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补、食补、精补都不如神补?

时间:2022-07-09 07:18:20

我的临床经验:常与两类患者“见面”

我在临床上所遇就诊最多的患者大体有两类:一类是虚劳证,一类是郁证。前者有劳心费神的脑力劳动者,有致力温饱小康的劳力者,有性开放房劳过度者。初时不觉,久则病成,多见神疲乏力、头晕、汗出、发热、食欲不振、失眠等。后者多因情志不和,所欲不遂,以致气滞、血瘀、痰停、湿阻,或因大鱼大肉,恣食膏粱厚味,在烟云酒水间行走, 多为三高、四高者,即便这些“有余”之人,也不甘落后地补。

不少人无肉不欢,以为补必名贵,食必厚味,才能满足身体需要。殊不知古人早有忠告:“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

想说药补不容易,想说食补误区多

药补较贵,容易出偏差,很多人也不知如何补。中医补法非常讲究,必须先看体质,对证调养才能收获效果,否则容易“虚不受补”。就像前些年,一运输药材的小伙在得知人参大补后,顺手牵羊拿了回家煮,不久胸腹满胀、烦躁欲死,寻医后吃了开胸顺气的汤药才缓解。

相对药补,食补简便、价廉、安全。但有几处误区需注意:不能只认功效,不看副作用,不辨体质,不顾身体的消化吸收能力;不能只追求山珍海味,忽略日常食材;不能只知吃能治病,不知吃也能致病,食后化不出,久了化瘀、化痰、成浊、成毒,四高、心血管病、肿瘤等各种病自然而生;不要以为吃出来的病可以吃回去。食补更多需持之以恒,而适当忌口、节食更胜药补、食补。

精补,不是说补就能补

精,中医认为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犹如汽车所用汽油,油干车停。然而,补精不像药补、食补,说补就能补上。

消耗品,省着用 无论是狭义的生殖之精,还是广义的气、血、津液,都有限、难生而易耗泄。“生病起于过用”,超过人体适应限度,就会使脏腑气血损伤、耗泄严重。

寡欲,但非禁欲 欲望致病特点有四,一是易膨胀,难节制;二是难满足;三是求新求异;四是易耗人体。“葆精之道莫如寡欲”,但寡欲非禁欲。我们应养精蓄锐,少做无谓虚耗精力之事。

“吃人参,不如睡五更” 现代不少人不重视子年觉,偏爱夜生活。清代养生家李渔曾指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认为睡能还精,即高质量的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的最佳方法。

炯炯有神的“神”,怎么补

神,指人体脏腑特定功能的外在表现,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内经》有载:“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精、气、神三者相互滋生,精充气足、神旺;神旺说明气足、精充。那如何神补?

心境恬淡 恬者静也;“淡”即不把是非利害、荣辱得失看得太重。

省思少虑 常言道“闭目养神”“眼不见,心不烦”,防治关键是要以极大的意志力来节制,比如大家普遍都有的网络“信息焦虑症”,可否抑目静耳来克制?

做事精专 上海文史馆百岁的书法家苏局仙曾说:“真正的静就是心神专一。如创造发明,勤学苦练,兴致淋漓,思想集中……”

艺术养神 辛亥老人孙黑佛104岁时谈到书法与健康长寿的关系时说:“写字可以养心、养性、养气、养神、养生,写起字来,精神集中,万念俱消,刮风下雨却听不见……”听琴、下棋、书画、赏花、闻香、鉴石、临泉等,都是怡情养神的好方法。

养生不独重饮食,更惜精神

李梃在《医学入门・保养说》中提出了不用吃药就能达到药补作用的保养方法:一是注意避风寒来保护皮肤六腑,那么,解表理中的麻黄汤、桂枝汤、理中丸、四逆汤就不用吃了;二是节制劳累和安逸来保养筋骨五脏,那么,补中益气、解除疲劳、强健脚步的药就不用吃了;三是用节制来养精,端正思想来养神,那么,滋阴降火、养营凝神的汤药又有何用?四是口味清淡可以养血,寡言少语可以养气,那么,四物汤、四君子汤、十全大补汤、三和汤等补养气血的药也不用服了。

我们的日常生活,不要仅迷恋药补和食补,人体内环境的和谐、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才是我们养生的目的。

上一篇:“我心泰然”+“我身飞扬” 下一篇:一颗“恬心”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