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对话之十:如何上好武术课及室内理论课

时间:2022-07-09 02:54:35

国培对话之十:如何上好武术课及室内理论课

【编者按】:今年推出的“国培对话”专题,汇集各地国培学员与专家的问答,将精彩对话再次呈现出来供大家学习和思考。本期由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毛振明教授和湖北省教学研究室体育与健康教研员甘琼老师作答。我们热忱欢迎各位参加和没有参加过国培的一线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让我们在这个栏目中继续深入对国培的学习。

关键词:武术课;室内理论课;初中体育课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0-0010-03

问:武术课很重要,但同学们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太好,请问专家应如何调动学生上武术课的积极性并提高学校武术课教学的质量呢?

是的,我也觉得现在在我们的体育课里,武术课可能是同学们最不爱学的内容之一吧,至少我当年就最不喜欢武术课。我们大家要好好想想,为什么学生不爱学武术,我们老说民族传统体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体育文化的精彩点,但学生怎么就不爱上呢?我觉得这里有两点,第一,武术是一个真功夫,学好了让人有一身本领,叫人羡慕不已,但学的过程却是苦上加苦,因此,同学们面对武术心情很复杂,既想学到真“功夫”,又很难去忍受那艰苦的训练。第二,我们现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师中,有武术真功夫的人有,但不多,没有武术真功夫但还得教武术,于是老师们就找了许多没有什么真功夫的“小套路”教给学生,结果教得武术不像武术,舞蹈不像舞蹈,体操不像体操的,学生当然不喜欢了。武术需要童子功,需要从小就练,但当下有这样深厚基础的体育教师不多,武术教学就很难教到位了。

武术教学一定要瞄着“真功夫”教,当然这里说的真功夫也不是都得练得像武术运动员或李连杰、成龙、李小龙那样的,我们体育教学的条件不可能教成那样。我这里说的“真功夫”是指:要把武术的那些教育意义和实用价值都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那么什么是武术的教育意义和实用价值呢?我认为应该体现在以下几点上:

第一,“踢前踢腿、侧摆腿等接近头顶” 是指:将来学生要能体现武术真功夫,您让学生把那个劈叉劈下去。咱先劈纵叉,再劈横叉,然后就让他们练踢腿,“啪、啪”地把前踢腿和侧摆腿都踢起来,逐渐地接近头顶。再超过头顶,如果能让你的学生能劈叉了,能踢腿超过头顶了,那时他自己也觉得自己像个小武士了,不是吗?他的腿踢过头顶了,他对武术就有兴趣了,可能没事就去看《霍元甲》《叶问》《陈真》去了,因为他觉得跟那个《霍元甲》《叶问》《陈真》里的人有点像了。对吧?所以,我觉得教武术的第一件事,不是教什么套路的动作,不是太极拳或少年拳的几个“式”,而是先练基本功法,练劈叉踢腿,这样武术就能先练出点效果来。

第二,“会几个很实用的防身术的招数”是指:武术必须要教些实用的招数,就是能克敌致胜、能防身的那些实用技能,这样武术就有了实用性,将来学生们在大街上碰到个流氓地痞,“啪”地一脚就把他踢倒了,“哐”地一拳给他打了,那学生就觉得武术没白学。其实武术里“一剑封喉”的实用技术很多很多,只是我们没有把它们好好地教材化,与中国的武术日益“花拳绣腿”的趋势相反,源于中国的柔道、空手道、跆拳道、合气道等却越来越实用化、技击化。记得我女儿跟着我到日本高访时,在日本的小学校里学了几天的柔道,那天,我爷俩走在路上,她突然兴起说了声“爸,我给你来一招吧”,然后,腿就出来了,差点给我摔在那儿。我当时很高兴,我觉得女儿学点柔道挺好的,我真想让她再多学点,将来碰个坏人就可以防身了。想想咱们体育课教的那点“花拳绣腿”有啥用呀?马步冲拳,冲谁呀?还没等你下马步呢,那坏人的大砖头早就拍过来了。所以,以后的武术必须得像柔道那样,教有用的招数。

