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情趣氛围,促进有效学习

时间:2022-07-09 05:32:29

营造情趣氛围,促进有效学习

【摘 要】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有兴趣才会引起注意,有兴趣才能激起情感,有兴趣才能发展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起点,乃至为人生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探索在语文教学中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应如何创设有效情趣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有效学习;理解;创新;反思

所谓“有效学习”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定时间内的施教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这种进步和发展不仅包括知识的生成、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包括道德的完美,甚至人格的建构等内容,也就是它不单指知识学习的有效性,而是指素质化教学后的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性,让学生有更好的持续发展。

语文兴趣是学生爱好并力求认识语文学科的带有情感的倾向。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变得至关重要了。教师必须尽可能地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得到持续、延伸。如此,学生就会在兴趣的强烈驱动下,为求知而乐,为探究而兴奋,这样“求知――满足”的平衡感使他们取得无穷的动力,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于是学习动机得到稳固、持续、强化,从课堂到课余,乃至今后漫长的学习生活中,为学业成就的取得和能力的发展、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从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来探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情景教学模式和具体可行的做法。

一、以变引趣,促进理解

现代语文教育“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大胆突破课堂教学的固有单一的模式,锐志改革,勇于实验,创造并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以帮助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皇帝的新装》一课,在教学时,我使用了“法庭审判”的教学形式,营造了课堂模拟法庭的教学氛围。法官、律师、证人、被告、原告、陪审员等均由学生担当。“法庭”就文本中的皇帝、大臣、骗子等人“是否有罪”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样,一改课堂教学的常规模式,学生的兴趣极浓,有的学生在文本中寻找出各种“证据”,强烈要求“法官”给他们定罪;有的同学也竭力收集“材料”为他们作无罪辩护。课堂上争辩声此起彼伏,气氛十分热烈。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有力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语文教学还可以放在电脑房里进行,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语文。网络有着极强的互动性,一些针对文本的需要讨论的问题,均可在网上进行。学生可以在网上及时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且能很快得到回应,形成讨论的氛围,并通过讨论、争辩,互相交流、学习与补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极大提高上课效益,也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以情养趣,促进创新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个性化的体验,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有兴趣,有热忱地进入文本中去,与文本进行直接的对话与交流。

在教学《羚羊木雕》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直观体验人物的性格和情绪,我设计了“自导自演情景剧”这一环节,让学生踊跃参与,并说明理由,然后加以改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创造性。

比如学生在导演“我轻轻地敲了敲门”这一动作细节时,就有不少的独特的设计:有学生把准备敲门的手轻轻地搭在门背上犹豫了许久,才提起手来轻轻敲了敲门;有的学生让敲门的手在空中来回缩了好几次……可以说,学生对情节的把握,对人物感情的把握是到位的,他们所表现出的创造性不得不让人叹服。

三、以新生趣,促进反思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有力地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

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先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录像,调动起学生探究自然世界的兴趣和欲望。文本中关于云的形态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的自然知识都激发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在阅读中思考①共有几种类型的云?②表格如何设计简洁明了?可以每个小组设计一种,设计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接着让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在班上讲述自己的设计和理解。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在学习和评价中,学生学会了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经验,把各种云的光彩之间的差别进行比较说明,突出云和天气的关系的特征。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学习动态中,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较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总之,作为教师应努力创设各种有效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把课文、作品当成一件件美妙的艺术品去感受、去研究,并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动自主、创造性地感悟人生和社会,充分获得生活经验的顿悟与积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广西教育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中小学快乐体育的重要意义 下一篇:宫崎骏作品的美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