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

时间:2022-07-09 06:41:59

思想品德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

新课程标准下,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参与、自主学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学科优势,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采用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活动方式,激励和鞭策每一个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一、思想品德课中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1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要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要求,一个人仅仅靠在学校学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在未来发展中,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潜力,是否具有在信息时代驾驭知识的本领,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

2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和新教材的广泛使用,我们认识到,新课程改革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平台。在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要求学生自主探究,要求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自主地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经过调查发现,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自主学习能力都较强。因为自主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符合深度学习的特征。自主学习是学生个体走出学校后采取的主要学习方式,若不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个体的终生发展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二、思想品德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1 激励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自主探究。如新知识让学生探究,课本让学生自学,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促进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导”的作用,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投入学习,使学生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在激励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组织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

2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只有在课堂上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真正地自主学习。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尽量减少对学生整齐划一的要求;教学中不要以诱导或暗示的方式限制学生的思路,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要设置不同的期待目标,让所有学生都能拾级而上,都能感受到学习思想品德课的乐趣,从而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还要及时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个别辅导或点拨,引导学生发现和整理出典型的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评价。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每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对学习的促进功能就越大。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变教为导。教师一方面要教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思路与方法,让他们实事求是、科学地分析评价自我,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析、学会评价,逐步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我修订学习目标,自我调整学习过程,自我改善学习方法,自我发掘学习潜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合作、去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组织好小组的学习活动。提出的问题要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由学生合作来完成,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同时,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谈感受时,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评价。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时代的需要,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合作学习。只有让学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发展自己能力的同时,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凸显思想品德课的生动、鲜活、有趣、实用以及教学的个性化特征。

上一篇: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谈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