第三,“要知晓中国武术文化与技击意义”是指: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其中有着丰富的人文含义,有着中国特有的、博大精深的宇宙哲学、处事哲学、攻防哲学、身体哲学、养生哲学以及健身哲学等等,哪怕就是一个简单的太极拳动作,也充满技击的含义和攻略思想,充满着节奏理念和发力原理。但是在日常的武术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只是动作外形的教学。有一次看了一节太极拳的课,女老师做的动作都是错的,而且很像跳舞,一点武术的“精气神”都没有,说明这个老师连太极拳的基本内涵都不知道,这样的武术就是个“四不像”的空壳,根本不可能弘扬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这种“空壳的四不像武术”又凭什么会让学生们神往和喜爱呢?

第四,“会用太极导引气功能锻炼身体”是指:武术教学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能力。我认为,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和“大武术”中实际包括着“五禽戏”“导引”“气功”等内容,至少是有内在联系的。武术教学应该瞄准学生未来的健身意识和健身能力的培养。试想,将来学过武术的十三亿中国人在他们的中老年时都能用太极、导引、五禽戏、健身气功来强身健体。看中国的公园里、小区里这里一群人做太极拳,那里一群人做太极扇;这里一群人做八卦掌,那里一群人练太极剑;这里一群人练气功,那里一群人练导引;这里一群人做五禽戏,那里一群人做木兰扇,大家想想,那将是一个怎样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景象,将是怎样一个中国特色的健身热潮呀。因此,武术的教学要教给学生健身的本领。

第五,“崇尚武德嫉恶如仇并见义勇为”是指:我们的同学学了武术的同时,还明白了武术是惩恶扬善的最初目的,明白了在当下社会里是武术在扶老助幼和见义勇为方面的现实意义。他们学了武术以后不招摇、不显摆、不欺凌、不狂躁,他们遇上需要帮助的弱者,他们善良地出手相助,他们碰上坏蛋,照他反关节就给你一下,坏蛋的腿“啪”一下就折了,然后照坏蛋的屁股踢一脚:“滚蛋,自己治腿去吧,看你还过来欺负老实人”,以后我们的社会里多出点这样的人,那见义勇为的不就多了吗,坏蛋不就少了吗,和谐社会不就实现了吗,咱这武术不就有用了吗,学生肯定就会喜欢武术了。

好,我最后再强调四点:

第一,体育老师要想教好武术,首先应该有些真功夫,体育教师也要有教武术的基本资格。我建议完全不懂、不会武术的体育教师就趁早别教了,千万别糟蹋了中国武术并毁了同学们心中对武术的憧憬和崇拜。要注意,真的不是所有的体育教师都是可以教武术的,就如不是所有的体育教师都可以教游泳、教蹦床、教艺术体操乃至教跳伞、教跳水是一样的。

第二,武术教学必须瞄准让学生练到、学到真功夫,至少踢腿得踢得高,得能劈叉,最好能做旋子,还会很多有用的招数。武术绝不是教几个“式”就算达到目标了,教多少个套路的“式”意义并不大,也不难,如果我们教了几百个“式”,但学生没有得到真功夫,也不懂武术的含义,那么他们也不会真正受益的,不能受益当然就不会喜欢。

第三,一定要把武术当做文化来教、当做道德来教,而不仅仅当做体育、当做运动、当做技巧来教。因此教武术的教师要学习中国的武术文化,学习养生哲学,学习处世哲学,在深刻领会了武术以后再进行教学才好。

第四,武术的课时应该再长点,如果中学教武术总共就教了30多学时,那能学什么武术呀,连练花拳绣腿也学不会呀。武术是“功夫”,因此要教武术就得有时间,有“功夫”的基本保证,要让学生能练出点功夫来,必须要设计合理的教学单元,我想应该是个大单元或超大单元,否则就别教了,教了也是“瞎耽误功夫”。

问:为什么八年级的体育课要比七年级和九年级的体育课要难上些?

