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学校本科生导师职责研究

时间:2022-07-09 08:13:23

华侨学校本科生导师职责研究

【摘 要】侨校拥有人数众多的外招生,根据他们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独立思考能力较强等特点,明确本科生导师的职责主要是督促保障、特长生培养和沟通协调,通过双向选择、动态调整,来确保实现导师职责,提升外招生教育效果。

【关键词】侨校 外招生 导师制 职责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019-01

导师制教学管理模式源于14世纪的牛津大学,由温彻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所首创,世界各国大学纷纷效仿,将其不断完善并持久发展。[1]华侨学校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的光荣使命,本科生导师制既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又要与本土普通高校有所区别,本文通过对外招生特点的分析,明确了本科生导师的职责,为提升外招生教学效果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一、侨校、侨生基本特点

以暨南大学为例分析侨生特点。目前暨大有各类学生35320人,全日制学生2465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353人,本科生17511人,其中境外生近50%,来自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3个地区。外招生主要有以下特点:理论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社会知识丰富;独立思考能力强,有自己的见解;动手能力强;协调组织能力强;学习目的性强,计划性与自制能力较差。[3]

二、侨校本科生导师的职责

针对上述特点,本科生导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扬长补短,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给予特殊辅导,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对于特长明显的学生给予相关支持,促进其取得更高成就;同时,为师生提供沟通、协调的平台。

1.督促保障

外招生远离故土、远离亲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学习,难免会有诸多的困惑和困难需要解答和帮助,导师必须先了解其成长的人文背景,从而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首先是学习需求。

本科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科学工作的一般方法,正确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适应和胜任多变的职业领域,具有科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本科生导师首先是督促保障学生顺利完成本科生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业。[4]境外学生接受的初等教育与境内有很大差别,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导师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指导学习方法、协助制定学习计划、帮助认识每门课程的学习特点、检查学习过程、监督考前复习等,以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2.特长生培养

对于有科研实力和兴趣的学生,给予实验场地、设备、材料和技术支持,比如参加“挑战杯”、“创新工程”等;对于有管理潜质的学生,鼓励其参加各类社团活动、担当一些社会职务等;对于有艺术、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相关辅导等,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为海内外培养、输送优秀人才。

3.沟通协调

华侨学校外招生主要来自以下地区或国家:港澳台地区;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美国、巴西、西班牙等国。他们生长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他们受家庭教育和所在地学校教育的不同话语体系的影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了解较少,这使得他们的一些基本观点与国内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师生之间在相互沟通和理解当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外招生在校不单要学习科学知识,还要学习人文知识,并且通过这些学习,构建科学的思维体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5]仅凭课堂教学难以满足这些需求,所以本科生导师要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认同,适应新的学习方式、适应学校的管理制度,帮助学生完善大学生活设计乃至职业生涯设计。导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个无拘无束的沟通交流平台,有一种思维的对接、灵魂的碰撞,“君子和而不同”,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开拓境内学生视野,同时向境外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三、双向选择,动态调整,确保实现本科生导师的工作职责。

笔者在调查学生需求时发现有许多学生希望能定期更换导师,以便真正找到自己感兴趣并适合的空间。学生在刚开始选择导师时,往往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取动态优化调整的双向选择模式,即实行全程分组、分阶段导师制。具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大一学年,在学生进校的时候随机分成若干组,由各导师组来带,指导完成基本学业,并定期与高年级同学交流。第二阶段包括大二和大三两个学年,通过一年的了解,学生导师双向选择,签订协议。第三阶段为大四学年,这时学生根据自己在前两阶段的体验,考虑将来去向的前提下,选择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尽早围绕毕业论文主题开展工作。

外招生因为所受的基础教育、入学条件不同,与内招生在各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一致。而本科生导师制针对外招生的特点,明确职责,因材施教,再与内招生教育相互配合、相互影响,将是一条提升外招生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索大成.理工科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2 胡 军.百年侨校:民族、文化与使命――在暨南大学建校100周年庆典大会上的讲话[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1~3

3 褚俊虹.外招生的教育特点及教学方法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08):271~272

4 徐大鹏、王 蕾、李 明、齐 放.对本科生导师制职责的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4):218~219

5 邵桂珍、郑凡强、陈瑞华.外招生培养与管理探索[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S1):118~123

上一篇: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构建路径研究 下一篇:自主学习模式在三维机械设计教学中的研究和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