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之痒”困扰高校教学管理者

时间:2022-07-09 07:39:01

“六年之痒”困扰高校教学管理者

当工龄达到6年时,很多人会出现职业倦怠

在高校诸多的职业倦怠中,人们较多关注的是教师的职业倦怠,而与教学质量紧密相关的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却较少受到关注。针对教学管理人员的情绪状态、工作状态和成就感状况等,笔者对西安工程大学、西北大学等7所高校的部分直接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职员和管理干部进行了调查。

职业倦怠凸显

调查显示,在受访者中,有职业倦怠状态的已超过半数。其中,有接近10%的受访者出现了严重的职业倦怠状态。

通过对受访者的性别对比发现,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人员中,男性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女性,男性很少陷入较严重的职业倦怠状态,而女性易产生职业倦怠。除性别外,管理人员的年龄和工龄不同,职业倦怠的状况也有所不同。在职业倦怠的分布人员中,年龄方面显示出了大体的趋势:大约从30岁到47岁出现了较高的聚集点,年龄较小和年龄较大的教学管理者出现职业倦怠的可能性较小。工龄方面则显示:新参加工作(2年内工龄)的管理者,很少出现职业倦怠状态,当工龄达到6年时,出现很高的聚集点,说明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可能出现“六年之痒”现象。

另外,不公平的待遇以及不良的工作环境会使教学管理人员产生情绪波动,这是他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而在教学中又存在重教学、轻管理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教学管理人员的待遇得不到重视,职务提升和职称评定往往面临比教师更多的困难,使个体和环境产生持续碰撞,进而使个体出现不公平情绪;而不公平的情绪行为深入到不良环境中,又会引发更多人格解体行为;潜伏的情绪行为及状态会使管理者的工作追求丧失殆尽,最终失去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完全陷入职业倦怠的状态。

职业倦怠如何缓解

要缓解职业倦怠状态,应加强教学管理的投入,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待遇,促进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依靠管理促教学,依靠管理促效率,使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激情形成良性循环。应改善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发展环境,给教学管理人员更多的自和事业发展空间,重视教学管理人员的学术研究和职称晋升,充分显示管理人员的绩效差异和待遇差异,健全竞争机制,化解多数人员的不公平情绪。

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对教学管理人员要用培训等多种途径进行服务意识的培养,给教学管理者以更大的服务空间,把为学校和社会服务作为教学管理者的主体意识,使教学管理者摆脱机械式思维,开阔视野,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

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工作氛围是减轻工作压力的最好途径,高校应以连贯、持续的工作秩序为基础,营造各院系教学管理的人文环境。特别是对女性工作者,要针对不同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适时调整适应性的工作,关心她们的生活,使她们真正体会到人性化管理的价值,用积极的理念消除工作倦怠。

上一篇:莫让“西部支教”成“办公室文秘”的代名词 下一篇:我国职教研究生培养存在三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