老实说,我没有上过初中的体育课(上过高中的),关于为什么初中二年级要比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三年级难,我只能根据观察和想象做一个分析,如果分析不对请批评指正。八年级比七年级的课要难上如果是个规律,那么一定是来自年级和年龄的差,那么初中三个年级会有什么差别呢?我觉得,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是刚进校,对体育课有一种期待,他们可能想:小学的体育课是这么上的,中学老师的体育课一定可能会比小学的老师上得更好更有意思,于是他们上体育一直有期待,上得也自然好一些。另外刚上七年级,学生还比较老实,比较拘谨或者说比较惶恐,刚到中学希望自己能表现好一点,给老师的印象也好一点,不想受到老师的批评,所以各方面会有所收敛。所以,我觉得一个是期待,一个是收敛,这两个可能是七年级的体育课比较好上的理由之一吧。

至于九年级的体育课比较好上的理由,我想可能因为有了中考体育的压力,体育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重要了。中考体育的那个30分或40分,已经成为了他的心事,成为了与体育课的联系,这个时候学生参加体育的积极性会加进一些应试的色彩。另外九年级的学生年龄也大了一些,稍微成熟了一些,青春期的叛逆相对少了一些,他们对老师教学的辛苦,对体育课的认识可能会理解得更深刻一点。可能学生虽然觉得上体育课没什么意思,但是他们会想到老师也挺不容易的,为了老师的辛勤付出也应认真上课。可能还有,九年级的学生跟老师的感情会更深厚一点等等。所以,我觉得初始的七年级和最后结束的九年级会和中间的八年级有所不一样,这可能真是个规律。

那么,我们知道了原因,也就自然知道了应该怎样上好八年级这个课了。如果是因为七年级那个期待已经不在,那这个时候体育教师就要反省反省,八年级的课应该怎么样去改造和改善,怎样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别让七年级学生进学校一看,初中的体育老师就那么回事,啥也不会不懂还挺横的,那么,他们在七年级还给你装一装,到了八年级他跟你不装了,甚至开始跟你捣乱了。那时,我们一定要从自己的教学上找问题。如果同学们是因为进了中学以后,由于体育的校风不太好或者说体育学风不太好,使得学生们越来越放纵,越来越不守规矩,我们就必须在八年级时要特别注意加强学风建设,要加强考试,加强对学生的评价力度,加强良好的集体班风培养,加强对个别学生的严厉的、有正气的教育。所以,如果觉得八年级真的比七年级和九年级都要难上的话,请老师们还是要仔细地分析分析,到底是因为什么。

我想是不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难以管理的学生是怎样一群人,那些好学生,他在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应该是一样的,也不是那些大多数的一般的学生。我觉得突然在某个年级全班的学生都变得很不好了是不太可能的,其实八年级的课难上可能是因为某些约束力较差、纪律性较差的孩子会在这个阶段突然出现问题,而他们的不良行为表现给体育课堂管理带来比较严重的学风问题,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带动了其他学生对体育的倦怠,因此体育教师就觉得体育课上学生没有了积极性,也就觉得难带了。我也是个体育教师,我在大学的体育课也会发现,一些孩子无论在什么状况下,他们的表现都非常好,哪怕是所学的内容他们再不感兴趣,他们都会不吭不声地坚持下去。但是有一些学生,他在大多数的状况下表现的都不太好,都不积极,都很孤僻,如果再有个什么外界的原因或是所谓“理由”,这时,就会把他内心的非常调皮捣蛋的东西给激发出来。当然如果此时有个很好的教育和“规范”,也能把这个非常调皮捣蛋的给压制下去,所以这些教育本身就是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应以身作则地引领学生班集体的好学风,用集体的“正能量”去压制体育教学中的那些“负能量”,特别是在八年级时经常出现的“负能量“。如果体育教师和班集体的正气不够,压不过这些负面的东西,或因为体育教师的失误,反而激发了某些学生调皮捣蛋,那体育教学就很难管理,甚至就上不去了。我觉得,为什么八年级的课难上我们要分析,但分析完了还应主要从我们自己的工作角度找原因。

