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嫁接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时间:2022-07-09 05:42:22

蔬菜嫁接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蔬菜嫁接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嫁接的概述、机械化嫁接的意义及国内外嫁接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蔬菜嫁接机;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616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蔬菜嫁接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在蔬菜嫁接机的设计上虽然有所完善,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科技占主导地位的新时期,加强对蔬菜嫁接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对确蔬菜嫁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嫁接的概述

嫁接就是把两种幼苗安插、结合到一起的作业。利用抗性强的砧木进行嫁接育苗,可大大增强抗病性(嫁接西瓜、黄瓜可防止枯萎病,嫁接茄子可防止黄萎病、根结线虫病,嫁接番茄可防止青枯病、枯萎病,一般嫁接苗防止土传病害的效果达89.6%-100%);同时,通过嫁接换根,还可使植株的抗寒性及耐热、耐湿、耐旱、吸肥能力大大提高,还可克服连作障碍,因而可显著增产,瓜类、茄果类嫁接后一般可增产20%以上,重病区可成倍增产。

嫁接机是一种集机械、自动控制与园艺技术于一体的机器。它根据不同嫁接方法,把蔬菜苗茎秆直径为几毫米的砧木、穗木的嫁接为一体,使嫁接速度大幅度提高;同时由于砧、穗木接合迅速,避免了切口长时间氧化和苗内液体的流失,从而又可大大提高嫁接成活率。因此,嫁接机被称为嫁接育苗的一场革命。

三、机械化嫁接的意义

由于蔬菜的生物特性,嫁接用的砧木苗和接穗苗都很脆嫩细弱,操作过程要求精细,采用手工嫁接很耗费精力,操作者极易疲劳,作业效率低;同时,由于操作者所掌握的嫁接技术要领、手法及熟练程度不同,无法保证较高的嫁接质量及成活率。因此,蔬菜的手工嫁接技术远不能适应设施农业生产的要求,研制嫁接机械和发展机械化、自动化的嫁接技术势在必行。

机械化嫁接技术是集机械、自动控制与园艺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其突出优点是作业速度快、成活率高。机械化嫁接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砧木、接穗的切口准确嫁接为一体,极大提高了嫁接速度;同时,由于砧木与接穗接合迅速。避免了切口的长时间氧化和苗内液体的流失,能大大提高嫁接成活率。

四、嫁接方法

茄类蔬菜(茄子、番茄和辣椒等)嫁接用砧木一般采用抗病害能力强的同种作物(如野生品种),砧木与接穗的茎径基本相同,茎科断而都近似呈圆形,且为实心,一般采用劈接法、贴接法和平接法(图1a,b,c),三种方法均需固定物。瓜类蔬菜(黄瓜、西瓜和甜瓜等)嫁接用砧木主要使用南瓜和瓤瓜,其苹科断而呈椭圆形,且有空腔,瓜类蔬菜(接穗)草径较小嫁接时接穗不能进入砧木空腔,一般采用靠接法、贴接法和插接法(图1d,e,f),前两者需固定物,后者不需要。

图1常见嫁接方法

五、国内外嫁接机的发展现状

1、国内外蔬菜嫁接机研究现状

国外蔬菜嫁接机研究现状。在日本,西瓜、黄瓜、茄子靠嫁接栽培的分别达到100%、90%、96%,每年大约嫁接10多亿棵。从I986年起,日本开始了对嫁接机器人的研究,以日本“生物系特定产业技术研究推进机构”为主,一些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商参加了研究开发,其成果已开始在一些农协的育苗中心使用。由于看到了蔬菜嫁接自动化及嫁接机器人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广阔前景,日本一些实力雄厚的厂家如YANMA,MITSUBISHI等也竞相研究开发自己的嫁接机器人,嫁接对象涉及西瓜、黄瓜、西红柿等。日本研制开发的嫁接机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但机器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价格昂贵。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也开始了对自动化嫁接技术的研究,但其研究开发的技术,只是完成部分嫁接作业的机械操作,自动化水平较低,速度慢,而且对砧、穗木苗的粗细程度有较严格的要求,不适于工厂化的大规模嫁接生产。在欧洲的意大利、法国、荷兰等农业发达国家,蔬菜的嫁接育苗相当普遍,大规模的工厂化育苗中心每年向用户提供嫁接苗。但这些国家尚无自己的嫁接机技术和产品,嫁接作业大部分停留在手工嫁接的水平上,极少地方使用日本的嫁接机器。

