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画“自己的苹果”

时间:2022-07-09 07:12:44

让学生画“自己的苹果”

我在刊物上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美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提上一袋苹果,一人分一个,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开始画苹果。后果,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像西瓜,第二次画出来的像梨,第三、四次画出来的才像苹果;而中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只带一只粉笔,先让全班学生注意听画苹果的注意事项,然后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示范,学生照着老师的样板画出来。后果,所有的学生第一次画出来就像苹果。相比之下,美国学生虽然画得费劲,而且不太像,但画出来的却是“生活中的苹果”、“自己的苹果”;中国学生虽然画得轻松且很像苹果,但画出来的却是“黑板上的苹果”、“老师的苹果”。故事简单,却能反射出教育观念,同样的教学目标――“画苹果”,培养学生的能力却大相径庭。这让我想起教材在我们学校教育中是主要的课程资源,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运用、去驾驭、去开发、去升华。

《综合活动》课(即脑功能开发)是我校比较有代表性的实验课程之一。我最初拿到科学理论性较强的《综合活动》教材时,非常模糊,茫然。但教材很明晰地为教师指明了课程训练方向,很快我就掌握了课堂上训练的六大要点。从初拿教材的陌生到如今对教材的驾轻就熟,我发现随着孩子们年级的升高和他们智能素质的变化,教材中的训练内容和训练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这学期的《综合活动》教材里在每一章节中都安排了拼“七巧板”的训练环节,以便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记忆能力。几节课下来,孩子们从刚开始的新奇逐渐减退至枯燥无味。面对几岁的孩子,如何把这种反复无味的训练变得生动,有趣,富有人文性呢?如何使孩子们乐于接受,达到更加意想不到的收效呢?

一次,我在备课时发现,教材中有一课名为《乌鸦和狐狸》,里面的拼“七巧板”环节,为学生们准备了四幅图,连贯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乌鸦和狐狸”的故事。看着这些抽象、复杂的图片,我忽然想到,是不是可以在拼图的基础上开展一个“小小故事会”呢?上课的时候,我用投影出示了这四组图片,但是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这是“乌鸦和狐狸”的故事,而是采用“比一比”的方式激励大家用最快的速度摆出屏幕上的图画。接下来我又趁热打铁,对学生们说:“这是四幅连贯的拼图,谁能根据这四幅图编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并且评选出今天的故事大王!”同学们一听我这么说,个个都来了精神,摩拳擦掌和小组内的同学热烈地讨论起来。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新尝试”竟取得如此成功,孩子们想象的火花不断迸发,讲的小故事样样精彩,没想到突破教材的束缚,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色。这件事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鞭策,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作了大胆改进和开发。如:同时性信息加工的看符号――说数量,我把教材中简单的几何图形符号换成十字形,小太阳、笑脸等等,用新颖的信息符号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又如我还增加了看图形说形状,看图画说颜色等训练。在正背、倒背数字的基础上,我又开发了正背、倒背字母、词汇及正做、反做动作等训练形式,使训练变得生动、丰富。此外,为了更好地训练脑协同能力,我还研究了孩子们普扁的兴趣及其他带来快乐的种种活动,在教材提供的单一手指操基础上,自编自创了一些更有趣的手指操及游戏来调节启动学生的积极性,现已形成我校独特的校本材料。

作为普通教师,我们可能没有能力去编写学生人手一本的教材,但是我们现有的教材却蕴含着巨大的开发价值,并且从中我们又会挖掘出其他有用的课程资源。就教学中的简单教学内容而言,其开发的潜力也是巨大的,关键要看我们教师有没有识别课程资源的能力和开发及运用的意识。我们教育工作者本身就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我们自己要提高意识,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不能因为我们有教材,就机械用教材,而是因为我们都有教材,才使教材的羽翼更丰满。只有教材“活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活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活了”。教师可能超越封闭、狭隘的教学内容,使自己先进的、积极的教育思想、理念走入进来,使自己的教育视野更开拓,创造性智慧不断提升,这样一来就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收机器”转变为课堂上知识共同建构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们会从一个教材的“使用者”变成一个教材的“开发者”,教会学生们学自己有用的知识,画“自己的苹果”。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北安小学)

责编 / 杜 娟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创新评课的三个维度 下一篇: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是硬道理