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长安外商酒店

时间:2022-05-31 12:10:23

唐诗中的长安外商酒店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思想开放,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国威远播。

唐代的国都长安(今西安市)是中国历史上12个朝代的国都,是陆地“丝绸之路”的起点,人口多达百万之众。这个带有异域情调的国际都市不仅是唐朝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而且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国际贸易和文化中心。

当时在长安,住有数以万计的外国官员、宾客、僧侣、传教士、留学生、旅游者。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有70多个国家、地区和唐王朝互相交往。长安城内设有鸿胪寺、典客署、礼宾院以及专门接待、管理外国宾客和侨民的机构。

我国古代称外国人为胡人,这在唐诗中也有许多描写:“卷发胡人眼睛绿”,“肌肤如玉鼻为锥”,“紫髯深目两胡儿”,“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长安城以朱雀门大街为中轴线,南北有11条街,东西有14条街。东市、西市为商业贸易区,号称“金市”,有许多胡商开设的珠宝店、百货店、饮食店、作坊、书铺、酒肆……其中以波斯胡商经营的珠宝店和酒肆最多。在波斯胡人的酒肆里有胡姬当垆卖酒,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在胡姬酒肆里出售的酒有高昌产的葡萄酒和郎宫酒、西士酒、阿波酒及从波斯国引进的龙膏酒、三勒酒(用合安摩勒、比梨勒和可梨勒三种植物酿造的美酒)。唐诗中也记载有“汉家海内承年久,万国番王皆稽首”……胡人岁献葡萄酒的情景。

中国是诗和酒的国度。“自古文人爱美酒,酒中自有诗千首。”酒助诗兴,诗增酒趣,举杯放歌,激发灵感,产生了许多传世佳作和千古绝唱!在历史上有因经常参加曹丕的诗酒盛会而出名的“建安七子”,有因常带美酒在竹林饮游的“竹林七贤”。唐王勃于重阳佳节在南昌滕王阁雅集诗酒盛会,乘酒意写了不朽的《滕王阁序》。

自称“醉吟先生”的白居易,落笔惊风雨,“斗酒诗百篇”,他在自己的诗中也说:……“且尽杯中酒”、“但愿长醉不愿醒”、“梦中往往游仙山……壶中别有日月天”、“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作为胡姬酒肆的贵客,李白在诗中多次出现过描写胡姬酒肆的妙笔华章:“五陆少年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少年酒豪”杜甫也曾在诗中咏唱:“人人伤白首,处处接金杯”、“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每日江头尽醉归”。其《饮中八仙歌》更是妙笔传神,不同凡响:“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大诗人王维也有描写胡姬酒肆的佳句:“新丰美酒斗十千……系马高楼杨柳边”,“画楼吹笛妓,金腕酒家胡”。

在唐诗中还有“将进酒,杯莫停”,“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莫辞醉”,“共君一醉一陶然”,以及大家都能咏诵的“葡萄美酒夜光杯”。

在胡姬酒肆中不仅有佳肴美酒,还有上乘的服务,年轻美丽的“金腕”,酒肆胡女舞罗衣、转莲裙,身带进口的球形香料,随着管弦乐器的旋律和画鼓的节奏,伴酒陪饮、谈诗论画,歌舞助兴……吸引了长安城的官员、商贾、留学生和文人墨客。这里洋溢着友好、和谐、吉祥的气氛!

唐代长安的酒楼和旅馆多两位一体,在唐诗的描写中也有“年少郑郎那解愁,春来闲卧酒家楼,胡姬若拟邀他宿,挂却金鞭系紫骝”的诗句!

开放是我国对外关系史的主流。从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到世界三大宗教的传入,从唐代长安的胡姬酒肆到今天北京、上海、广州的多星级的合资、独资“大饭店”、“大宾馆”、“大酒家”以及那些卡拉OK……都说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许多对外来经济、文化的引进、消化和吸引、创新,可谓洋为中用。

(责编 周边)

上一篇:《悠远的回声》自序 下一篇:正己用世、知行合一的通才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