变为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练习。如:在学习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我制作了红绿卡片,规定红卡上的数为正,绿卡上的数为负,然后让学生按卡上的数运算,他们的兴趣很高涨。

2.利用中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室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每张纸的厚度都为1毫米),对折十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因为他们想不到有教师说得那么高),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四、重课改 重基础 重反馈 找规律

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这时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学好了数学,使兴趣进一步提高和延续。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重基础,多归纳、找规律,勤练习、快反馈,改变辅导方式”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放在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1.低起点,重基础

由于农村中学学生基础一般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平常训练以基础为主,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如:“正数与负数”、“直角三角形”、“因式分解”等内容,按教材中引入为起点,以基本的计算、简单的解三角形和因式分解直角三角形和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为训练要点。

2.多归纳,找规律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给予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如:换元法给予归纳出两种常见的题型:①平方型;②倒数型。又如:在“三线八角”教学中,由于图形较复杂,学生不易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可以总结出同位角找字母“f”,内错角找字母“n”,同旁内角找符号“i”。只有不断的总结,才能有创新和发展。

3.勤练习,快反馈

由于学习困难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注意时间较短,因此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易引起原本有意注意时间就短的学生学习注意的分散。教学中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事实表明:课堂活动形式多了,学习中思想开小差、作小动作、讲闲话等现象大大减少了。

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知识。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试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体、个别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同时,还要根据把握得到的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由于及时反馈,避免了课后大面积补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快反馈”既可把学生取得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又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传递进一步校正或强化。

4.改变辅导方式

传统的辅导方式是教师重复讲过的内容,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使学生总感觉到自己是困难生、后进生,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走,总处于被动的境地。如何帮助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呢?帮助学生难就难在要恰如其分,不要明显地帮助,而要使他感到他在独立地进行,使他乐于接受帮助,在这一点上,采取的方式是:(1)让每一位学生都提出自己数学知识掌握的弱项、强项,由所在的研究组组长负责具体分工,互相帮助。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增强自信,都有一种责任感,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2)进行教材调整。调查中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越辅导他越厌学,这是由于他们在数学学习上有漏洞造成的。所以要改变他们的厌学情绪必须进行教学调整,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于一体,编一个短时间的现用教材。例如:对于初一的学生,可将他们在小学的知识盲点找准以后,把这些盲点内容与初中联系较密切的知识一起编一套教材,学生扔掉现教材拿起自编教材,很自然地弥补了缺陷,改变了厌学数学的情绪。(3)跳跃一段向前学习。对个别拉下知识太多又特别厌学数学的学生,可暂时先放下现时学习进度的内容,抢先一步、跳跃一段往前学习,给他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使他感觉到他能行。(4)增加学习内容,加大学习量、阅读量。对于理解能力差、感知教材慢的学生,找一些与教材相关的阅读材料让他们阅读,可以编一些段子让他们读,也可以编一些段子让他们阅读,借助阅读发展他们的智力,增强脑力劳动的能力。

五、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一般都是前人在实践中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它不再是感性的。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的矛盾,利用现代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当学习兴趣与日俱增以后,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明显提高,对教学信息的反馈比较积极,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不再把学习当负担,当做兴趣,从而愿意学数学并学好数学。

上一篇: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生物课堂 下一篇:算法多样化理念下的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