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采掘业新区产能建设模式研究

时间:2022-07-09 10:58:08

石油采掘业新区产能建设模式研究

【摘要】油藏经营管理是当今国际石油界最流行的油田管理模式。以油藏经营管理理论为基础理论,重点研究我国石油采掘业新区产能建设的审批体制、项目管理体制、项目运作体制,以及对项目组的考核和新区产能建设运作模式的保障措施等内容,可以探寻出基于油藏经营管理的新区产能建设运作模式。

【关键词】石油采掘业 油藏经营管理 新区产能建设 运作模式 项目管理

油藏经营管理的基本内涵是:以具体油田或区块为对象,以油藏管理部门为核心,组织物探、地质、油藏工程、采油工程、采油工艺、地面建设、经济分析等人员成立多学科协同工作组,建立起多学科综合协作的工作方式,通过综合研究与决策,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和生产成本的同时,优化运营和资产管理,提高采油速度和采收率,从油藏开发中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我们可以通过对油藏经营管理相关内容的研究,探寻基于油藏经营管理的新区产能建设运作模式。

新区产能建设的特点

新区产能建设是指针对某一油藏储量探明后,通过前期研究、开发方案的编制、优化与评估,然后依其开发方案进行钻井、完井、作业投产、地面工程建设等工作形成油气生产能力的过程。它主要包括油藏工程设计、钻井工程设计、采油工程设计和地面工程设计以及整体优化设计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等内容。新区产能建设有如下特点:

新区产能建设具有多样性。从总体看,我国大部分油田具有油藏类型多、地质情况复杂等特点,决定了新区产能建设评价标准的不同,建设周期的不同,从而导致产能建设的多样性。

新区产能建设节奏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各原油生产企业尽可能地提高原油产量,加快原油产出速度,也成为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因此,新区产能建设的快节奏就成为我国油田生产的一大特点。

区块产能建设规模越来越小,极度分散。经过多年的滚动开发,剩余的油藏集中在低渗透、稠油、潜山油藏等低品位的油藏,这些油藏具有隐蔽性强、识别难度大、储量品位差、储量较小等特点。

石油采掘业新区产能建设运作模式的思路

油藏经营管理对新区产能建设的要求分析。从油藏经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看,油藏经营管理对油田的新区产能建设提出了与传统的新区产能建设不同的要求:一是要求系统化、整体化。油藏经营是以一个具体区块(油藏)为经营管理对象,其新区产能建设也应对一个具体区块进行总体设计与建设,设计与建设本着有利于总体区块的开发为原则,由于石油开采具有动态性的特征,这需要井网建设优化、地面建设优化等各种内容,所以新区产能建设应具有系统性。二是要求建设过程动态化。油藏经营指导下的新区产能建设实行地上服从地下的原则,由于地下资源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于是以地下为指导的新区产能建设可能需要不断的调整与变化。三是要求注重“四个结合”。为了达到降低储量发现成本和开发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目的,新区产能建设必须注重物探与地质、地面与地下、油藏与工艺、勘探与开发的紧密结合,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寻求快速增储上产的最佳生产配置与生产方式。四是要求产能建设独立化。在油藏经营体制下,新区产能建设以地下油藏为主要界限,需要打破传统的采油厂地面区域划分的限制,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油藏经营单元,其产能建设就应由独立的项目组来运作,与各分公司生产经营及其下属的采油厂管理基本分开。

基于油藏经营管理的新区产能建设运作模式的思路。中国石油工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与发展起来的,其产能建设是以地面区域为主要归集原则,很难建设针对地下油藏的系统开发体系,在油藏经营管理理论的指导下,新区产能建设应以地下油藏为主要归集对象,建立起系统开发特定油藏的新区产能建设运作体系。具体思路见图1。

由图可以看出,新区产能建设运作模式是以新油藏为核心,在国家石油公司统一决策的基础上,从新区产能建设的早期涉入开始,经历新区产能建设的前期管理、新区产能建设的中期运作、新区产能建设的验收与结算、新区产能建设项目组考核与评价、新区产能建设的移交、新区产能建设的后评估各个阶段,形成我国国家石油公司新区产能建设的全过程系统管理与运作体系。