2、我国蔬菜嫁接机研究现状

嫁接栽培技术已在我国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瓜类蔬菜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蔬菜嫁接都是采用人工方法,瓜类蔬菜的手工嫁接,有靠接、插接等方法。蔬菜嫁接是一项时间紧迫、作业量浩大的工作。例如,栽培1亩地黄瓜需要3500~4000株苗,而幼苗适于嫁接的时间只有3~5天,一个熟练的操作者平均每分钟只能嫁接1~2株。为争取速度,加快进度,人们需要长时间地连续嫁接,甚至通宵达旦地工作。嫁接苗的砧木苗直径在3~4毫米左右,穗木苗直径只有1~2毫米,加之幼苗脆嫩细弱,所以嫁接起来很耗费精力。而且,每个人所掌握的嫁接技术要领、手法及熟练程度不同,难以保证高的嫁接质量和高的成活率。由于费工费时,在有些地区,又出现了放弃嫁接栽培的现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施用农药、杀虫剂、杀菌剂。这样不但造成了浪费,更严重的是污染了蔬菜,破坏了环境,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蔬菜的手工嫁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嫁接苗成活率低,已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要求。因此,在我国发展机械化、自动化的嫁接技术势在必行。目前,我国主要有两种.蔬菜嫁接机。一种是由长春裕丰自动化技术责任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利用日本、韩国专利技术研制了“蔬菜半自动嫁接机”,主要用于黄瓜苗、西葫芦苗和西瓜苗嫁接,.也可用于番茄苗、茄子苗嫁接。它采用的是靠接法。先取出砧木苗,置于嫁接机左侧的压苗片中。然后从育苗穴盘中取出接穗苗,置于嫁接机右侧的压苗片中。机器启动后,自动进行夹苗、切口、结合等动作,并用嫁接夹从右侧夹住已嫁接的苗子。最后取出嫁接苗,栽植在预备好的苗床中。如果有3~4人配合,嫁接速度可大大提高,最快每小时可嫁接540株,比手工嫁接效率提高数倍,成活率达90%。另一种是由中国农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农业机械化系张铁中副教授研制的一种智能全自动蔬菜嫁接机。该机由计算机控制,实现了砧木和接穗取苗(用穴盘育苗)、切割、结合、固定和摆放等嫁接全过程的自动化操作,在体积、重量、嫁接速度和性能等方面的指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了国家专利。它每小时可嫁接1000株苗,克服了手工嫁接速度慢、费工费时和嫁接成活率低的缺点,可用于保护地黄瓜嫁接,也可用于茄子等其他蔬菜嫁接。

六、我国蔬菜嫁接机的推广前景

自动化嫁接机器人的推广和应用取决于以下因素首先,要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另外,还要有一定的技术基础。目前,我国有一定规模的设施农业科技园区已达1万多个。如在北京地区,市郊设施蔬菜生产的发展非常迅猛,近两年在顺义、大兴、房山、密云等地均新增成群连片的保护地面积达10万亩(0.67万公顷)以上,形成了种植上的规模化。我国北方地区、西北地区也形成了多处大规模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近年来,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呈现向南方发展的趋势,瓜菜嫁接技术在安徽、浙江、广西、海南等地区得到迅速推广,种植黄瓜、西瓜、甜瓜、茄子、番茄的嫁接技术已有了相当的基础,迫切需要实现嫁接苗的自动化生产和提供商品化的嫁接苗供应。

目前,我国各地农村正在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加强科技投入,采用先进技术,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实施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意识大大加强,步伐明显加快。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城市率先建立起工厂化农业高效示范园区。山东、安徽、浙江、海南等省正在兴建嫁接育苗场。这些大规模的嫁接育苗场,只有通过高速、高质、自动化的嫁接机器人技术,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优质的商品化嫁接生产。可以说,我国蔬菜、瓜果的生产和设施农业技术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大力发展自动嫁接机器人技术的基础和条件,因此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发展自动化嫁接技术,形成产业化,使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促进我国设施农业自动化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嫁接机在蔬菜嫁接中至关重要。在今后的蔬菜嫁接中,我们必须严格嫁接机设计方案,保证蔬菜嫁接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1]罗军.自动嫁接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湖南农机:学术版,2010(2):1-2.

[2]楼建忠.蔬菜自动化嫁接机研究现状分析[J].卷宗,2012(1):73-75.

上一篇:沂南金矿开拓工程探治水方案探析 下一篇: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及合理控制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