另外,还有一个可以想到的原因,是不是这个时候女生的生长发育会带来一些问题,男生在八年级的生长发育不会有太多的问题,男生此时主要是抽条、蹿个儿,身体的变化与上体育课关系不太大。而女生可能就不一样了,在这个阶段女性的特点更加显著,有些女孩子会发胖,体重加大但力量却相对下降,她们对体育课就可能产生一些抵触。因此,体育教师到了这个时候,一定要关注女同学自身的变化,关心他们对自己身体以及对体育能力的顾虑和不自信。我记得与大家讲过,我上大学的时候,一个游戏老师教学不细心,让一个身材较胖的女学生做套圈的游戏示范,那个圈也不太大,女同学又比较胖,那套到胸上就套不下去了,然后套到髋上又套不下去了,这时候,有一些比较调皮的男生就哈哈大笑起来。我想这个女生应该是很受挫折,应该很反感体育课,别说八年级,她可能这辈子都不可能喜欢体育课了,她以后一定会千方百计地来请假,千方百计地编造出很多理由躲开体育课,这种学生多了,那些胖的女生、瘦的女生、矮的女生、笨的女生都不喜欢上体育课,我想一部分男生也会这样的,那时体育课就不仅仅是难上的问题了,而是没人上的问题了。

八年级的体育课为什么要比七年级和九年级的体育课要难上,我不能非常准确的回答,但是我可以说说我的分析方法,今后我们大家再好好研究。我希望提问的老师在听完我的讲解以后,不要停止思考,要继续把这个问题研究透彻,然后把你的研究成果告诉其他的老师。

问: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喜欢室外课,却不喜欢在教室上课,我应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室内的体育与健康的理论课呢?

我本以为现在有很多的孩子愿意在室内上课,而不愿意在外面风吹日晒地上室外课,而这位老师反映的问题恰好相反。我想,学生喜欢室外课不喜欢室内课的原因一定是两个方面:一是因为这位老师室外体育课上得好,学生们在室外的运动和比赛中收获了快乐。另一个原因就是这位老师的体育与健康的室内理论课没有您的室外课上得那么精彩。

我在想,室内的体育健康课也应该受到同学们的喜欢,因为在这样课里可以上得好的内容很多呀!比如,做个PPT讲讲伦敦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的对比;可以讲讲刘翔的摔倒及背后的问题;讲讲中国和韩国的羽毛球队该不该假打;通过中日足球职业化的对比谈谈中国足球的发展与困惑;讲讲李娜、彭帅等女网运动员的“单飞”及背后的问题;讲讲为什么陈一冰该得第一而为什么没得第一,没得第一该怎么办;讲讲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和实质;讲讲当前群众体育锻炼的状况与主要误区;讲讲同学们生活中的健康隐患;讲讲男孩子参加什么运动使身体更强健,女孩子参加什么运动可以使身体更苗条;讲讲主要体育名星的收入来源和生活状态;讲讲世界杯的历史和奇特的进球;讲讲日常的运动伤害和紧急的救护方法;讲讲生活中的身体危险和预防的措施等等。体育文化内涵丰富多彩,网上关于这些材料很多很多,体育与健康的室内课要教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绝不是没的教,而是有太多的东西该教而我们都没有教,体育教师在日常一定要用心,把好的内容都找出来,编辑一下,然后做个很好的PPT讲给同学听。我估计学生应该是爱听得不得了,我相信,学生们不但会爱上您的室外体育课,也会爱上您的室内体育课的。

但是,如果体育教师讲的内容都是学生们知道的,甚至教师讲的东西还不如学生们知道得多、没学生们想得深、没学生们看得准,那同学们一定会在课堂上睡过去了。这样的课,我想无论是室内教学还是室外教学,同学们都是不会喜欢的。

上一篇:体育教学视频的开发和利用 下一篇:对《团结协作提高测试效率》一文的实践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