石油采掘业新区产能建设运作模式的构建

根据以上的总体思路,我们可以对审批体制、项目管理体制、项目运作模式这几个核心内容进行探讨。

油藏经营管理体制下的新区产能建设审批体制。新区产能建设是重大性投资,一般都由国家石油公司来控制,但由于投资项目大小差别很大,性质各异,一般情况下,国家石油公司可委托下属的石油分公司来审批部分小型、改造型的产能建设项目,所以新区产能建设审批体制通常情况下要考虑产能建设项目的分类问题。

根据我国国家石油公司的管理体制,股份公司是油藏经营管理的投资中心、利润中心,只有它具有新区产能建设的决策权,根据投资项目类型,主要依据发展前景及影响的大小对其分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权管理,其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新区产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考虑到地下油藏的复杂性与管理方便性,遵循管理幅度适度和项目规模适中的原则,对一定标准以上的新区产能建设由项目组独立运作,对标准之下且在同一区域内的较小项目,将几个较小的项目整合为一个较大的项目成立项目组。项目组无论大小,都应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组建包括地质、油藏、采油工程、地面工程、钻井工程、经营管理、公共关系、环境保护等专业人员的项目组,形成油藏经营管理团队。

新区产能建设项目运作模式。针对新区产能建设的运作模式,结合油藏经营管理理论,新区产能建设应包括项目立项、招投标、产能具体建设和建设完成后的移交四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国家石油公司作为一个投资主体,尽管对产能建设项目组实行的是模拟利润中心,但仍需进行有效的项目的监督与检查,这是保证项目有效运作的重要工作。

石油采掘业新区产能建设运作模式的保障

各责任中心权责对等应落实到位。权责对等是产能建设严考核、硬兑现的基础。在过去新区产能建设的考核与兑现过程中,经常出现考核不严,兑现不硬的情况,导致项目成员在考核方面存有侥幸心理,找各种客观理由来推脱责任。在兑现方面,当新区建成产能和实际节约投资与方案设计产能和投资定额相差较大时,考核兑现没有和预先的承诺一致,存在挫伤项目组成员积极性的现象。

产能建设相关责任主体应提前介入。首先,各责任主体的介入时机应有清楚界定,并使责任进一步明晰化,实行问责制度;其次,各责任主体提前介入,能够实行全方位有效的监督,尤其是项目组应尽早介入。加快勘探开发节奏是石油企业目前的现实状况,为了使新区产能建设风险更小、方案更优、节奏更快,必须实现勘探开发一体化,尽早成立项目组。项目组应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三大方案形成期组建,尽早熟悉并参与其中。

产能建设应充分考虑综合成本。在我国石油采掘业现行产能建设体制中,产能建设作为下级单位“要投资”的机制,从而导致新区产能建设后,油田效益下降的情况,所以产能建设不应只考虑产能建设的投资额,还应考虑移交开发后的开发成本,在此基础上来进行新区产能方案的整体设计。

产能管理体制仍需完善。中国石油行业“找米下锅”的勘探开发局面,导致了石油采掘业产能建设管理体制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而有些变化尚需深入探讨。

为了加快勘探开发节奏,实行勘探开发一体化,从而使勘探与开发的时间距离大大缩短,这可能会导致对地下油藏认识不够清楚,投资风险过大的问题,目前的产能建设决策管理体制、机制中尚需加大风险控制。

许多新区产能建设实行“边建设、边生产”的建设生产模式,这虽然加快了生产建设步伐,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边建设、边生产”体制存在生产体系不完善就投入生产的弊端,往往导致增加投资,考核困难,运作成本高昂、安全隐患多、开发系统性不强等问题,这将不利于产能建设,也不利于未来的系统开发。(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上一篇:论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 下一篇:物业管理费拖欠成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