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民意与防止“考而优则仕”

时间:2022-07-09 08:25:14

广东省即将在全省范围内公开推荐300名市厅级后备干部。本次选拔将民主推荐程序前置,笔试、面试不作为淘汰手段,只作参考;公推人选必须经过会议推荐、民主测评、组织推荐、审核分类、笔试面试等9个环节,最后报省委审定。这里有两个重大突破:一是程序重大变动,考试、面试置后,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前移,建立“民主推荐笔试组织考察面试研究决定”的工作程序,而以往均是笔试在前,民主测评在后;二是笔试、面试不作为硬性门槛,只作参考,而以前笔试、面试成绩为“硬指标”,此关未通过者坚决淘汰,不能进入下轮甄选程序。

我为这两个重大突破感到高兴,因为民意的分量重了,干部甄选机制更合理了。先说重民意。扩大干部选拔工作中的民主,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具体讲,就是在于部选任中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这两个程序前置就体现了民主方向。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前置,笔试面试置后,虽然只是程序上的变动,但意义确实不小,群众从一开始就有了参与权、监督权,而不是在笔试淘汰一大批人后才开始进入,这就为群众民主推荐人才提供了真的机会。因为笔试、面试的局限性(包括考官的个人爱好等不可预测性),一些本该入围的优秀人才这时被淘汰,群众就没有可能再推荐了。而由民意介入公推干部第一步,一则使干部任免建立在更广泛的民意基础上,二则避免以往常见的遗珠之憾――组织部门视野之外的、考试成绩不怎么好的优秀人才不致错被淘汰而得以进入第二轮甄选。

再说合理性。考试、面试是“硬指标”,应该说很有道理,如果不规定分数,岂能分出素质高低,何以服人啊!但考试也有弊端,一些具有领导潜能的人才因为各种原因考试成绩不好而被淘汰,――些不具领导潜能“高分低能”的人却进入了下一轮甄选。而且现在已经有这种苗头,一些人不将精力放在工作上,而是用在考试复习取得高学历上。如今的选拔办法既强调考试的重要性,又全面考虑干部的整体素质,避免了“考而优则仕”的片面性。应该说,这对于实现甄选最好最合适人才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值得担心的是,有人会利用此规定开后门钻空子,把“白卷先生”夹带进来。这不是没可能的,窥见一毫米缝隙,就有人想扯成一米空档。所以最好有一个分数底线,既防止优秀人才流失,又防止个别有门路的“张铁生”入围。这就需要政治智慧与严格科学的甄选机制了。

上一篇:医疗卫生事业不能走市场化道路 下一篇:“认文集团”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